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2017-12-20毕亮亮
毕亮亮
摘 要:初中学生经过三年的努力和中考的选拔,凡跨入高中的,都怀捶美好梦想,信心十足地走进了高中校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感到高中的学习并不像初中那样轻松,特别是高中数学,尤使他们感到高中课程的高深莫测,造成数学成绩的大幅下滑,从而使他们产生畏惧感,动摇了他们的信心,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进入了数学学习的困难期。
关键词:数学;初高中;衔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根源在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寻求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新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每个人都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并考取高中后,很多学生都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没有紧迫感;也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而高中数学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函数、映射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初高中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易懂,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不仅注重运算能力,而且还注重逻辑推理能力,这与初中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了。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虽然初中和高中相继进行了新课程改革,调整了部分教材内容,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往往不敢降低难度,甚至还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延伸,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
3.教法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在平时考试中,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但课时并未增加,从而造成课容量增大,进度快。教师不可能把知识的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更多的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课堂上满足于听,缺乏积极思維,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缺乏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环节。
二、做好初高中衔接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平稳过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知识也涉及初中内容,并且是初中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放慢起始速度,多以实例引入,多与初中知识相比较,温故而知新,讲清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不同,以及学法上的本质区别,尽快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和神秘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松懈情绪,增强紧迫感,重拾初中时的自信与兴趣,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高中课堂容量比初中要大的多,并且内容比初中的要抽象,因此要精心备课,做到少讲精炼,精讲精练,多举实例,多用教具,并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思维活跃,主动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的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快乐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灵活性强,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而要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理清解题思路和步骤,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口到”,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课前预习、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小结,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报刊杂志等,以进一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得观察更仔细、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学的更积极主动,就不会视学习数学是一门苦差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保持学习的持久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从改善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让他对自己数学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②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③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④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⑤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数学上来,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⑦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形成原因,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方能实现初高中数学的良好衔接,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的学习状态中,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高效地、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和发展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