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2017-12-20王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阅读

王敏

【摘要】高中生在阅读方面主要存在着“读的少、不会读、不愿读”几方面的问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肩负着改变学生阅读现状的重任。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单一,目光大多只局限于课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是在教材的基础上,以课内阅读为依托,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专项课题“高中语文教材外多文本的组织策略研究”成果的部分内容。课题立项编号:dwbyd1701110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18-02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从文字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手段。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阅读在现代学习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是语文学习中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四大能力。其中“听”和“读”是接收信息、是基础,“说”和“写”是运用和表现、是发展。“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阅读,“说”和“写”则是阅读的再造和创造。阅读教学其实质就是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这种对话,学生可以获取到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这是一个学生个人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它是所有知识学习的基础和核心。但是,现实中高中生的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存在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一般高中学校没有图书馆,即使有也极少开放,学生难以获取自己喜爱的图书刊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外阅读量、阅读内容就很难完成,更不用说大量阅读了。

2.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国文教育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朱绍禹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包括阅读知识的目标,阅读能力的目标,也包括阅读习惯,态度方法的目标。”目前高中生普遍不会学习、不善思考,浅尝辄止;满足于听,人云亦云,不会逆向思维;羞于问人,自尊自大;懒于预习诵读,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会笔记,只听不记,只记不听;不会自我管理,缺乏长远学习计划,没有复习总结的习惯,等等。

3.学生缺少阅读的主观意愿。教学方法的单一,学习目标的偏颇,远离社会生活、过于简略的语文教材内容,枯燥的训练试题,一步步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泯灭了其学习积极性。对书本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自然就不愿阅读。

目前,我校正在积极实施“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希望在教学实践中找寻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以“赤壁”意象为主题,整合课内外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实践

1.课内文本精读——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文课本选取的都是同类型文本的示例和典范,所以我们对课内文本选择了精读的模式。文本学习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了电影《赤壁》的视频片段,以及“赤壁之战”的历史材料。以期学生从视频中直观的感受“赤壁之战”壮阔的场景和三国时期众多英雄人物的英勇气概。鉴于影视作品多有演绎成分,我们再拿历史材料佐证,完成文本学习之前的情感准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本学习,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教师点拨的方式完成。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导学案来实现的。导学案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字词解析,帮助学生读懂文本,完成第一层次的认知性阅读;二是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材料,帮助学生“知人论事”,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完成第二层次的理解性阅读。三是探究题目,主要涉及文本的表达技巧、语言特征、写作风格等,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基本完成第三层次的评价性阅读。课内文本的学习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多文本阅读,以期完成第四层次的发展性阅读。

2.多文本的选择——学生自主。对于课外文本的选择权,我将其放给了学生,让他们分组行动。但是并不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选择。在學生行动之前,我对课外文本的选择做出了范围规定,需选择不同朝代、不同作者、不同文体的文本,数量限制在六篇以内,同时还要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和相关书籍积极进行准备,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六个文本:唐朝李白的《咏赤壁》、唐朝杜牧的《赤壁》、宋朝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元朝冯子振的《鹦鹉曲·赤壁怀古》、明朝方逢时的《古战场赤壁感怀》,以及必修二课文苏轼的《赤壁赋》。这六个文本设计四个朝代、六位作者,其中两首绝句、一首律师、两首词、一篇赋,文体也算丰富。对于《赤壁赋》这篇学过的课文,学生给出的理由是“温故而知新”、“旧文也可以读出新意”。这些理由值得认可。

3.多文本的阅读——目标导向。以课内文本为例,学生已经习得了部分诗词阅读的技巧。“学而时习之”,课外文本就应该用来实践检验习得的技能。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等角度对课外文本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组员提出疑问,小组内集思广益,力争解答疑问。同时给学生提出要求:课外文本和课内文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有何异同?这一阅读环节,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小组集体的学习力量,再加上背景资料的辅助,阅读中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学生也都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评价是通过课堂展示来完成的。各小组抽签选题,每组一篇文本,派代表登台解读,向全班同学展示该小组的学习成果。全班进行评选打分,确定最优的一组,给予精神鼓励。在评价中融入竞争机制,能够促使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

4.思考探究——思维的碰撞。学贵有疑。质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也是一种优秀的习惯,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探疑中进步。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各小组提出未能解决的阅读中的疑问,请其他小组支援解答;二是质疑,即小组展示完成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请展示小组进行解答。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是阅读学习的基本完成阶段。第二部分是提升部分,是学生积极思考后的结果,是思维碰撞后的进一步提升。

5.写作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是一个“纳”的过程,将知识内化于心;写作是一个“吐”的过程,将思想付诸笔尖。由阅读到写作,在这“吐纳”之中,方能成学习的一个完整循环。这一次多文本的训练是围绕着“赤壁”这一意象来进行的,我将写作训练的题目定为《赤壁情结》。

三、实践反思及经验总结

这一个以“赤壁”意象为核心的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从教学准备到最终完成,耗时较长,单课堂教学就占用了4个课时,教师和学生更是用了大量的课下时间进行准备。时间消耗远大于传统的单文本教学。但是学生通过多文本阅读训练,掌握了基本的课外阅读的技巧,开拓了视野,完善了知识体系,付出时间也是值得的。不过本学期之后的教学时间就要重新进行规划。如果要长期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甚至学段计划都要进行重大变革。这次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使用了美国著名教育家史密斯的四级阅读教学法:(1)认知性阅读,它体现为能够认识课文的字、词和通读全文;能够复述大意;能够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是一种复述型的阅读层次,它只需获得课文的大概印象和作字面上的了解。(2)理解性阅读,又称做阐释性、说明性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词语、分析段落、揭示主题、是理解的指导;导引学生寻求作家的思想和风格、联系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理解的指导;教给学生语言规则、介绍文学知识,还是在理解水平上进行指导。理解性阅读水平是阅读教学必须达到的目标。(3)评价性阅读,又称做批评性和鉴赏性阅读。评价内容有课文的内容价值、表达技巧和风格、课文的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倾向,要求表达出个人的见解。(4)创造性阅读,又称扩展性、延伸性或发展性阅读。其标志是能够离开课文提出新问题、发现新见解、做出新答案。这一教学法使阅读教学的目标明确,任务清晰。任务设置时需要考虑难度由易到难。学生在清晰的任务驱动下,一步步按照由易到难的阶梯顺序完成阅读训练,避免了畏难情绪的出现。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读思结合,让阅读实效高效。阅读必须和思考结合。一个文本是一个“情感场”,阅读就是一番审美体验。审美体验追求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是联想,想象、领悟、理解、创新的相互渗透,是感受力、想象力,自觉、灵性等的完美融合,是灵魂的愉悦。

2.培养质疑能力,让学生在探疑中进步。质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也是一种优秀的习惯,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译。”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宋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者不可不深思慎取”,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最后才能達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勤写读书笔记,打造高能人才。“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徐特立同志关于读书的一句名言。坚持写读书笔记,必将“汇报汩汩清泉”。诚如叶圣陶所说,“怎样写出好文章,不单纯是方法、技巧的事,其根本还在于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和文化底蕴”。写作历来有“厚积薄发”之说,其基础是“积”——蓄积丰富的学养,目的是“发”——形成贯通、创划的能力。写作是一个由“纳”而“吐”的过程,在这“吐纳”之中,可以见出“内功”修养的深厚与浅薄。”

思考、质疑、写作,应该也必然要与阅读相互交融,这样的阅读才是真阅读。关注这些要点的阅读教学,也才会是成功的阅读教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将语文课堂的容量扩大了无数倍。在“大语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利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带领着我们的学生走出课本的桎梏,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古今中外,这才有希望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魏松根.中有千千结:高中语文群文阅读[M].延边教育出版社,2016.

[3]宁永元.中学阅读教学课内外结合的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5.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阅读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