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让数学学习有趣起来
2017-12-20程根爱
程根爱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理解力和想象力还没有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甚至会令他们因此望而却步。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减退,成为包袱,进而陷入厌学、逃学的恶性循环之中。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怎样让学生放下学习包袱,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积极、愉快而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能映照出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
一、关爱学生,培育兴趣
古语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他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内驱力,成绩自然也会提高。曾看到这样一个实验:一次数学测验,两位学生都考了52分。老师批评了A,而对B,他不但没有批评,还在课堂上表扬了解题中的独特解法。从这以后,B上课时兴趣盎然,不断地举手;而A情绪低落,上课经常打瞌睡。期末,B考了79分,而A竟只考了27分。两个学生,同一个老师,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其实,就在于老师有没有给予他爱和阳光。
教师要有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去观察和审视每个学生,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本身就对数学不感兴趣,上课没有精神,还内心自卑,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你要想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你就得爱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你,才能爱上你所教的数学。
二、引题导趣,诱发动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要做好引题工作。引题开得好,感染学生的情绪,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必要铺垫,进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先声夺人的引题能调动学生渴求新知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在课堂上心无旁骛。
导入新课的形式多样,可以用开场白、影视片段、游戏和故事等。譬如,讲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以前都是老师出题,同学们来答。今天,我们换换,你们出题,我来答,好不好?你们随便说一个数,看我能不能说出来它能不能被3整除?(板书:能否被3整除)。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你报一个数我报一个,有的还出到七位数。他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我考住。我呢,每做一题,就让学生检验。都是对的啊!学生惊奇地看着我。看到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我说:呆了吧。告诉你,这没什么,只要你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就行(板书课题)。大家要是掌握了它,说不定比我还快呢?这样欲擒故纵,制造悬念,平中见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强化了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中,多花些心思,做些巧妙设计,数学也能变得生动有趣。就像“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只是纯粹传授知识,自然不能调动学生兴趣,但如果从悬念入手,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还能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吗?
三、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思维为主,简单有趣的教学设计往往能吸引他们兴趣,激发思考。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把问题生活化,用多媒体、录像、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如果把数学知识融入故事,往往容易调动他们的注意力。一旦情感投入其中,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走,就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我给学生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一天,猴王带着小猴上山摘桃。分桃的时候,猴王先拿出6个桃子,分给3只猴子。接着,他又拿出30个桃子,分给15个猴子。前面的三只小猴不干了,“为什么他们分的比我们多?”这时,猴王收了他们的桃,把他们和其他27只小猴放在一起,给了他们60个桃子。这时,三只小猴不做声了。大家帮三只小猴算算,他们每人究竟分了多少桃,猴王有没有偏心?故事一讲完,学生一个个动笔算起来。结果很快出来了,“为什么每只猴子分的桃子一样多呢”,学生的好奇心就这样吊了起来。
游戏和玩乐是孩子的天性。课堂开展游戏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久坐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而灵活多变的游戏恰好能弥补这个弱点。譬如:“10的分与合”学习后,我用了“找朋友”的游戏,让每个学生从1——10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让他们找出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学做朋友。游戏过程中,我同时教他们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一个游戏一首儿歌,学生玩得不亦乐乎,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巩固,学习效率还会低吗?
四、语言智慧,增强兴趣
语言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际交流的工具。教師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上好课,不但要有思想、有知识,有方法,还要能灵活运用语言。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要是能运用形象鲜明、优美流畅、妙趣横生的语言,就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而广泛参与。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灵活,有利于组织开展探索活动,启迪学生心智,让他们内心形成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数学老师的语言,不但要准确简练,也要有启发性。老师的语言应当引而不发,让人思考,以达到启智的目的。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他们的认识逐步深化。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先让学生复习10.25÷ 125,再过渡到10.25÷12.5。两相比较,设问:(1)这两题有什么不同?(思维转折处)(2)你是怎么把它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知识关键处)(3)要想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根据什么?(规律探求处)(4)完整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理解疑难处)。endprint
数学老师的语言也可以轻松幽默,生动形象。赞可夫曾说:“好的课堂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幽默能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积极态度,使课堂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学“千米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时候,部分学生把“千米”错写成“千克”。上课的时候,我若无其事地问一个做错的学生:“从我们学校到新华书店有多少千克?”他莫名其妙,旁边的学生笑了起来。我又问另一个做错的学生:“你体重多少千米?”又是一阵哄堂大笑。“你们笑什么?”“老师,你把单位混淆了。”“是吗?可是昨天有些同学就这样用的啊。原来,单位不能混用啊,我怎么糊涂了呢?”又是一阵笑声。从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混淆千克和千米。
五、动手操作,深化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就会分散;而低年级学生更短。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隔一段时间就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为了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让他们动手实践,亲自探究和发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目标。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要学生用四根小冰糕棍和小钉子独立做一个长方形。他们觉得有趣,争先恐后地做起来。做好之后,我让他们自己捏住相对的两角往相反的方向拉,观察图形相对的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他们一边动手一边观察,很快就知道是平行四边形。我在他们动手的时候,追问:大家手里都有平行四边形,那么它有什么特征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呢。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不长的时间就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再比如,在讲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萝卜和一把小刀。上课,我让学生先把萝卜削成圆柱体,然后出示操作提纲,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提纲切、拼、摆、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轻松自如地概括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设计彻底改变了数学的枯燥问题,知识在操作中获得,问题在操作中解决,學生素质也随之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效率,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教学才有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