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子江城市群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2017-12-20张建芹

商业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生态创新

[摘 要] 江苏依托区位优势、交通布局完善与产业发展高端,当之无愧的成为国内经济发展处于前列的省份。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的“扬子江城市群”区域,涵盖了沿江八大城市,可以说该区域城市群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及水平。结合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扬子江城市群创新发展需要城市群之间城市功能共享、城市产业布局、分工协作、一体化发展、产业群培育等,发挥其相互渗透的作用,从而产生合力共同影响城市群的发展。建议要努力实现融合发展、聚焦发展、延伸发展、共享生态发展以及特色联动发展,将扬子江城市群打造成为具有长三角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词] 扬子江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创新;生态;跨区域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2-0058-03

一、研究背景

(一)“扬子江城市群”概念的提出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纲要内创新提出了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构建“一核五圈四带”(“一核”指沪为核心,“四带”指的是沿海发展带、沿江城市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五圈”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网络化空间格局[1],长江经济带布局发展上升为我国至关重要的国家战略。同年6月,国家又发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随后又出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密集发布与出台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涵盖了江苏沿江城市群,从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确立了江苏沿江地区城市群骨干区域引动作用的地位。2016年底南京党代会期间,与会代表中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前列的发达省份,依托区位优势、交通建设布局完善、产业发展前景等,前瞻性的提出了“沿江高铁环”和“沿江城市群”的“扬子江城市群”新概念。

(二)“扬子江城市群”概念的界定

扬子江城市群具体包括(宁、苏、锡、常、镇、通、扬、泰)江苏省内沿江8个城市。辖区内汇聚了江苏全省最为丰富的经济、科教、人文等要素资源,更占据了长江水岸部分近400公里的黄金水道;同时,该区域以占全省近一半的国土面积、五分之三的人口,创造了省内80%的地区生产总值,近9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额。

扬子江城市群作为江苏发展的核心区域,区域内城市群的发展某种程度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及内涵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016年江苏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以76086.2亿元紧随广东,成为东部三大沿海省份“6万亿俱乐部”成员之一,人均GDP达到了95394元,列全国31省市第四;2016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上年比较增长了8.6%,高出全省社会生产总值7.8%的增幅,首次实现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了32070元;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长了9.3%,首度超过平均收入增幅,说明居民中位数消费群体逐步增加,而同时扬子江城市群区域中的苏州与南京两市则分别实现了42987元及40455元,远远超出了全省平均值。

可见,扬子江城市群区域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亦是国内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阵地。此外,辖区内的长江是江苏的“母亲河”,全省居民生活用水的80%直接或间接来自长江。对江苏而言,怎样在我省经济发展进程中保护好长江的水质安全,利用好长江的资源,实现生态发展的局势,是沿江扬子江城市群发展中极其重大的任务。未来扬子江城市群辖区长江两岸生态如何保护?黄金水道的长江岸线该如何打造?江海港口物流群又如何对接江苏经济产业?如何在城市群之间形成产业对接?这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江苏省委有关领导曾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以交通为纽带——要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集群发展、融合发展为推手,推进沿江城市群的发展。同时要按照国家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构想,推动江苏沿江两岸现有产能改造提升、有序转移,腾出高端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空间,助推江苏经济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进一步促使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与活力。

探索未来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需要通盘考虑扬子江城市群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人口等发展要素,研究扬子江城市群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明确为实现扬子江区域城市群在生态保护、功能共享、产业对接、资源要素能效提升的目标,促进江苏经济协调、均衡的发展,共同构筑扬子江城市群成为具有长三角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研究现状

(一)扬子江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刘靖认为在世界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群一体化成为区域整合发展的大趋势,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并逐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扬子江城市群的提出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深化和细化。郁鸿胜则认为,扬子江城市群的谋划,有助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他认为协同发展分为布局合作、要素合作和制度合作三个阶段,城市群发展需要通盘考虑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等发展要素,共同构筑长三角城市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三)扬子江城市群的新意更在于“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南大经济学院教授刘志彪认为,扬子江城市群中,省会城市南京的城市价值将被放大,依托未来科教资源丰富的南京将建设成汇聚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副中心城市。成长春则认为:“原来的融合主要是江北跨到江南来,如今则是江南江北双向融合,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意味未来城市群的合作,进入到了较深层次,城市群的发展以集群发展、融合发展为目标。成长春则认为在打造沿江城市群时,要强调长江两岸的产业融合,要素自由流动,打通体制机制。endprint

(四)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城市群区域功能共享,实现资源集聚利用。借鉴世界发达城市群空间优化思路,张尚武等学者则认为城市空间发展人口分布情景,分析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轨道交通建设、住房供给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空间政策的适应性,动态应对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

四、未来扬子江城市群创新协调发展的思考

扬子江城市群需要创新、协调、整合发展,以此获得城市群持续、高效的发展,才是符合我省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着重从以下层面进行思考及布局:

(一)观察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对城市群发展带来的影响。一者要明确使得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不断加强,产业的集聚与扩散突破了区域布局的界限,推动城市群发展主要因素已经转换为产业的集聚与扩散组合;二者要思考江苏作为发达经济省份,重点区域——扬子江城市群也面临着由(二转三)即工业经济向服务业型经济转型过度,探索如何从空间规划布局、从产业布局体系等层面使得城市群产业布局可以实现扬子江城市群获得引领发展、整体发展。

(二)思考合理的城市职能共享分工体系是城市群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城市群内功能合作是城市群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而城市群的分工与协作联系必须实现有序发展这种城市间的分工协作联系与合作型的竞争才能体现城市群的整体力量。而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城市群内的分工与合作依然拘于行政区划的建制,建立复杂多样的分工与协作体系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扬子江城市群实现分工合理化,依赖市场机制的调节某种程度而言不现实,更需要政府进行政策的规范与引导。如何在体制和政策上创新使得城市群各级政府在更广领域内达到理想的合作与跨越,共同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

(三)挖掘城市群创造性的优势,强化“跨”城市合作的创造力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趋势而言,扬子江城市群跨区域的竞争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新阶段实际上大都市区化已经是常态,各省市上报城市群的区划调整也在陆续规划调整中,再有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助推了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协作、经济互补、管理延伸,促使城市群逐步迈向“双向跨”城市管理模式,因而摒弃以往的封闭行政区内进行组织城市经济体系模式,实现大都市区组织模式来变革城市群行政区划调整,并建立配套管理制度与政策,来组建跨行政区划组织,进行城市群建设和治理,未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指日可待。

(四)探索扬子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化和现代化是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必然途径。扬子江城市群必须主动融入世界城市经济体系,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全球竞争及国际分工合作,通过整合加强城市群内部的横向联系,打破扬子江城市群内分割,共享城市群基础设施,有效配置城市群社会经济要素,是城市群发展的内在要求。

(五)培育扬子江城市群自己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与产业集群。作为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可以说城市融合发展,产业是基础,定位是关键。未来扬子江城市群要通过这些产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来影响周边区域的发展,并在产业层面辐射相关区域的产业布局,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是城市群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城市群的竞争力及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城市群经济持续不断发展有待于产业及产业群的布局与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通过群内外或群之间的差异成因比较研究,借助有效的产业整合创新,培育扬子江城市群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合理且高效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联动布局,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扬子江城市群创新发展需要城市群之间城市功能共享、城市产业布局、分工协作、一体化发展、产业群培育等发挥其相互渗透的作用,从而产生合力共同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此外,思索扬子江城市群如何创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而促使引导城市群持续健康的发展?再有,如何把握扬子江城市群产业生态结构布局及发展状态,推动扬子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在较高水平上的融合等都将成为研究扬子江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新动向。

五、扬子江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要融合发展

主动开放与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合作,主动融入世界城市经济体系;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切入中欧、中俄等国贸易经济的联系,带动江苏对外物流、贸易经济的发展;通过长江黄金航道、港口物流業对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通过扬子江城市群之间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市内高架快速路、轻轨等交通设施零对接,节约公共资源,实现扬子江城市群之间相互融合发展;要融合发展,在城市群总体区域规划,产业延伸布局,城市群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城市管理功能构建以及方便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等方面要实现融合发展。

(二)要集聚发展

扬子江城市群实现经济一体化,并且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是我国城市群集聚发展的必然趋势。扬子江城市群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空间集聚发展。扬子江城市群两岸八大城市间要利用横向空间优势,合作发展,增强合力作用,增强区域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发挥集聚效应。二是远景规划集聚布局。在城市群总体规划,产业延伸,城市群城市治理,公共平台资源共享,功能构建,方便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发挥城市管理功能的聚合效应,节约社会成本,有效配置城市管理资源。

(三)要延伸发展

扬子江城市群自身及其乡镇之间、乡村之间,拓展城市公共资源共享、管理区域延伸发展。借助于电子商务、现代技术手段对居民生活的全方位切入,政府社区管理融入居民百姓日常生活,乡村居民融入城市生活;借助于智慧城市打造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标准化程度,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江苏本地信息与生活服务平台延伸。

(四)要共享生态发展

摒弃传统的行政区划地域概念。城市群发展需要摒弃行政区划的限制,政府管理者需要变革执政理念,在城市群生态保护发展、平衡长久发展、社会要素资源共享发挥最佳效用等方面,成为扬子江城市群实现稳定的经济发展动力助推器,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生态持久发展。扬子江市域城市群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必须有跨区域协调职能部门,实现城市群功能资源共享,形成生态保护、功能共享、产业对接、物流成本降低、要素资源能效提升、百姓宜居、城市发展的局面。扬子江城市群生态保护及发展,有待于上下游长江两岸各个城市行政部门、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百姓共同关注与重视,并化为有效行动,形成社会合力,才能实现生态保护最终目标。endprint

(五)要特色联动发展

依托我省发达完善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形成互补互联,推进城市群产业特色发展、转型升级;扬子江不同城市群应该依据自身特色,形成各自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定位。要素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的布局发展,城市群对公共平台的共享与衔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纳米技术等发展新型科技产业,形成城市群特色协调发展,达到城市群之间多方共赢。合理定位各辖区的产业布局并进行产业对接,实现扬子江城市群物流业依托沿江高铁环线、高速道路、长江黄金水道等实现物流运输集聚效率,跨区域实现江海、陆海、铁空、空海联动切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彰显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发展联动作用。

六、结语

扬子江城市群的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建立有效机制,摒弃传统的行政区划地域概念,最有效地发挥城市群之间公共资源平台作用,依据城市群特色引导产业布局,使扬子江城市群之间产业链延伸与对接。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物、资金、信息等资源要素的自由优化组合发展,扬子江市域城市群公共资源的合理优化使用,必须设置跨区域协调组织部门,从而产生城市群联动,形成合力,强化提升管理标准化程度,才能依托城市群发展优势,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群管理到治理的变革,进一步提升扬子江市域城市群发展的竞争力。

[參考文献]

[1]林先扬,陈忠暖,蔡国田.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C].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2003:44-49.

[2]林先扬.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郑和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3]豆丁网.城市群文献综述[EB/OL].(2012-06-23).http://www.docin/p-428514311.html.

[4]张建芹.苏州市域城市群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16-18.

[5]人民网.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报道之四提升能级,合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EB/OL].(2016-10-31).http://js.people.com.cn/n2/2016/10/31/029929523.shtml.

[6]李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EB/OL].(2016-11-24). http: // cpc. people. com. cn / n1 / 2016 / 11 / 24 / c64102-28892152.html

[责任编辑:史朴]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一体化生态创新
区域一体化视角的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研究
中国沿海地区区域政策研究与评价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工作对中国的启示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