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体探微
2017-12-20谈倩
摘 要:近年来,“又双叒叕”体在网络上热度不减。本文从其外在形式出发,结合修辞学、文字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讨论该语言现象的性质特征、生成理据及其对汉字视觉修辞的新拓展,发掘语言现象背后的语言规律,揭示其网络走红的原因,从而促进人们正确认识网络语言。
关键词:又双叒叕体 汉字视觉修辞 生成理据 网络汉字
2012年12月17日,朝日新闻中文网的一条微博:“我们又双叒叕要换首相了。”这样一句简单的微博在网上瞬间走红,两个小时就被转发了9000多次。虽然“又双叒叕”不是成语,但根据字形,这四个汉字拆开为10个“又”字,读者很快就能抓住朝日新闻是在暗讽首相更换速度的意图。很多网友以相同的“又双叒叕体”作出回应:
“这条微博要火炎焱燚了。朝日昌晶君终于改口吅品?说自家事了。”“六年七相,这真是一方水沝淼土圭垚养一方人从众啊!”“评论好牛牪犇啊!”
我们不禁对此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一网络语言现象能引起极大的阅读兴趣?它应该怎样界定?这一现象的生成理据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它的使用?对此语言现象的研究零散见于电子媒体和报刊之中,大多都在论述它的特征和使用。下面笔者将结合文字学、修辞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此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一、什么是又双叒叕体?
“又双叒叕”中的“叒叕”是生僻字。“叒”字音“ruò”,《说文》:“叒,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叒木也,象形。”[1](P272)“叒”,古同“若”,义为顺,或指“若木”,古代神话中太阳初升时所登的神木。“叕”字音“zhuó”,《说文》:“叕,缀联也,象形。”[1](P738)本义为“连缀”。“双叒叕”仅是由于其字形是“又”字的叠加而被人为组合在了一起。使用它的人和阅读它的人实际上并不在意“双叒叕”本身的音义,而是从形体上感知它们是首字“又”字形的重叠,表达强调的语义。
(一)概念界定
做好概念的界定有助于发现内在的语言规律,认清新兴的网络语言的价值,使网络语言应用更加规范合理。
经过深层次、多方面的分析,我们把“又双叒叕体”定义为一种在网络语言中使用,依附于一定的句法结构和语境,通过汉字字形的重叠,表达强调意义的汉字视觉修辞结构。
我们定义“又双叒叕”体是一种汉字视觉修辞,首先是因为它在网络语言中主要发挥强调程度深或数量大的作用,具有这种语言表达效果的都可以将其归入汉语修辞的范畴。同时也关照了此类结构最突出的特点——重叠。利用汉字字形的重叠来表达语言效果的修辞,是一种汉字修辞,为了强调其视觉化的特点,我们称之为汉字视觉修辞。
(二)形式和意义
“又双叒叕”体的基本构成部件是成字部件,这是形式和意义的共同要求。形式上,该结构的首字必然是非叠体的独体字,是其后叠体字的构字部件;其实义主要有首字承担,而重叠结构起加深程度的作用。
该语言结构中的首字多为口语中常用的单音节形容词(如“火、牛、水、屮”)或形容词性构词语素(如“呆”),名词(如“人、口”)或名词性构词语素(如“石、鱼”),少数为副词(如“又”),数词“一、十”。注意有的字形是古代汉语中才有的,现代汉语中对应另一种写法,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如“艸(chè)”就是现在的“草”。
此外,汉字排列次序必须是固定的,首字后双叠字、三叠字和四叠字,由数量的多少依次排列,不可打乱顺序作“又叒叕双”“又叕双叒”等。
这种结构发端于网络,属于新兴的语言现象,其语义是由整个结构在一定的句法结构和语境中浮现,孤立地看,并不能产生如此的表达效果。例如:
(1)这造型真土圭垚。
(2)我剁手之后吃土圭垚了。
同一形式的“土圭垚”在不同的句法结构和语境中具有不一样的语义。例(1)中的“土圭垚”本义是指衣着打扮非常土气,结合一定的语境,可以得出嘲讽他人的外表或者客观评价造型的好坏或者调侃他人穿衣风格等语用效果。例(2)中的“土圭垚”的本义是很多泥土,结合“剁手”的语境,说话者用夸张的口吻来表达自己控制不住购买欲望买了超出预计范围的物品之后只能降低吃饭的消费水平,但毕竟民以食为天,连吃饭都将就了,说明个体当前经济拮据的程度。归根结底,在于“又双叒叕体”基本构成单位(首字)的性质为单音节语素或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又是双音节词占优势,所以该结构不得不与其他句法成分相结合,加上受语境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其意义核心是首字及其字形,首字后的叠体字只起到表形的作用,其音义读者可以完全忽视。
二、“又双叒叕”体的生成理据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又双叒叕”体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形成可以从汉语已有事实和方法论中寻求解释。我们将从物质理据、认知理据和修辞理据分析该结构。
(一)物质理据
“又双叒叕”体能够产生的物质理据是汉语独特的书写符号——汉字。汉字的表意性、部首组合特征是此类结构成立的物质前提条件。
1.表意性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同表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汉字主要是靠成千上万个字符去表示语素或者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我们依照读音不一定能正确地写出相应的汉字。但是当我们看到字形,字符经视觉输入大脑,经过图象识别,客观现实与已有经验联系而产生意义。汉字的表意性是我们识解“又双叒叕”体意义的物质前提,是我们在网络语境下对汉字进行视觉化解读的必要条件。
2.层级组合性
漢字的结构是由笔画、部件逐层建构起来的,包括笔画与笔画的组合、部件和部件的组合、笔画和部件的组合。体现在“又双叒叕”体所具有的叠体字上,层级组合性就更加典型了。叠体字由相同部件层级组合而成。从构件的形位数量可以分成二叠字(从)、三叠字(森)、四叠字(燚);从构件的排列位置可以分为上下叠体(多)、左右叠体(林)、内外叠体(回)、三角叠体(鑫)、四角叠体(叕);从构件的组合方向可分为同向叠体(比)、反向叠体(北)。[2](P73)endprint
(二)认知理据
根据数量相似性原则“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与可预测度成反比”得出强调程度或者数量增加的结构意义[3](P18)。叠体字通过形式的叠加表达意义的增殖,这是数量象似性的典型体现,如“垚”表示“土”的数量或程度的增加。
但是“又双叒叕”结构意义不是其基本元素意义的简单组合或数量增加,而是在相关的基础上意义推衍开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形成认知上的“构式”。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构式”是一个心理上的“完形”,其整体要大于部分之和,构式的意义不能完全靠其组成部分的意义推导出来[4](P138)。
在识解出重叠图式后,大脑帮我们选出最熟悉、最直接的那一部分——基本元素“又”,这个字在我们的认知中有特定的“意义”,或者说有特定的“所指”。“又双叒叕”体表示强调的结构意义是由凸显角色的意义和重叠意象进行概念合成而得到的,不是基本元素意义的简单相加。
(三)修辞理据
在网络语言中无法借助语音来强调突出汉语句子中的某个成分,也没有“又又又又”这类重复强调的方式。但是汉字作为方块字,本身具有表意性和层次组合性,少数汉字能通过字形重叠构成叠体字。于是,网友通过将某个汉字及相应的叠体字有机排列起来,构成“又双叒叕”体这样一种修辞形式。本质上还是运用了重叠的修辞手段。重叠作为修辞手段自古有之,重叠在语篇上表现为复辞,即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如《诗经·硕鼠》每章开头都用“硕鼠硕鼠”反复重沓;在词法上表现为叠音,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句法上表现为词的重叠,如“人人、看看、好好”等,表示动量的减小或程度的加深等语法意义;在字形上表现为叠体字,即本文所述的“又双叒叕”等字。前两类一个是属于篇章修辞,一个是属于语音修辞,“又双叒叕”体利用汉字字形重叠表达修辞效果,是一种汉字视觉修辞。由此,我们发现“又双叒叕”体作为汉字修辞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是能够互相验证的。
三、对汉字视觉修辞的新拓展
我们可以将汉语修辞分为利用语言要素的修辞和利用非语言要素的修辞两种。利用语言要素的修辞主要是指利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的修辞。汉字修辞属于利用非语言要素的修辞,它是利用字形进行的修辞。我们为了强调这一点,因此称为汉字视觉修辞。非语言要素的修辞还包括利用标点、图形等进行的修辞[5](P59)。
(一)汉字视觉修辞的类型
曹石珠(2009)在《汉字修辞学教程》一书中归纳出“拆字、并字、减笔、增笔、借形、合形、联边、变形、倒字”等9种汉字修辞辞格。
其中,“借形”是汉字修辞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描述之法,借形就是利用汉字的形体来描写事物的修辞方式。它只利用汉字的形体,却不利用汉字的字义[5](P142)。例如:
(3)但是没有客人;只有小栓坐在里排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来;夹袄也贴住了背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起,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鲁迅《药》)
“一个阳文的‘八字”是利用字形描写事物的借形,它用汉字“八”的形体来描写小栓肩胛骨高高凸起的状态,形象生动。
运用借形描写事物时,能够用汉字的形体来表示意义,这种字形所表示的意义是指所描写的事物的形状与所借用的汉字的形体相似,这个意义与所借用的汉字的字义毫不相干,并且所选用的汉字笔画较少,字形简单[5](P143)。
(二)“又双叒叕”体的新拓展
当今网络语境中的“又双叒叕体”对于汉字修辞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1.汉字修辞形式的丰富
“又双叒叕”体通过字形重叠表达强调程度或数量增加,这种修辞方式与汉字借形修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利用汉字字形的视觉效果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想象和联想是其意义产生的心理基础,并不在意原本汉字的字义。
但是“又双叒叕”体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视觉上字形更加复杂,是由相同的成字部件组成了叠体字,通过字形重叠使人识解出强调的表达效果。
(2)在它的结构内部——汉字的构形中却运用重叠的修辞手段,生成了叠体字,这种构造方式属于造字层面的构形修辞,还不属于汉字修辞的领域。所以说虽然“又双叒叕体”是一种新的汉字视觉修辞方式,但本质上还是运用了重叠的修辞手段。
(3)“又双叒叕体”指向强调,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其实在意义还是要带上首字的字义。而借形修辞则是用来描写事物的状态,更注重形象性和生动性。
2.汉字修辞研究范围的延伸
现有的汉字修辞研究范围主要在文学语体和应用语体之中。文学语体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应用语体包括字谜、广告文本、手机短信、公文、教科书等。而“又双叒叕”体的运用則是在网络语体之中,在当前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汉字修辞扩展到网络语境顺应了时代潮流。
总之,“又双叒叕”体丰富了现代汉语修辞研究,是汉字视觉修辞新的拓展。
语言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受社会交际的驱动,在已有的语言事实和材料上加以改造或者重新创造,形成新的语言现象。正是语言存在现实与可能的两面性,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这也就启示我们在看待新兴的语言现象时,既要解其显,也要解其潜。从外在形式入手,深入研究发掘内在的语言规律,推动语言生活的和谐发展。网络语境下应运而生的“又双叒叕”体是人们运用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形式和意义方面重塑汉字的一种积极的尝试,丰富了汉字修辞领域的研究,也促进了网络时代非常用汉字的新生。
(本文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PPZY2015A008]。)
参考文献:
[1]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黄宇鸿.《说文》叠体字的构形与意象思维[J].古汉语研究,2004,(1):73-76.
[3]张喆.论语言符号象似性类型[J].外国语言文学,2004,(4):16-20.
[4]周显峰.认知视野中汉字构形方式的象似性[J].前沿,2012,(14):138-140.
[5]曹石珠.汉字修辞学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
(谈倩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