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谶纬释词与《汉语大词典》修订

2017-12-20李繁贵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词汇

摘 要:词汇研究是编纂语文辞书的基础,而谶纬词语研究还很薄弱。本文论述了谶纬的语料价值,并将谶纬视作西汉文景之后的语料,通过具体例子提示研究者注意其“层次积累”。《汉语大词典》中与谶纬相关的词条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准确等问题。有些书证滞后是系统性的,有些释义不确源于训诂失误,有些却源于文献讹误,这些主要是因为大型谶纬辑本未进入辞书编纂者的视野。本文主体部分对21个词条进行考释,并提出《汉语大词典》修订建议。

关键词:谶纬 纬书 中古汉语 词汇 汉语大词典

谶纬之衰久矣。唐宋以后,学人鲜有过问。吾人欲研究中古汉语史,不能离开两汉文献。谶纬乃后汉显学,与今文经学密切相关,对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若忽略这部分语料,说明当前的研究是不完整的。王云路(2010:47)指出,现今的中古汉语词汇论著采撷范围广泛,“举凡小说、史乘、诗文、佛经、道藏、科技书、杂著、金石碑帖、出土文物等,无不在挖掘、利用之列。”只是未有提及谶纬。前人早已认识到谶纬的语料价值。刘勰说谶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范文澜,1962:31);刘师培说《易纬》“有补史、考地、测天、考文、征礼、格物六方面价值”[1];郭在贻(2002:658)说“谶书中多有俗字俗言,颇可注意”。

谶纬起于何时,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钟肇鹏(1991:11~26)作了分类,并逐一加以考辨。流行的说法是谶纬起于西汉末年哀、平之际(雷汉卿,2000a:237)。陈槃(1991:99)以为,古谶纬大体可分为战国后期至秦始皇和两汉三国两个重要时期。李学勤[2]指出:“成帝时已有整齐的六纬,同五经相提并论,足证纬书有更早的起源。近年发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埋藏于文帝前期,有的内容已有与纬书相似处。哀、平之际,不过是纬书大盛的时期而已。”[2]吴从祥(2015:41)认为,谶纬当产生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逐渐发展于西汉中后期,主要理由是西汉哀帝、平帝在位不过十来年(即公元前6年至公元5年),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谶纬文献不大可能在短短的十年间形成。如陈槃先生所言,由于谶纬“掇拾弘富”“纠结杂糅,层次积累”[3],战国后期至秦始皇谶纬虽已成型,但“其书其说,若隐若现”,很少著于竹帛,师徒口口相传,现今残存的又多是辑本,笔者认为将谶纬视作是西汉文景以后的语料比较谨慎。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研究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胡适(2013:217)认为“《乾凿度》一书决非秦以前的书”,这种判断是稳妥的。

本文以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录的点校本《纬书集成》(1994)为底本,在通读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不全是两汉三国语料,还掺杂了其他时代的文献。比如《易纬乾坤凿度》卷下(1994:119)有一段注文:

后汉王凤举曰:不读易经者,不得登朝,须道德二经,与宰相剥勑枇。魏亦如此,至唐虞世南举曰:不读易,不可为宰相。

可知这非郑玄注或宋均注,当是李唐以后文人所注。这便是陈槃先生所说的“层次积累”,我们在利用谶纬语料时不可不谨慎。

笔者发现,《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里与谶纬相关的很多词条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准确的问题,由于以前缺少像《纬书集成》这样的大型辑本,所以有些书证滞后问题是系统性的。例如许多古天文词语,《词典》首例都引自《晋书·天文志》[4]。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就释义不准确词条择要考释,以就正于方家。

一、八能

《乐叶图徵》(1994:556):“琴音调,主以德及四海八能之士。常以日冬至成天文,日夏至成地理,作阴乐以成天文,作阳乐以成地理。”按:疑当读为:“琴音调,主以德及四海。八能之士常以日冬至成天文……作阳乐以成地理。”又:“冬至,人主与群臣从八能之士,作乐五日。”《词典》引《后汉书·仪礼志中》:“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八能之士,谓助人君调和阴阳律历五音五行之士,共八人,简称“八士”。此“八士”盖非《论语·微子》所谓“八士”也。《乐叶图徵》(1994:557):“圣人作乐,不以为娱乐,以观得失之节。故不取备于一人,必须八能之士。故八士或调阴阳,或调五行,或调盛人(编者注当为盛衰),或调律历,或调五音。与天地神明合德者,则七始八终,各得其宜也。”注:七始,谓四方、天、地、人也。

二、宝鸡

《诗含神雾》(1994:462):“有宝鸡衔赤珠出。”传说中的神鸟,此瑞物也,得之即成王霸之业,今陕西宝鸡之名本此。《词典》引晋朝张华的《列异传·陈仓宝鸡》,略晚。

三、煸烂

《易纬乾坤凿度》(1994:67):“太古断元,圣人法地,极先生而设位,物成而丽诸形,错煸以文。”郑玄注:“已后圣人者,庖牺氏错煸以文智,杂彩煸烂,合成籀文,非篆非绨也,云以鸟迹非也。”按:正文中“煸”字,原本作“媥”。媥,轻皃,似与文意不合,因此编者徑从范本,改“媥”为“煸”。愚以为不必遽改,“媥”或为当时俗体字。《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卷五十三“斑驳”条(徐时仪,2008:259,1445):“杂色为斑。经文作媥,方间反。斒斓也。”唯有如此,方对应郑玄注“班者,杂文”。《广雅·释诂一》:“斑,分也。”王念孙疏证:“斑者,《说文》:‘班,分瑞玉,从珏刀。班与斑通。”煸烂,即斑斓,色彩错杂鲜明貌。煸烂、斒斓、斒孄、斑斓、斑兰、班阑、班兰、斑琏、斑磷[5]音近义通,古皆通用。《汉语大字典》只释“煸”为“烹调法的一道手续,在烹煮之前把菜炒到半熟”[6],当补此义。《词典》当补收“煸烂”,且将这些词条加以归并。

四、变节

《易纬乾凿度》(1994:4):“不烦不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也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和,能消者息,彼专者败。”《词典》“变节”条义项④释为转换时节,次例孔颖达《<周易本义>序》“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即本此文。按:“转换时节”于文意未安。《易纬乾凿度》同卷中,于下文“君臣不变,不能成朝。纣行酷虐,天地反”,郑玄注“不能变节以下贤也”;于下文“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妲己擅宠,殷以之破”,郑玄注“不变节以逮众妾也”。又《易纬乾凿度》(1994:24):“至于归妹,八月卦也,阳气归下,阴气方盛,故复以见汤妹之嫁。以天子贵妹,而能自卑顺从,变节而欲承阳者,以执汤之戒。”郑玄注:“下嫁以从夫,故曰变节也。”由此可知,“变节相和”之“变节”即“改变志节”之义,该例句应归入第一义项。endprint

五、貂蝉

《诗含神雾》(1994:465):“四文蛮貊,制作器物,多与中国反,书则横行,食则合和,伏则交脚,鼓则细腰。如此类甚众。中国之效者,貂蝉、胡床、胡饭。”貂蝉即貂蝉冠。貂蝉初为胡冠,以金铛和貂尾为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引入赵国。秦统一六国,将此冠服纳入新王朝,且改制成以蝉纹和貂尾作为装饰的帽子,成为皇帝近侍的专服,谓之“赵惠文冠”(景红艳,2012:17~20)。《词典》义项②引《南史·江淹传》,略晚。

六、高膫(高了)

《诗含神雾》(1994:460):“秦地处仲秋之位,男懦弱,女高膫,白色秀身,音中商,其言舌举而仰,声清而扬。”注曰:“膫,明也。”按:“高膫”即“高了”,指高明。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膫,叚借为憭。”《说文·心部》:“憭,慧也。”《广雅·释诂二》:“憭,快也。”王念孙疏证:“憭、晓,皆明快之意。憭,即《方言》了字也。”“了”是“瞭”的简化字。《玉篇·目部》:“瞭,目明也。”《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赵岐注:“瞭,明也。”《楚辞·九辩》:“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洪兴祖补注:“瞭,音了,明也。一音杳。”《词典》“高了”条首例引宋陶谷的《清异录·偎红倚翠太师》“李煜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煜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过晚。

七、光景

《尚书帝命验》(1994:371):“吕尚钓涯,王下趣拜曰:公望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又《尚书中候》(1994:411):“吕尚钓于厓,王下拜曰:切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句中“光景”或为“光明希望”之义。《词典》“光景”条义项八释为“敬称,犹光仪”,首例引南朝宋鲍照《送从弟道秀别》诗,次引《宋书·福瑞志上》,即本此纬文。兹录《送从弟道秀别》诗前六句:“参差生密念。踯躅行思悲。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按:诗中“光景”对“岁时”,“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如此,“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亦如此。所以首例中“光景”为(既往)时光,义项⑧疑当芟夷。

八、怀珠

《尚书帝命验》(1994:369):“虞舜圣在侧漏,光耀显都,握石椎,怀神珠。”注曰:“怀珠,以谕圣性。”怀珠犹怀宝。《论语·阳货》:“(阳货)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词典》“怀珠”条释为“比喻怀藏才艺”,引南朝梁何逊的《秋夕叹白发》“直是安披褐,非敢慕怀珠”;又“怀珠韫玉”条下引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两例都略晚,且该义项不能解释此纬文,当补充为“比喻怀藏圣性或才德”。谶纬文中此类句颇多,比如“握金镜”。

九、渐差(渐次)

《尚书考灵曜》(1994:347)郑玄注:“日之行,冬至之后,渐差向北,夏至之后,渐向南。”渐差即渐次,犹渐渐、逐渐。《广雅·释诂三》:“差,次也。”《汉书·董仲舒传》:“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所)谓积日絫久也。”颜师古注:“差,次也。”《词典》“渐次”条首例引唐司马承祯的《天隐子·渐门》“是故习此五渐之门者,了一则渐次至二,了二则渐次至三,了三则渐次至四,了四则渐次至五,神仙成矣”。例证略晚。

十、节分

《诗推度灾》(1994:477):“节分于天保,微阳改刑。”宋均曰:“节分,谓春分也。榆荚落,故改刑也。”《词典》释为季节的分际,引唐刘威《闰三月》诗“莫怪花开晚,都缘春尽迟。节分炎气近,律应蕙风移”。按:《词典》释义不准确,当依宋均注,且例证略晚。

十一、狼弧

《尚书运期授》(1994:386):“黑帝亡也,狼胡张。”狼胡,即狼弧。《开元占经》《洛书》:“狼弧张,害及胡。”《尚书纬》:“黑帝亡也,狼弧张。”《春秋纬》:“狼弧张,四年之后,天下永乱。”《焦延寿传》:“天弓张,天下尽兵。”狼,狼星,主盗贼[7];弧,弧星,共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8],又名天弓,又称弧矢。《史记正义》载:“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贼盗之知奸邪者。弧矢向狼动移,多盗;明大变色,亦如之。矢不直狼,又多盗;引满,则天下尽兵也。”[9](图见张闻玉,2008:23)。狼弧,又写作狼狐。《春秋文曜钩》(1994:699):“彗入斗,辰守房,天库虚,狼狐张。”《词典》未收入“狼弧”。

十二、流火

《尚书帝命验》(1994:371):“太子发渡河,中流火流为乌,其色赤。”郑玄注:“以鱼燎于天,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按:疑纬书正文有佚文,或当读为:“太子发渡河,中流,火流为乌,其色赤。”《词典》“流火”条义项③释义:相传周武王伐纣,渡孟津,有白鱼入王舟,有火覆盖武王帷幕,变为赤乌飞去……按:复非覆也,火覆盖帷幕亦不合常理。《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大)坛,祭天也。”《礼记·郊特牲》:“天子适于四方,先柴。”郑玄注:“所到先燔柴,有事于上帝也。”《周礼》中的“大宗伯”条郑玄注:“(烟祀、实柴、燎)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报于上则或复于下。因此“复”当释为“回应”。

十三、挠弱(桡弱)

《诗推度灾》(1994:469):“挠弱不立,邪臣蔽主,则白虹刺日。为政无常,天下疑,则蜺逆行。”又:“桡弱不立,卿臣蔽上,则白虹刺日,为政无常,而天下逆。”按:此条雷汉卿(2000b:164)已论及,今略补之。挠弱即桡弱,指软弱衰败。《说文·木部》:“桡,曲木。”段玉裁注:“桡,引申为凡曲之称。”又引申为弱。《说文·手部》:“挠,扰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挠,假借为桡。”《墨子·經下》中的“贞而不挠”孙诒让间诂:“挠即桡之俗。”《词典》“挠弱”条引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万石挠弱凡才,有何严颜难犯”;“桡弱”条引《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杜甫)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略晚。endprint

十四、颂平

《礼斗威仪》(1994:518):“政太平则月多耀,政颂平则赤明,政和平则黑明,政象平则白明,政升平则清而明。”《礼斗威仪》(1994:519):“人君政颂平,则祥风至。”《礼斗威仪》(1994:521):“君乘火而王,其政颂平,则地生朱草。”《礼斗威仪》(1994:522):“君乘金而王,其政讼平,则芳桂常生。”《礼斗威仪》:“政颂平,豫章为常生。”《礼斗威仪》(1994:523):“君乘火而王,其政颂平,则南海输以文狐。”又:“君乘火而王,其政颂平,则南海输以駮马。”《词典》释为歌颂太平盛世,引南朝陈徐陵的《陈元帝哀策文》“兽舞时豫,禽歌颂平”。按:此释义不正确。“颂”即“容”,有“宽容公直”义。《汉书·吴王濞传》:“它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颂共禁不与。”颜师古注:“颂读曰容。如淳曰:‘颂,犹公也。”《说文·言部》段玉裁注:“讼、颂古今字,古作讼,后人假借颂皃字为之。”《墨子·尚贤下》:“告女讼刑。”孙诒让间诂:“讼刑,公刑也。古讼、公通用。”故曰:颂平同讼平,即公平。

十五、茹毛饮血

《易纬乾坤凿度》:“太古断元,圣人法地,极先生而设位,物成而丽诸形,错煸以文,改茹以鱼。”(于“茹”字下)郑玄注:“乳血茹塞。”按:何谓茹毛?毛可以吃吗?近几十年来聚讼纷纭。《词典》释义:“原始人类不知用火,连毛带血生食禽兽。”《广雅·释诂三》:“?,塞也。”王念孙疏证:“?,字或作茹。”《说文》:“?,絜緼也,一曰敝絮。从糸,奴声。《易》曰:‘需有衣?。”“?”,《易》本作“袽”。《玉篇·衣部》:“袽,所以塞舟漏也。”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塞”表示借用工具修补房屋。《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先民当是用毛茹塞于穴中以取暖,后来又蕴被其毛。《春秋命历序》(1994:878):“古初之人,卉服蔽体。次民氏没,辰放氏作。时多阴风,乃教民?木茹皮,以御风霜,綯发閐首,以去灵雨,而人从之,命之曰衣皮之人。(注文曰——笔者加)茹,蕴也,茹毛,蕴被其毛。”

十六、文家

《礼含文嘉》(1994:505):“文家称叔,质家称仲。”《词典》“文家”条义项①释为崇尚文礼的朝代,引《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何休注“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按:该释义不正确,当释为尚文的人士或学派,与质家相对。

十七、五凤

《乐叶图徵》(1994:560):“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似凤有四,并为妖,一曰鹔鹴,鸠喙,圆目,身义,戴信,婴礼,膺仁,负智,至则旱役之感也;二曰发明,乌喙大颈,大翼大胫,身仁,戴智,婴义,膺信,负礼,至则丧之感也;三曰焦明,长喙,疏翼,圆尾,身义,戴信,婴仁,膺智,负礼,至则水之感也;四曰幽昌,兑目,小头,大身,细足,胫若麟叶,身智,戴信,负礼,膺仁,至则旱之感也。”《词典》“五凤”条义项一释爲“凤凰五至”,引《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李善注引应劭“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按:高步瀛(1958:10)综校史籍详计之,改元前实不止五至,“至于五凤之名,殆取于五方神鸟之名,见《说文·鸟部》鹔字解,而非取于五至也。”《说文·鸟部》:“鹔,鹔鹴也。五方神鸟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鹴,北方幽昌,中央凤凰。”愚谓高氏说是也,许慎说当源于纬书。

十八、五均

《乐叶图徵》(1994:558):“圣人往承天助,以立五均。均都(按:都或为者之讹)亦律,调五声之均也。”宋均注:“均长八尺,施弦以调六律五声。”《乐叶图徵》(1994:562):“震主春分,天地阴阳分均,故圣王法承以立五均。五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音至众也,声不过五,物至蕃也,均不过五。为富者虑贫,强者不侵弱,智者不诈愚,市无二价,万物同均,四时当得,公家有余,思及天下,与天地同德,故乐用鼓。”《词典》“五均”条释为“五声的韵调”,引《文选·张衡<思玄赋>》“考治乱于律均兮”李善注引《乐叶图徵》:“圣人往承天助,以立五均。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按:《词典》释义不正确。纬文已明,五均亦即律调五声之均也。“均”通“韵”,是古代校正乐器音律的器具。《国语·周语下》:“律所以立均出度也。”韦昭注:“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之大小清浊也。汉大予乐官有之。”

十九、傚易

《易纬乾凿度》(1994:3):“傚易无为,故天下之性,莫不自得也。”又:“光明四通,傚易立节。”郑玄注:“傚易者,寂然无为之谓也。”编者按:傚字,钱本正文及注并作佼。“傚易”,即“佼易”。《词典》“佼易”条释为美好和悦,引《诗·周颂·天作》“彼徂矣,岐有夷之行”。郑玄笺:“后之往者,又以岐邦之君,有佼易之道故也”;又引《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何以不日,易也”何休注“易,犹佼易也,相亲信无后患之辞”。《词典》当补“寂然无为”义项。“易”有和悦意,此何休释义所本;又有“平和”义,此易纬注文所本。《礼记·中庸》:“古君子居易以伺命。”郑玄注:“易,犹平安也。”“佼”,即“交”。《广雅·释诂四》:“交,定也。”

二十、穴鼻(決鼻)

《易纬乾凿度》补遗(1994:62):“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蠩体就,穴鼻始明。”郑玄注:“穴,決也。決鼻,免也。”按:郑注文中免当为兔。穴鼻即決(决)鼻。《集韵·屑韵》:“缺,破也。亦作決。”“決”,通“缺”。故穴鼻(決鼻)即为缺鼻,用作兔的别名,进而借指月亮。《词典》已收“穴鼻”,引明王志坚的《表异录·天文一》,即本此文。《词典》亦收“決鼻”,引《太平御览·卷九〇七》三国魏宋均《诗纬推度灾》注:“‘八月成光,决鼻始明。决鼻,兔也。”查《诗推度灾》(1994:468)原文作:“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體就,穴鼻时萌。”[10](按:异文作始萌或始明)宋均注曰:‘穴,決也,決鼻兔也。”班固《白虎通·日月》:“月之为言阙也,有满有阙也。所以有阙何?归功于日也。八日成光,二八十六日,转而归功。”综上,两词条当归并,所引《太平御览》本“八月”为“八日”之误。endprint

二十一、劓刖

《易纬乾凿度》(1994:25):“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诸侯绂服皆同色。困之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又《易纬乾凿度》(1994:26):“至于九五劓刖,不安也。文王在诸侯之位,上困于纣,故曰:困于赤绂。”《词典》“劓刖”条义项②释为危殆不安貌,引汉王符《潜夫论·梦列》:“倾倚征邪,劓刖不安。”《词典》又收“摇刖”。“劓刖”,或即“摇刖”,二者并为双声连绵词。《文选·张协<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嶢。”李善注:“摇刖,危貌也。”《广雅·释诂一》:“刖,危也。”王念孙疏证:“作劓刖者,假借字耳……若割鼻断足则非其义矣。”

附 注:

[1]《论易纬》,见《左庵外集》卷三。

[2]见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前言,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3]比如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谶纬与《山海经》关系密切。参刘湘兰《论纬书<河图>与<山海经>之关系》、王焕然《试论<山海>对谶纬的影响》。

[4]如天獄、地雁、积尸、北河、常陈、击咎、大陵、内阶、九坎、农丈人、右辖、左辖、天都、权星、天鼓等。

[5]后两词见宗福邦等主编《故训汇纂》页九七七。

[6]见徐中玉主编《汉语大字典》(第一版)第二二二〇页。

[7]见《史记·天官书》。

[8]见《晋书·天文志上》。

[9]见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天官书》第一三〇八页。

[10]参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2]陈槃.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M].台北:国立编译馆,1991.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58.

[5]郭在贻.郭在贻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2.

[6]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7]景红艳.论貂蝉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2,(4).

[8]雷汉卿.纬书词语零拾(一)[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2)a.

[9]雷汉卿.纬书词语零拾(二)[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3)b.

[10]雷汉卿.纬书词语拾诂[J].古汉语研究,2005,(2).

[11]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2]吴从祥.谶纬与汉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3]徐时仪校注.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4]曾小鹏,武晓丽.“茹毛饮血”正解[J].汉字文化,2009,(3).

[15]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6]钟肇鹏.谶纬论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17]宗福邦等主编.故训汇纂[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李繁贵 陕西咸阳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 712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汇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运用高级词汇,提高作文得分
图辨词汇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带“HAVE”的表达
所暴力行为
面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