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显祖的“主情观”之我见

2017-12-20段艳莉

魅力中国 2017年46期
关键词:杜丽娘汤显祖牡丹亭

段艳莉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明代晚期解放思想和注重人性等一系列当时社会现象,进而讨论汤显祖“临川四梦”和“情不知所起”的“主情观”理论内容,分析汤显祖“主情观”的内涵,最后全面探索汤显祖的“主情观”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汤显祖的“主情观”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今后对汤显祖“主情观”的研究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关键词:汤显祖;“主情观”

引言

汤显祖在我国的历史上是具有很大影响的文学家,他的临川四梦在剧坛中享有盛誉,最为知名的作品《牡丹亭》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文学巨作,使得《西厢记》都不得不减价销售,这足以证明《牡丹亭》的优秀,汤显祖也因为《牡丹亭》的轰动而声名大噪。四十年前日本的知名戏曲家青木正儿就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明代的汤显祖在戏曲界的贡献可以与西方的莎士比亚比肩,并且详细分析了汤显祖戏曲和其他作品的优点,高度评价了汤显祖的艺术思想。我国文学界的研究者们在分析汤显祖和其作品时,多将考察的侧重点偏向汤显祖的“主情观”上,尤其是对“临川四梦”和“情不知所起”的“主情观”探索,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汤显祖对于明代晚期的解放思想和注重人性等一系列当时社会现象的影响。

一、“主情观”的理论内容

“主情观”思想和理论是在明代晚期解放思想和注重人性等一系列当时社会现象出现的同时确立起来的。明代晚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国外资本主义的渗透使得明代晚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国外文化的进入和商品经济的到来也让当时中国的民众悄悄地开始了思想的转变。人们开始发现个性和自身需求的压抑,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求,渐渐怀疑儒家的观念。这时出现了王阳明心学对于程朱理学的挑战,更一步加剧了对于约束人性的程朱理学的不信任,王阳明心学带来的新思想,主要特点就是对“人”的肯定,肯定“人”的“情”,肯定“人”的“欲”,注重“人”的“解放”。在这种新的社会思想影响下,当时的文学作品也开始注重对“人”的肯定,出现了很多对爱探索的文学作品,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当时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也因为《牡丹亭》的热销,更加激发了对于抒发内心真情实感的小说和戏剧的出现。本文讨论的“主情观”正是在这一批又一批的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主情观”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情”,肯定“人”的“欲”,回归本身的感情表达。

二、汤显祖“主情观”的内涵

每当人们说起汤显祖和他的“主情观”时,我们最先能够联想到的是《牡丹亭》中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正因为《牡丹亭》对于“主情观”思想的深刻诠释,使得当时万历朝的戏剧界为之一振,也使得汤显祖成为研究明代晚期思想解放中“以情反理”的杰出代表人物。众所周知,优秀的创作者不会因为创作的作品类型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汤显祖的“主情观”思想不单在它的戏曲作品中得到体现,还在他创作的诗赋古文有所表达,纵观汤显祖12岁到67岁之间所做的2000余首诗歌中,“主情觀”一直萦绕在这些诗词的字里行间中。汤显祖的“主情观”不仅仅是他思想理论的一个分支,亦或者是创作包含的一个方面,而是汤显祖整个文艺观的核心,是汤显祖作品的命脉,也是能够吸引人的所在。只因为如此,在分析汤显祖的诗歌作品时,汤显祖的“主情观”就变成了不得不提及的重点。在研究汤显祖的“主情观”时,我们要了解汤显祖的“主情观”内涵。研究汤显祖“主情观”的学者都很大一部分认为这个“情”指的是崔、张之情,即男女情爱。这种说法不能说不正确,在《牡丹亭》中所写的“情”绝大部分表现的就是这种男女情爱。但是在汤显祖的文学观中,“情”的内核要远比男女情爱要深远,“情”指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这种“情”在汤显祖的戏曲作品中往往表现为男女情爱,但是诗歌中就会变成对理想、信念和自我实现的渴望和追求。

明代晚期,国外资本主义的渗透使得明代晚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国外文化的进入和商品经济的到来也让当时中国的民众悄悄地开始了思想的转变。人们开始发现个性和自身需求的压抑,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求,并且希望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在这一背景下的汤显祖,在继承了传统儒家学说的和宋明理学的同时,还表现出了符合当时背景的时代特色。汤显祖在他的《明复说》说过“天命之成为性,继之者善也”,他的人性思想指出人性为天命。这是受到他的老师罗汝芳影响的结果,罗汝芳是生生之仁思想的提出者,也是罗汝芳一生的思想核心,所谓的生生之仁,指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这种生生之仁不停地运转,让宇宙之间充满生气,使得一年四季能够轮回交替,世间万物能够在它的运转下繁衍生息,人类也因此得到繁衍和进化,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思想下,人为了自身情感欲求的实现也就充满了合理和必然。正因为受教于罗汝芳生生之仁的思想,汤显祖在继承了传统儒家学说的和宋明理学的同时,可以有了自己的突破,使得他肯定了天命下的人性,这也是他核心思想“主情观”的由来。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汤显祖的“主情观”中的“情”不单单是说男女情爱,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以情反理”,这种“主情观”是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思想内涵。简而言之,他的“情”是生生之仁的延续,是万物生命的自然外现,它既包括人们发自天性的一切情感欲求,更是被主体内化了的“天命之性”。

三 、汤显祖“主情观”的思想发展历程

汤显祖的戏剧和诗歌都肯定了“人”的“情”,肯定了“人”的“欲”,鼓励人们向往美好的爱情,表达了人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发自内心的追求。他认为这种“情”是人类最为自然的情感诉求和心灵积淀,它是超脱于人体的情感,是来自宇宙的自然外放,具有着群体性和普遍性,是人类最为基本的潜意识。在汤显祖的戏剧和诗歌中都包含着以围绕“情”为主题的理想性内核,在充满着热情的同时也不乏对于人文情怀冷静的思考。在明朝晚期这一开始注重人情的历史背景下,使得汤显祖成为研究明代晚期思想解放中“以情反理”的杰出代表人物。

汤显祖的文学作品中利用梦境的虚幻、情节的曲奇、形象的夸张来突出他的“主情观”,表现人世间的真情,揭示人性和内在,表达人类情感对于自由的追求。这其中《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的种种生死轮回,在梦境中的找寻等一系列情节,看起来是虚无缥缈,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但是要是放在“情”中不乏又有了一丝合理的地方。书中的杜丽娘正处在豆蔻年华,正所谓那个少女不怀春,妙龄少女杜丽娘自然不会例外,但是整日的困于深闺之中,身边的男人除了父亲就是老师,这对于从小被灌输封建礼教的杜丽娘来说是极其残忍的,所以杜丽娘只能够在梦境里于青年男子柳梦梅“千般爱惜,万种温存”,甚至最终为了追求爱情连生命都可以不顾,虽然只是梦境,但是又真能发人深省,使人感动。endprint

汤显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以体现情与理、情与法、情与现实的矛盾。这正是因为汤显祖在生活中看到了太多的人因为封建礼教而压抑本性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汤显祖才感受到了“情”的重要性,并且创作优秀的作品警示世人。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了“情”与程朱理学的对立,以至于与传统封建思想的对立。在汤显祖早期的作品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汤显祖对于他“主情观”的胜利拥有着坚定的信仰。在汤显祖的早期作品,如《紫钗记》、《牡丹亭》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汤显祖对于能够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渴望。这也在他的官途之中有所体现,汤显祖一生致力于改革吏治,转变社会风气,开化愚昧大众,提倡人的良知,尊重和实现每一个人的人性,并且颇为廉洁,注重实干,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戴和尊敬。这也是汤显祖能够在其早期作品中不惜笔墨渲染浪漫主义和朴实主义的基础,也使得汤显祖对于他“主情观”的胜利拥有着坚定的信仰。《牡丹亭》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美好结局也正是这种“主情观”的胜利信仰所影响的。汤显祖在改革吏治、改良国政的同时,还存在着继承了统儒家学说的和宋明理学的痕迹,在提出了“情”与“理”矛盾之后,還认为“情”与“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统一。

伴随着在官途中的蹉跎,以及对现实的进一步认识,汤显祖在其后期的作品中开始表现出一种“情”并不能完全压制“理”、“法”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原本前期作品中体现的“主情观”的胜利信仰得到了转变。在面对现实中的一些的枷锁,汤显祖也越来越显得无奈和妥协,在其后期受到挫折的历程也正是他开始真正意义上认识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进而上升到思想,使得他明白了“理”、“法”在面对“情”时是多么的难以跨越,这种阻碍根深蒂固,那就更不可能在这样的体制内去实现他原本的“主情观”理想。这样的转变我们可以再汤显祖后期的文学作品中看到端倪,在汤显祖后期所写《邯郸记》和《南柯记》中不在延续《紫钗记》、《牡丹亭》的浪漫主义和朴实主义,转而形成了悲凉主义,这就跟他前期的作品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情观”理想的无法实现,给了汤显祖极大的挫败和失落,进而使得晚年汤显祖开始转向研究佛法,以此作为精神世界的寄托,这样就使得他后期的文学作品开始更多地表现对佛教的信仰,如《邯郸记》(佛教的信仰与皈依)和《南柯记》(主人公出家或成佛)。

四 、总结

汤显祖作为在明朝晚期的文学家, 在继承了传统儒家学说的和宋明理学的同时,还表现出了符合当时背景的时代特色,即对“人”的肯定,肯定“人”的“情”,肯定“人”的“欲”,注重“人”的“解放”。汤显祖的“主情观”中的“情”不单单是说男女情爱,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以情反理”,这种“主情观”是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思想内涵。汤显祖在其早期作品中不惜笔墨渲染浪漫主义和朴实主义的基础,也使得汤显祖对于他“主情观”的胜利拥有着坚定的信仰,伴随着在官途中的蹉跎,以及对现实的进一步认识,汤显祖在其后期的作品中开始表现出一种“情”并不能完全压制“理”、“法”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原本前期作品中体现的“主情观”的胜利信仰得到了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春晓. 汤显祖的“至情说”论略[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06):32-37.

[2]王芳. 情与生:《牡丹亭》的道教文化内蕴[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杜桂萍. 从“临川四梦”到《临川梦》——汤显祖与蒋士铨的精神映照和戏曲追求[J]. 文学遗产,2016,(04):14-30.

[4]柳旭. 晚明狂禅风潮与汤显祖的“情至”理念[J]. 文艺评论,2013,(08):92-95.

[5]韩学君. “情”的独特内涵与汤显祖的美学追求[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29-31.

[6]柳旭. 晚明佛教与汤显祖“情至”文学创作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丽娘汤显祖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