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7-12-20安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毕业设计实训

安昊

其中课程实践包含在专业基础课中,项目实践是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针对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例如:景观设计、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等一些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引入项目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围绕实际的项目案例进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夠最大限度的模拟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总结分析问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创作实践主要是针对毕业创作设计,毕业设计是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对学生四年专业课程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因此,毕业设计从选题到辅导的过程再到最后的答辩,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的学习情况,做到客观公正,并形成制度,以保证毕业设计创作实践的推进和效果。

三、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任务

1.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相关的理论课程,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例如:家具设计、照明设计、人体工程学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实践是贯穿于设计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的。课程实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项目实践

项目教学的设计任务主要来自行业内的实际设计案例。项目教学法是目前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项目教学包含了设计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设计创意经历修改完善到最后的成品,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通过学生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团队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比选和讲评,是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在设计成果评选的时候可以邀请一些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进行现场点评,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成果联展。项目实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是检验学生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情况的一次综合检验。

3.创作实践

创作实践也就是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和项目实践的本质区别就是任务不同,项目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而创作实践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外还要检验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因此,从毕业设计的命题方面应该综合考虑,既包含考察学生实际项目设计的选题,也应该包含概念性的设计选题,与专业相关的自由选题,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创作实践历时最长,在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最重要,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最后综合检验。

毕业设计的创作实践强调设计的“过程性”,要求从设计构思到方案筛选到最终的正式方案,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检验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情况。答辩阶段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参与,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4.第二课堂实践

第二课堂的实践主要包括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和设计工作坊等活动。由于设计学科自身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必须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和行业的对接,设计工作坊和设计竞赛都是围绕固定的项目和主题,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形式,特别是设计工作坊活动,可以邀请专家或者同行就某一设计主题组成临时的团队,集思广益,是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形式。第二课堂实践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

校外实践包含了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校外实践部分是普遍较为薄弱的环节。因为校外实践教师不能全程跟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无法及时的了解。行业实践主要是专业见习,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入职前对所从事工作的岗位要求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明确岗位的能力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处事能力。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方法

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三大体系的构建来完善,主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制度体系。

1.目标体系构建

(1)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定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培养层次和性质。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制造业工艺技术的升级、工艺过程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等,对高校毕业生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学目标定位既是一个定式,又是一个动态概念。

(2)培养方案修订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在保持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或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细则要求

2.内容体系构建

(1)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新的教学计划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实训课程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3)优化课程体系

各专业培养计划以贯彻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课程设置服从培养目标的整体需要为核心,应用能力培养和专业特色服务。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专业课程之间、专业课与前修基础课之间的衔接与重复。

3.管理体系构建

(1)管理机构及任务

管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践教学和指导教师及学生管理及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采用各系和教务处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管理模式。负责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校外实习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院系负责协调各系的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

(2)规章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学生实践报告等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按照制度要求做到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

①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和校外实习的指导和管理,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学生实践报告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

②集中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人成绩档案。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以拓展实践教学范围,提升实践教学层次,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宋培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研究[J].大舞台,2013.2.

[3]于泉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与就业过程一体化研究[J].艺术科技,201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毕业设计实训
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现状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