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希陶 中国植物资源学的先驱
2017-12-20杨崇仁
杨崇仁
1958年5月我跟随蔡希陶到西双版纳。那时,我们乘两辆解放牌卡车,从昆明出发走了五天到景洪,再向南到大勐龙,开始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建设。九个月后,冯耀宗带着吕春朝等加入建园的队伍。蔡希陶在建设大勐龙植物园的同时,又从景洪向东探险的时候发现了葫芦岛,决定将植物园迁往勐腊县小勐仑。1960年初,葫芦岛上开始了热带植物园热火朝天的建设,我有幸跟随蔡希陶开拓了最早的热带植物园。1959年7月我调回昆明植物所后,又陆陆续续在蔡希陶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学习和总结蔡希陶在植物资源学方面的贡献,怎样发扬蔡希陶的学术思想和他的实践经验。我深切地认识到蔡希陶是中国植物资源学的先驱,不仅在植物资源学的理论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而且不畏艰辛,勇于实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植物资源学思想始终影响着云南的植物学研究,对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亦有深远的影响。
蔡希陶成功地应用植物系统与植物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寻找有用的植物资源。1956年,國外发现印度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tina)中的生物碱利血平可以作为降压药物。蔡希陶根据系统近缘的植物有可能含有类似化学成分的理论,认为从分布在云南的同科同属植物中可以发现利血平的资源。1958年5月我们到大勐龙后,尚未建房立足,暂住在傣族老乡家里,蔡希陶就让我们几个年轻人到林子里寻找蛇根木的同属植物。我们在灌木丛里发现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随后便开始建设萝芙木苗圃,开始了萝芙木的种植试验。云南萝芙木经过筛选评价,开发出了利血平和降压灵等国产降压药。
血竭是重要的传统进口中药,长期以来从印度尼西亚和婆罗洲等南洋进口的麒麟竭,是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果实产生的树脂。蔡希陶经过考证,发现麒麟竭并不是真正的血竭,是明清时代航海事业发达后,从南洋进口的代用品。真正的血竭应是唐宋时代从西域丝绸之路传来的非洲血竭,其基源应是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Dranaena draco)树干产生的树脂。蔡希陶认为,从分布在云南的同科属植物里有可能找到血竭的资源。文革之后,蔡希陶以衰老多病之身,带队深入边远山区考察,寻找血竭的资源。终于发现剑叶龙血树(Dranaena cochinchinensis)。剑叶龙血树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与非洲血竭相似,可作为进口血竭的代用品,目前,剑叶龙血树已成为重要的药用资源,取代进口血竭,形成了国产龙血竭的产业。蔡希陶的研究结果还澄清了中医药文献、民间、甚至药典对血竭认知的混乱。
他热爱祖国,心系民众,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寄予满腔的热情,对国家和民族的战略需求深切了解和关注,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倾注热情,自觉地承担起科学家的责任,为国家着想,为民族着想。这是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资源学思想的基础。
蔡希陶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积极倡导者,同时,也是建设植物园的伟大开拓者。他认为植物园是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研究的基地,只有通过开展引种驯化和栽培推广,才能使植物资源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才能让绿色植物为社会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特别是为落后的云南山区经济建设服务。从早期的昆明植物园,到创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丽江高山植物园,他对植物园的功能有明确的定位,并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植物园的建设中。
不言而喻,蔡希陶对植物资源学的创立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理论与实践至今指导着植物资源地开发和利用。
1981年3月9日,蔡希陶离世。他的部分骨灰洒在昆明植物园他手植的一株水杉树旁,而他的骨灰盒则安放在西双版纳植物园中他亲手种下的龙血树下。赤子,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