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现状研究
2017-12-20潘洁
潘 洁
(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信息科,山西 太原 030012)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现状研究
潘 洁
(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信息科,山西 太原 030012)
随着数字阅读成为一种普遍的阅读方式,由此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对高职生的阅读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以高职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对高职生群体的阅读行为模式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反思如何引导高职生的阅读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图书馆;碎片化阅读;阅读行为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沟通交流方式、阅读方式等均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印刷物为导向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逐渐式微,数字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业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阅读方式。诚如美国认知神经学家M aryanneW ol f所言,“人们不仅因阅读内容而被决定,更因阅读方式和手段而被决定。”[1]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来临,阅读内容趋于海量化,浏览方式趋于非线性,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模式。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职生群体的阅读行为模式,以更好地服务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服务与阅读教育工作。
一、研究样本的抽样与研究工具的确立
(一)研究样本的抽样
本研究以高职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的便利性与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考量,向山西高职院校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以探究高职生群体的阅读行为模式。随机发放600份问卷,回收6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漏填、明显矛盾等无效问卷之后,共收回577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96.17%(问卷调查的样本特征具体见表1)。
(二)研究工具的确立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自编的“高职生阅读行为模式问卷”实施问卷调查。既往关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广泛涉及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信息类型、阅读行为认知特点等多个维度的探究,本研究所采用“高职生阅读行为模式问卷”的编制正是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考察高职生阅读行为模式的现状。整体而言,本问卷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被试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年级、专业、院系等。(2)封闭式问题,具体包括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信息类型、对阅读行为的认知等方面的问题。(3)开放式问题,共有2个开放式问题,具体涉及调研对象对理想的阅读方式的看法以及未来阅读方式的期望。
表1 问卷调查的样本特征
二、高职生的阅读现状
通过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的阅读行为在整体上呈现出碎片化阅读的趋势,以手机客户端阅读为最主流的阅读方式。具体而言,高职生的阅读行为在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信息类型、对阅读行为的认知等方面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阅读方式
通过对577名高职学生阅读方式的调研发现,89.6%的学生以手机客户端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模式,5.20%的学生以电脑客户端为信息获取主要模式,只有4.16%的学生还是以传统的纸质媒介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模式。巨大的反差,充分说明以手机等便于携带的工具为主要阅读方式的时代已经来临,基于手机客户端的碎片化阅读更易于满足高职生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已成为高职学生最主要的阅读方式。
表2 高职生的阅读方式分布
(二)阅读时间
除阅读方式之外,阅读时间的多寡将直接影响阅读的深度以及阅读行为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图书流通数据与本项问卷调查相关数据的对比,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再次验证了碎片化时代的来临,也反映出高职生阅读行为的新特征。问卷中设计有关于阅读时间的题目,如“你一天花在碎片化信息阅读的时间合计多少小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每天的阅读时间在2-3小时之间的调查者所占比例最大,高达56.78%;介于1-2小时的次之,占32.54%;1小时以下的占2.04%;3小时以上的占8.64%。由此可见,超过97.96%的高职生每天至少花费1小时用于阅读。由此可见,高职生的阅读时间并没有充分用于传统的纸质媒介的深度阅读,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已经蔓延于高职生的日常阅读生活,对高职生的深度阅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阅读信息类型
对学生碎片化阅读主要信息类型调查中,发现57.22%的学生关注新闻资讯。可见对手机碎片化信息阅读,也不可持全面否定的态度。时事政治可成为学生移动阅读最重要的阅读方向。但调查中发现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四大门户网站的信息,而对国家主流新闻网站的信息关注度却不高。53.45%的学生关注娱乐八卦信息,围观“名人”的日常生活和交际圈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阅读、生活中的必不可缺的项目,成为一种高校学生的亚文化。这一趋势值得更多的教育者去反思和变革。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手机等科技类信息的阅读占到40.22%,这说明计算机信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影响到高职学生的认知和阅读取向。通过对调查者阅读信息类型的调查分析,可形成高职学生的阅读兴趣图谱,从而引导其阅读倾向。
表3 高职生的阅读信息类型分布
(四)对碎片化阅读行为模式的认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高职生对碎片化阅读行为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客观认识,比较同意碎片化阅读会引起身体的诸多不适,会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还会造成对阅读内容缺乏深度理解与思考等的现象。在所表达的意愿与实际的行为中又会忽略碎片化阅读的不良影响,而主动选择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在行为与认知之间严重脱节。
三、如何引导高职生的阅读行为
碎片化阅读的行为模式对高职生的阅读形成了日趋深刻与广泛的影响,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引导高职生的阅读行为,高校图书馆任重而道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一)多举措形成合力,强化深度阅读的积极意义
在调查中发现56.78%的高职生每天要花2-3小时进行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阅读作为新型媒介所衍生的新型阅读文化,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人的存在总是在特定的境域中,在与所照面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展开的存在。”[2]阅读媒介、阅读内容并非独立于人的存在,它们是人的整体性中的一部分。因此,无论通过怎样的阅读媒介,以怎样的方式阅读,阅读怎样的内容,在阅读发生的过程中乃至阅读发生之后,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都与阅读者之间发生某种关联,形成人的整体性中的一部分。
因此,当使用新的阅读媒介开始阅读行为时,不同媒介存在物能够在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开启完全不同的生活或文化模式的可能性。这也是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精要所在,即“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3]因此,对碎片化阅读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其可减少学生借助传统印刷品获取信息资料的时间成本,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并赋予以往被浪费时间新的价值,可实现阅读的移动化等等细枝末节的改变上,而应更关注碎片化阅读对人类文化意义的影响。
碎片化阅读本身也带着先天的劣根性,在阅读内容存在“炫、庞、杂、浅”等特征,阅读形式上存在链接、延异,这就造就了阅读体验的高度快感、支离破碎、心不在焉。碎片化阅读,这样的信息获取模式,使得受众原有的通过传统阅读构建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框架被冲击,构建了新型的偏向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与思维结构。[4]碎片化的获取方式与碎片化的思维方式将使得读者注意力分散,形成惰性思维而不能持久地进行深度阅读,不能形成深度思考。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其思维深度,高职院校应加强高校主流文化的建设,把教师专业引导、辅导员对阅读的深度辅导、图书馆优化服务等形成教育合力,多举措构建“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放下手机,拿起纸质书籍,提升学生在深度阅读中的阅读量,在阅读中静思,在阅读中体验书籍带给人的历史感、厚重感、严肃性和神圣性。在书中内容与自我体验交融中,重拾深度阅读带给人的文化意义,别让碎片化阅读成为一场文化的灾难。
(二)树立图书馆的新形象,积极开展阅读优化服务
碎片化阅读的载体多样化、时空多样化等优势特征,使得高校图书馆这一知识服务机构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传统”、“刻板”、“不变”等刻板印象。在数字时代,碎片化阅读方式风行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树立图书馆的新形象,把其不断变革的知识服务机构的形象广泛传播,不断采用新的传播媒介,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作为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深化学生专业学习、提高文化涵养“精神土壤”的高校图书馆不该固守传统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而更该在资源共享和服务体系方面优化自身的阅读服务。在规避碎片化阅读弊端的同时,把传统阅读方式和碎片化阅读方式相配合,让阅读成为高职生的生活方式。
在这方面,图书馆仍然大有可为。图书馆可以借助图书馆的门户网站、移动图书馆服务和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不断丰富各平台的内容,为广大学生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围绕学生阅读的热点开展微阅读、微书评、微采购、微培训等多种活动。首先,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需要精心设计推送内容,满足碎片化阅读背后的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所带来的信息选择的焦虑感,把有深度、有思想、有价值的经典知识连续性的传递给读者,激发他们进行深度阅读的动机,更好地在阅读中体验快乐阅读的理念。其次,推行专人管理,组建由图书馆老师、热心读者、特邀专家等各类群体组成的微信推送团队,通过原创性、趣味性的文章发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微信活动,保持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足够的黏性及忠诚度。其三,微信公众号设置实现共性和个性需求的满足。深入了解个体的阅读兴趣图谱,构建个性化的阅读内容,实现把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推送给合适的读者。
(三)转变观念,培养学生深度阅读意识
“如果长期不加思考地浅阅读,那么读者的见解和思考力,势必会走向浅薄。浮光掠影式的浅阅读只能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烟云。”[5]其实,浅阅读和深阅读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极端,作为高职学生应该抱着开放批判的态度去看待网络阅读这一新型的阅读模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始终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激发新的探索。网络阅读在带给读者新的视觉、听觉体验,与读者间建立互动交流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阅读环境浮躁、喧嚣,带给读者不确定性和离散型的阅读体验。大学生要提升自己阅读中的理性思维能力,在不断批判、不断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激发自己对深度阅读的兴趣,再正确认知阅读的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让阅读回归到深阅读的模式,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深度体验、深度思考。
[1]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W ol f M.Prous tand t heSqui d[J].Icon Books,2008,68(12):3-7.
[3]罗淑娴.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影响[J].情报探索,2016(2).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89.
[5]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G714
A
1674-1676(2017)06-0054-03
潘 洁(1981- ),女,河北人,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信息科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责任编辑: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