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象冲突原因分析及缓解措施

2017-12-20吴顺福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亚洲象西双版纳栖息地

彭 勇,吴顺福

(1.勐腊县林业局,云南 勐腊666300;2.勐腊镇林业站)

人象冲突原因分析及缓解措施

彭 勇1,吴顺福2

(1.勐腊县林业局,云南 勐腊666300;2.勐腊镇林业站)

人象冲突是野象分布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多和森林的不断减少,导致亚洲象的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短缺,进而导致人象冲突不断加剧。人象冲突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亚洲象整个物种的长期保护也极为不利。本文基于野生亚洲象行为、活动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可行的人象冲突缓解措施。

亚洲象;人象冲突;缓解措施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长鼻目(Proboscidea)象科(Elephantidae),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亚洲象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约为200~250头[1],其中分布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有150~200头,占中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85%以上[2-3]。作为陆地上最大型的濒危动物之一,亚洲象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的生活与生存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森林破碎化进程,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亚洲象的栖息地破坏严重。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与大象生存生活环境共同拥有,形成了人象空间分布的重叠。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激化,导致人象冲突现象愈演愈烈。

1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区域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亚洲象活动区域。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地跨景洪市、勐腊和勐海两县。其地理位置位于:21°10′N与100°16′-101°50′E之间。总面积242510 hm2,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2.68%。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分布较多宽谷盆地。气候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年均气温15.1℃~21.7℃,其中5-10月为雨季,炎热多雨;11月-次年4月雨量较少,暖热干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现由勐腊、尚勇、勐养、勐仑、曼稿5个子保护区组成,其中勐养、勐腊、尚勇3个子保护区中有亚洲象的分布[4]。在保护区及周边村寨主要居住着傣族、瑶族、哈伲族、基诺族等13个少数民族,以水稻、玉米、茶叶、橡胶、香蕉、甘蔗等为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2 调查方法

2.1 现场勘统计

通过对亚洲象采食和践踏的庄稼或经济作物及时进行现场实地查看,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工作软件定位,丈量出象损区域受损害的面积,记录亚洲象活动时间及种群数量,统计受损害农作物的种类、数量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分类登记或用受损区域面积计算出相应的农作物损失情况。

2.2 资料查阅

除第一时间到象损现场收集数据外,主要采取了到西双版纳州林业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和太平洋保险公司查取保护区范围内及周边各村寨所遭受亚洲象损失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各种数据资料。

2.3 数据整理

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亚洲象所造成的庄稼损失经和经济作物数量、种类等数据进行内业整理分析,并制作成相应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 结果与分析

2010-2012年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遭受亚洲象肇事的共15个乡镇,46个村(居)委会,196个村(居)民小组。

表1 2010年-2012年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情况统计单位:个

2010年-2012年西双版纳亚洲象对庄稼及经济作物损害共造成经济损失5300余万元。主要受损庄稼和经济作物:稻谷、玉米、花生、橡胶、茶叶、香蕉,咖啡、甘蔗等。

表2 2010年-2012年西双版纳亚洲象损害庄稼统计单位:hm2

表3 2010年-2012年西双版纳亚洲象损害经济作物统计单位:株

4 人象冲突原因分析

4.1 生存环境的变化

由于人口不断的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特别是现代化建设如高速公路,水库的修建,让森林破碎化、孤岛化严重。导致了亚洲象天然食物严重短缺,栖息地面积减少。亚洲象是陆生大型食草动物,1头成年象每天至少需要150 kg左右的食物,为了能够满足所需的食量,每头野象生存活动的范围面积可达数十平方公里[2],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栖息地及食物才能满足于亚洲象的生存。而近些年来由于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使当地村民大力开发种植,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森林面积迅速减少。橡胶适合种植的地段海拔一般不超过1000m,而这个区域通常也是亚洲象最适宜的生活地[5],大量的开垦种植,使得亚洲象栖息地不断减少,食物短缺,从而迫使亚洲象走出森林到周边农地去觅食,形成了人类与象之间相互争夺生存空间局势。这是引发人象冲突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4.2 亚洲象生活习性的改变

随着生存环境的破坏,在活动范围受限、森林内食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亚洲象只有走出森林觅食[5]。亚洲象对食物有了新的需求,改变了以往的采食行为。亚洲象对人类种植的甘蔗、玉米、香蕉等农作物的喜食程度逐渐高于竹子等其他野生植物,这些食物相对集中采食起来方便。因此,以农作物为主的食物代替了以野生植物为主的食物。近年来亚洲象逐渐撑握了庄稼成熟的周期[6],一到庄稼成熟季节就成群结队进入农作物区采食庄稼,进而加剧与当地村民人象冲突的矛盾的升级。

4.3 亚洲象对人类的仇视行为

亚洲象在庄稼成熟季节进入农作物区采食损害庄稼,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许多村寨村民辛苦种植的玉米、甘蔗等经济作物到最后颗粒无收,为了保住庄稼,村民采取了吼叫,放礼花、敲锣击鼓等多种方式来驱赶亚洲象。时间长了人类的这些行为不但对亚洲象没有了驱赶效果反而让其产生反感,甚至开始仇视人类,对人类进行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如破坏生产工具、工棚,在近距离与人相遇时很多时候会主动向人类发起攻击。近年来亚洲象伤人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5 人象冲突缓解措施

5.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恢复栖息地

森林资源破坏和栖息地减少及破碎化是导致人象冲突的主要因素。加大宣传力度,更进一步增强当地村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历打击和处理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让现有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恢复优质的亚洲象栖息地环境,增加栖息地面积,提高栖息地质量,强化管理以及退化栖息地的逐渐恢复和改善。

5.2 生物廊道建设

加速推进退耕还林、营林造林工程,对保护区、国有林周边橡胶地、茶叶地等经济林实施还林,让其恢复成天然林,以此来扩充森林资源面积和增加亚洲象的栖息地。再就是建设合理的生物廊道,通过廊道的建设来逐渐消除目前亚洲象栖息地破碎化和孤岛化的局面,使亚洲象在迁徙过程中有自己的专用“通道”,避免四处穿越人类的活动区而与人类发生冲突。

5.3 提高赔付金额

提高并扩大亚洲象肇事的赔付金额及赔付范围。近年来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标准虽有所提高,目前保险公司赔付情况:玉米4500元/hm2(市场价18000元/hm2)、稻谷6000元/hm2(市场价13500元/hm2)、黄豆 3750 元/hm2(市场价 25500 元/hm2)、香蕉10元/株(市场价70元/株)、橡胶25/株(市场价200元/株),赔付金额与实际市场价之间相差较大。建议对于亚洲象采食和损害的经济作物给予相对应的市场价格来赔偿,在赔付范围上也适当扩大,目前保险公司只理赔面积受损较大农作物,面积较小的、生产农用具、新型经济型农作物等均不在理赔范围。所以适当提高和扩大补偿标准势在必行,此举不但能减轻当地村民的生存生活压力,而且能很好的缓解人与象在为抢夺食物时发生的冲突。

5.4 食物源基地的建立

在保护区周边适宜地区建立起足够的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在庄稼成熟季节可以有效的将亚洲象吸引到食物源基地满足其采食需求,减少了周边村寨经济作物的损失,对缓解人象冲突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如景洪市关坪历来是亚洲象活动及为害较为严重的区域,2005年建立亚洲象食物源基地以来,对亚洲象起到了很好的吸引作用[6],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亚洲象到周边村寨的活动次数,对减少亚洲象所造成的粮食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5 改变保护区周边农作物种植结构

调查发现保护区内的亚洲象在摄取食物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保护区内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从传统的采食野生植物转变成了喜食人类种植的玉米、水稻、香蕉或瓜菜作物。导致了保护区周边种植的农作物就成了野象的首选食物,这也是造成人象冲突的根源。就目前整个西双版纳保护区周边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基本上种植的多以玉米、甘蔗、水稻、香蕉、橡胶、茶叶为主,除橡胶茶叶外其余农作物都是亚洲象比较喜好的食物,在农作物成熟季节就会把亚洲象招引进地。因地制宜,改变种植结构,种植亚洲象不喜欢或不会食用的经济作物,如种植南美油藤、坚果、菠萝蜜等近几年兴起的经济作物,以此来减少亚洲象走出森林到农地中觅食的欲望。

5.6 建立现代化预警报警系统及防御系统

以往靠人工跟踪记录来监测和防范亚洲象的行为不但难以及时掌握亚洲象的行踪,而且跟踪人员相当危险随时会受到亚洲象的攻击。为此,首先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村寨周边作业区亚洲象的主要通道口和村道路拐角处视线不开阔地段容易发生人和象近距离接触的区域,安装红外触发相机报警系统,实行全天候自动报警,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随时掌握亚洲象的活动情况,遇到有象情第一时间做出预警,做好提前防范工作;二是亚洲象防御系统的建设:在亚洲象活动区域的周边寨子和道路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来提高夜间可视度,在容易接触到亚洲象的作业区、道路建设牢固的避象亭,防象围栏等防御设施,来降低人与象发生近距离冲突的机率。

5.7 保护区接壤的村寨实施搬迁

在亚洲象分布区内人口的增加是造成亚洲象生境急剧减少和人象冲突的根本原因,对较靠近或与保护区接壤的村寨(居民区)进行 异地搬迁,使居住区尽量远离保护区。一方面给亚洲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使村民远离亚洲象等危险的野生动物,尽可能避免人象冲突的发生。

6 小结

缓解人象冲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在不断的掌握了人象冲突发生的内在规律,对成功缓解人象冲突的方法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价后,提出可推广应用的人象冲突和发展理论与方法。多年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开展了大量缓解亚洲象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亚洲象的生活生存环境还在不断变化,亚洲象与人类在空间上的争夺战还将持续,人象冲突现象还将继续存在,解决人象冲突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大力度。

[1]张立,王宁,王宇宁,等.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J].兽类学报,2003,23(3):185-192.

[2]陈明勇,吴兆录,董永华,等.中国亚洲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8-81.

[3]张立.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6,41(11):1-4.

[4]宗建坤,郭贤明,王兰新.勐腊保护区亚洲象为害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6):1671-3168.

[5]靳莉.中国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研究[J].野生动物杂志2008,29(4)220-223.

[6]李中员.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对缓解人象冲突的作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2,20(5):81-84.

Caus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man-elephant confliets

Man-elephant conflict is a common issue in areas with wild elephants.Along with the fast growth of local popul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and gradual loss of the natural forests,wild elephant habitat has been considerably shrunk,and the wild elephant are forced to live in shortage of food supply.As a consequence,man-elephant conflict become more and more severe.Persisting of the man-elephant conflicts is not only a disadvantage to the product and life of human being,but also a great disadvantage in assuring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the wild elephants.In this paper,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man-elephant conflicts are discussed basing on analysis to the behaviors and movements of local wild elephants.

asian elephant;man-elephant conflict;mitigating strategy

Q958

B

1002-2724(2016)05-0094-04

投稿日期:2016-08-30

彭勇(1981-),男,拉祜族,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及林权管理工作。Emai:1064289693@qq.com。

猜你喜欢

亚洲象西双版纳栖息地
茶叶科技助推亚洲象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上)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下)
行为训练对圈养亚洲象行为的影响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