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研究
2017-12-20洪坤豪潘建科林定坤
刘 军 洪坤豪 潘建科 谢 辉 林定坤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广州,510120; 2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伤科,广州,510095)
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研究
刘 军1洪坤豪2潘建科1谢 辉1林定坤1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广州,510120; 2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伤科,广州,510095)
岭南骨伤科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深受岭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等的影响,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著称。为加快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正骨理筋手法技术等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本文对岭南骨伤科流派概况与传承脉络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从师带徒临证、集百家之长、挖掘流派名家用药经验、院内制剂与基础转化、研发专利、骨伤科名医经验融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等方面探索岭南骨伤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
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
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而岭南骨伤科学术流派作为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深受岭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等的影响,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著称[2]。为加快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正骨理筋手法技术等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提高临床疗效,迫切需要进行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的研究。
1 岭南骨伤科流派概况与传承脉络
传统的岭南泛指越城、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五岭山脉以南的地区。岭南具有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是我国地域文化汇中的重要分支,广东则为岭南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与黄河流域文化比较,岭南地区文明发展则相对较晚,且往往带有蛮荒的烙印。据历史记载,岭南地区为人所熟知的典型中医药活动可追溯至晋代,当时已经有葛洪、鲍姑、支法存、仰道人等知名医药学家活跃于广东[2]。而岭南骨伤科的形成源于著名医家葛洪,深受其学术思想的影响,其后经历了唐、宋、明、清朝代的不断发展,加上清末民初,广东对外开放较早,中西医的融会贯通,不断充实、发展岭南骨伤科的内涵[3]。至此,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由一辈辈的名医大家、一代代的学术继承者薪火传承、实践探索、总结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岭南骨伤科流派传承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岭南骨伤科流派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行伍兵家派、南少林伤科派、南海医家派等分支,其中又以李(李才干)、梁(梁财信)、何(何竹林)、蔡(蔡忠)、管(管镇乾)、林(林荫堂)为众多流派分支的主要代表[4-10]。而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脉络,作为传承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见图1。
图1 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脉络图
2 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建院于1933年,是我国最早期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许许多多的岭南医学名家都曾在我院工作、学习和教学,如国医大师邓铁涛、禤国维,骨伤名家何竹林、蔡荣、岑泽波、袁浩、肖劲夫等曾在我院从事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并孕育出黄宪章、邓晋丰、严大波、林应强、洪明胜、刘金文等一大批中医骨伤科名医名师。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在继承岭南伤科名家何竹林、蔡荣等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经验的基础上,融汇北京清宫正骨流派、上海石氏伤科、北京罗氏正骨、韦以宗整脊流派、天池骨伤流派、峨眉武医流派等各家精华。同时,聘请前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委党耕町、前广东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刘尚礼、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副主席周跃等著名专家学者为我院的主任导师,悉心指导我院骨伤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打造中医特色优势明显、专科制剂和疗法丰富、综合实力强劲的中医骨伤科。“中西贯通,取长补短、集百家长”是我院骨伤科学术流派的特色。在“努力把我院骨伤科建设岭南骨伤科人才汇聚的洼地,岭南骨伤科名医成长的摇篮”的人才培养理念下,传承与发展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是我院骨伤科发展的重要内容,我院从2008年起,每1~2年举办一次岭南骨伤科学术论坛,与会者包括两岸四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影响较大。笔者一直致力于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的传承研究,近年来从师带徒临证、集百家之长、挖掘流派名家用药经验、院内制剂与基础转化、研发专利、骨伤科名医经验融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探索岭南骨伤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以期推动岭南骨伤科流派的传承和发展。
2.1 师带徒临证 通过师带徒临证的方式继承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以我院骨伤科为平台,遴选年轻骨科医师拜师跟诊。年轻骨科医师对岭南骨伤科名家治学思想,学术思想主张,临床思辨与独家经验,特色方药与诊疗技术,典型医案进行收集,建立医案、数据库。同时,对正骨、理筋、手法等富有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的影像资料,我们迫切需要进行抢救性地保存与传承资料内涵的精华经验。目前,通过临床跟师的方式如年轻医师陈树东、梁以豪、陈晓波等跟师林定坤,潘建科、洪坤豪、谢辉等跟师刘军,年轻骨科医师已对我院骨伤科名中医黄宪章、邓晋丰、严大波、洪明胜、刘金文等诊治骨伤科疾患的临床经验、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归纳[11-17]。
2.2 博采众方、集百家长 博采众方、集百家长是岭南骨伤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岭南骨伤科,我院骨伤科在传统临床跟师学习的基础上,不囿于一门一派之见,各门各派的学子皆可相互学习借鉴,探索形成了以全国骨伤科名老中医为龙头的集体带、带集体的新型师承模式。如林定坤、苏海涛师从于上海石氏伤科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陈博来、许少健、喻秀兵师从于上海石氏伤科施杞教授,陈海云跟师清宫正骨孙树椿教授,陈文治、王君鳌师从于天池骨伤流派国医大师刘柏龄和整脊流派韦以宗教授,刘军、许树柴师从于北京罗氏正骨罗金官教授,杨仁轩、曹学伟等师从峨眉武医流派郭程湘老师,等等[18-24],北京平衡针王文远、薄氏腹针薄智云、针刀疗法王令习、铍针疗法雷仲民、南京浮针疗法符仲华等名家也先后来我院带徒授课。同时,在我院建立了清宫正骨流派广东工作站、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国医大师刘柏龄、全国骨伤科名老中医孙树椿教授等名医工作室,而且我院自2009年起每年与中央电视台举办“杏林寻宝——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收集包括藏、蒙等民族医学在内行之有效的各种中医技术和单方验方,网罗百家之长,致力打造特色疗法集散地,为岭南骨伤科的发展、各家精华的融汇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2.3 挖掘岭南骨伤科流派名家的用药经验 挖掘岭南骨伤科流派名家用药经验是学术传承的关键步骤。国医大师邓铁涛曾指出:“岭南医学,不是地方医学,不是搞地方主义,不像地方医学一样偏重于对医学的社会与人文角度的研究,也不是对某一地某一家学术的回顾与传承,它把重点放在了一个大面积的区域范围内,对该地区特有的病证表现和医药运用特点进行探讨,并在其诊疗过程中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25]。岭南骨伤科流派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挖掘岭南骨伤科流派名家用药经验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之一,尤其需重视岭南地区特产的药材和民间经验。如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何竹林教授,在选用药物时挑选岭南本土中药材和生草药施治,诸如两面针、路路通、透骨消、毛麝香、过江龙等属;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蔡荣教授,善于辨证施治骨伤科疾病,善用岭南中药材藤属药物组成外洗方剂,治验无数;广东省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基长教授,善用草药犁头草内服外洗治疗急性化脓性骨关节感染,邓晋丰教授善于运用补肾活血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严大波教授善于应用蛇虫类药治疗骨关节病,洪明胜主任善于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分期理筋,刘金文教授善于应用金桂外洗方于骨折康复期和关节炎的治疗,等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的进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数据挖掘软件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笔者及其带领的团队近年来主要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发的平台软件),利用关联规则、熵聚类等算法,对骨伤科常见疾病的中药方剂以及岭南骨伤科流派名家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用药规律,总结其用药经验[26-29]。
2.4 院内制剂与基础转化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岭南骨伤科名中医的经验用药规律,同时结合名中医数十载的临床经验,开发临床上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这完全符合岭南骨伤科流派的特色,同时也是我们在进行传承研究过程中探索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如龙鳖胶囊是基于我院岭南骨伤科流派名老中医严大波主任的经验方而开发的院内制剂,主治辨证属于肾阳虚兼寒湿阻络型膝骨关节炎,其临床疗效确切,但在具体化学成分、疗效、安全性、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都尚未明确,现已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698;81273781)和青年基金项目(81403421)、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博导类)(20124425110004)等进行专项的基础研究,目前也已有相应的成果[30-32]。基于院内制剂与基础研究相转化的模式,我们开展益气活血方的院内制剂开发及基础研究规划,益气活血方为笔者在临床防治髋部骨折下肢静脉血栓的经验方,目前已有广东省财政厅专项、广东省中医院优势病种、广东省中医院院内专项等课题支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33]。
2.5 研发专利 专利的研发是岭南骨伤科流派名家经验和其他骨伤科流派经验在比较研究中得到高度总结与升华的体现。基于罗氏正骨诊治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的经验,我院刘军、许树柴结合岭南地域特色及数十载的岭南诊疗经验,研发了锁骨骨折固定带、肩锁关节固定带、肩肱外固定支具,用于锁骨—肱骨多种损伤的保守治疗,目前在临床推广应用中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34]。还有林定坤、陈博来等学习石氏伤科并结合岭南骨伤经验,创新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和牵引方法,研发了可调式牵引架、舒适高的治疗性枕具等。
2.6 骨伤科名医经验融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岭南骨伤科名医经验是临床中长期应用、疗效显著的诊疗方法,若能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行充分验证及后续的质量评价,并在专家共识、诊疗指南中得到认可,这将是对岭南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的充分认可,同时也是中医骨伤科历史性的发展。目前笔者主持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SATCM-2015-BZ173)正在尝试通过循证医学、专家共识、专家论证等方法,将岭南骨伤科流派名医治疗锁骨骨折的经验如肩锁固定法等[34],融入到本次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修订中。
3 总结
作为中医骨伤科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骨伤科流派也是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诊疗经验。该流派根植于岭南文化发展而来,传承脉络明确、学术底蕴深厚、正骨理筋手法技术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深得群众信赖。目前,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现代科技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需要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立足于一派又放眼世界,立足于“继承”又着眼于“创新”,既要摒弃固步自封的门户之见,又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既要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互联网、云计算、3D打印、四维影像分析等信息化技术来为传承研究服务,又要充分整理挖掘岭南骨伤科流派文化的价值内涵,增强流派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注重我国骨伤科学术流派之间相互沟通、科学整合、借鉴融合,在彰显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扩大影响、吸纳和团结参与者,不断发展壮大流派,这也将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中持续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及所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岭南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研究,力争在建设模式引领、学术实力带动和辐射推广应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涌现出一批具有启示性的成果,望能为开创岭南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兴盛发展的历史新局面尽最大的努力。
[1]洪净,吴厚新.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中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641-1643.
[2]徐险峰.论岭南骨伤科的形成与特色[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4):658-660.
[3]萧劲夫.岭南正骨精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宋敏,谢兴文,张晓刚,等.论中医骨伤科学正骨理筋手法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30(10):68-70.
[5]沈英森.岭南中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6]黄枫.岭南骨伤名家蔡荣对杉树皮夹板治疗骨折的贡献[J].新中医,2015,46(10):8-10.
[7]刘小斌,陈虹.岭南近代著名医家何竹林正骨医粹[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6-17.
[8]陈凯佳,刘小斌.岭南李氏骨伤学术流派传承脉络及主要学术成就[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1):150-153.
[9]陈凯佳,林莹娟,李主江,等.岭南梁氏骨伤学术流派传承及其学术贡献[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5):964-967.
[10]胡泽涛,陈思韵,邱鹂苹,等.西关正骨流派源流及特色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5):41-42.
[11]刘向前,林定坤,王羽丰,等.邓晋丰教授以通法治疗腰腿痛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6(6):13-14.
[12]洪坤豪,潘建科,刘军,等.洪明胜主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6,11(3):464-466.
[13]李俊.基于数据挖掘的黄宪章名老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4]洪坤豪,潘建科,刘军,等.基于循证探讨洪明胜主任治疗锁骨骨折的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3):735-736.
[15]张葆青,黄永明,石宇雄,等.刘金文教授治疗恶性骨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8(7):12-13.
[16]洪坤豪,黄和涛,刘军,等.刘军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7):889-891.
[17]刘军,万豫尧,李晓初.严大波主任应用蛇虫类药治疗伤科痹证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2,33(11):12-13.
[18]刘军,许树柴,罗翠花.罗金官手法诊治颈椎病经验简介[J].中医杂志,2005,46(11):875-876.
[19]许树柴,刘军.罗金官运用罗氏正骨法诊治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6,27(11):14-15.
[20]杨一帆,陈博来,何嘉健.施杞应用膏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处方分析与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4(27):133-156.
[21]喻秀兵,许少健,施杞.施氏手法按压耳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评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47-48.
[22]苏海涛,林定坤.石仰山从痰湿论治骨伤科疾患经验[J].中医杂志,2005,46(9):664-665.
[23]陈海云,赵帅,孔畅,等.孙氏手法合薄氏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8(7):53-54.
[24]陈海云,杜炎鑫,孔畅,等.孙氏手法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临床评价[J].按摩与导引,2007,23(6):7-8.
[25]郑洪.邓铁涛岭南医学思想与中医地域医学[C].广州: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研修班讲义,2012.
[26]潘碧琦,潘建科,刘军,等.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痛风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40-2043.
[27]黄和涛,潘碧琦,洪坤豪,等.基于数据挖掘的跟痛症熏洗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741-1742.
[28]潘建科,杨济源,郭达,等.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用药规律研究[J].新中医,2015,46(3):244-247.
[29]洪坤豪,黄和涛,刘军,等.刘军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7):889-891.
[30]潘建科,郭柏铭,刘军,等.龙鳖胶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8):4439-4444.
[31]潘建科,罗斌,郭达,等.龙鳖胶囊对膝骨关节炎大鼠IL-1β、IL-6、IL-10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5):1675-1679.
[32]李晓初,万豫尧,刘军,等.龙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4,2(4):10-11.
[33]刘军,万豫尧,许树柴,等.益气活血法预防老年患者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骨伤,2006,19(6):344-347.
[34]刘军,潘建科,许树柴,等.罗氏肩锁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4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4(12):91-93.
AcademicHeritageofLing-NanOrthopedicsandTraumatologyTCMSchools
Liu Jun1, Hong Kunhao2, Pan Jianke1, Xie Hui1, Lin Dingkun1
(1DepartmentofOrthopedics,SecondAffiliatedHospital,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GuangdongProvincialHospital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120,China; 2GuangdongSeco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Guangzhou510095,China)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CM academic school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CM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academic schools and Ling-nan medical schools, which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history, etc. of Ling-nan. This academic school is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its precise bone-setting technique, unique fixed method and orthopedics effective drug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CM academic schoo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one-setting and tendon-regulation techniqu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 summarize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inheritance vein of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CM academic school. Also, from the aspect of the handing-down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 learning widely from others′ academic schools, mining the school′s experience in TCM medicine, hospital preparations and animal experiment design, patent research and orthopedics medical experience cited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we make the research on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CM academic schools.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TCM Academic Schools;Academic Heritage;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69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2012442511000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SATCM-2015-BZ115,SATCM-2015-BZ17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61700037);广东省财政厅项目([2014]157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64020);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YK2013B2N19,YN2015MS15)
刘军(1966.10—),男,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疾病,E-mail:liujun.gdtcm@hotmail.com
林定坤(1964.02—),男,硕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Tel:(020)87351238-33029,E-mail:lindingkun@126.com
R274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7.11.063
(2016-09-04收稿 责任编辑: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