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2017-12-20解梅娟刘晓玲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强国战略数字

文/解梅娟 刘晓玲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文/解梅娟 刘晓玲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要从加快建设和普及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和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几方面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网络强国战略;数字经济;互联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全球发展趋势和中国实践发展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就互联网尤其是网络强国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一系列讲话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中,在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这为我国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指明了方向。网络强国战略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于中国加快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迈入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渗透、融合,信息经济内涵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上升到以信息化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地位的一种经济系统和经济形态,具体概括可以把信息经济定义为全社会信息活动的经济总和,涵盖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及其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催生信息经济,国外通常称作数字经济。当前,数字革命的浪潮正在迅速席卷全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涌现,移动互联网带宽的不断升级,赋能组织和个人可以更好地掌控和运用数字化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这些全新的生产要素作用日益显著,持续推动着总体经济的增长和转型,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即“数字经济”。2017年3月,“数字经济”首次进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乌镇举行

●网络强国战略指引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对此,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并系统阐释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形势任务、内涵要求,他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预示着中国互联网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建议将网络强国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的战略体系之中,“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这是自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政府做出的战略判断,把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正式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将网络强国战略提升到综合施策的新高度,从技术、经济、管理、安全、治理、规则等方面提出了“六个加快”的要求。网络强国战略的理论支撑和政策框架不断构建,喻示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积极顺应了全球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信息技术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从国内来看,“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引领者的关键窗口期。在 2016 年 9 月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药方”,其中一个就是创新增长方式。“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 在未来全球竞争发展格局中,由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带来的数字革命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经合组织OECD“2015经合组织数字经济展望”报告显示,80%的成员国家都已制定数字经济或信息经济国家战略(或政策),构建了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框架。习近平把互联网与中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以高度的清醒意识,提出互联网是“历史机遇”和“最大变量”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指出,我国正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正处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这个大潮之中。“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习总书记关于互联网发展一系列讲话表明,互联网经济作为新经济重要组成,是实现中国经济振兴新引擎,中国需要紧紧把握全球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用全球化开放视野谋划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未来。

●新常态下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为互联网应用大国,经历了20年高速增长的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提质增效的突破口。步入“十三五”阶段,中国互联网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关键节点,据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51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4.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2016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信息经济已经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实际增速达15.8%,是GDP增速的2.3倍,占GDP的比重已高达27.5%。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的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中国已经步入新常态,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阶段,全面实行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关键节点,中国亟待通过培育新动力、壮大新动能,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中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现实选择。“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进入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加速升级时期,迫切要求加快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对生产、流通、消费、民生等领域的广泛渗透,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通过加快经济存量调整优化,打造经济增量,加快传统动力引擎优化升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重视发挥互联网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实施“互联网+”战略,鼓励更多产业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好发展。数字经济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数字经济发展将更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互联网发展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普及的广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数字经济发展更好体现了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国历史发展的教训时指出:“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总书记特别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创新是网信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习近平关于网信事业的论述,是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阐明了新形势下互联网发展的正确方向、实践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思路

●加快建设和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和普及信息基层设施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要下好引领全球数字经济的先手棋,首先要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夯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这个大的原则指导下,提出要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G、4G网络覆盖城乡,5G技术研发与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全面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统筹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加快提高公共设施的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基层设施筑牢网络强国战略。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互联网不是一般的技术或产业,而是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新生产力。当前,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已经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互联网+”“智能制造”,都是各国在新时期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机制。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实践层面,中国数字经济近几年飞速发展,《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总指数达261.95点,同比上升61.95%,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量占GDP总量的30.61%。未来,要加快壮大数字化网络经济体系,其中“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数字经济”与“互联网+”概念一脉相承,但又更进了一个层次。“互联网+”强调的是连接,“数字经济”强调的是连接之后,有产出、有效益。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互联网在中国发展20年,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进入“十三五”时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和主要特征。未来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是制造业,要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全面融合和深度应用,消除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在研发、生产、交易、流通等各环节进行网络渗透。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产品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管理和销售流程,降低成本,聚焦品质,同时降低中小企业吸收新技术的门槛,这将是中国制造的新希望。

●推动分享经济加快进入全面创新发展期

分享经济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观。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发展分享经济”,近两年分享经济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6年的“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到2017年的“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分享经济在政策引领上不断推进。从宏观经济看,分享经济积极作用表现在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推动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和从管理型政府向网络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加快了对大数据应用的推动。根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速。除了高速增长,分享经济还呈现出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重塑就业形态、平台企业走向全球化布局和生态化扩张、包容性监管与协同治理模式形成等发展趋势。分享经济的发展将使更多人成为参与者、产生更广泛的分析、将从交通住房等服务领域向基础设施、能源、农业、制造业生产性领域渗透,推动中国分享经济加速进入由模仿到原创、从跟随到引领、从本土到全球的创新快车道。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

创新是网信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基因,互联网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大潮中不进则退,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空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还特别强调了加强应用研究,为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提供有力支撑。今后要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深入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具体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支持鼓励互联网企业家、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创造,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数字经济领域是高度技术和知识密集产业,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他指出“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必须抓紧“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灵活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树立全球视野,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凝聚优秀人才。

F49;F262

10.13784/j.cnki.22-1299/d.2017.06.008

解梅娟,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教授,研究方向:互联网经济研究。

刘晓玲,中共长春市委党校人事处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责任编辑李冬梅

猜你喜欢

强国战略数字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战略
答数字
战略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