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十乐与身心健康
2017-12-20□轩辑
□ 轩 辑
收藏十乐与身心健康
□ 轩 辑
收藏活动,是完全建立在自己兴趣获得满足的基础之上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极有益处的。收藏活动,注定是收藏者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长期结合的双赢受益。淘宝收集的踏破铁鞋无觅处,珍藏研究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既活动了筋骨,又活跃了思维;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体质;既增长了智慧,又增值了藏品。如此收藏滋味,能够强身健体,就自在情理之中了。笔者认为,收藏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乐”。
寻觅之乐。为了寻找藏品,人们搜求于山川河野,可以陶冶情操;徜徉于市场店铺,可以大饱眼福;浏览于展厅藏馆,可以提升鉴赏品位。旧书摊前翻翻捡捡,家具摊前指指点点,陶瓷摊前看看瞧瞧。一件件的宝物看过去,其中滋味,美不胜收。人们把到古玩市场买藏品,叫作“淘”。一个“淘”字,把收藏的执着、艰辛和乐趣都囊括其中了。
获得之乐。对于收藏者来说,每当得到心仪已久的藏品,那种喜悦的心情远远超过垂钓者忽见鱼儿跃起水面时的甜美心境,真是如坐春风,如醉如痴,喜气洋洋,兴致勃勃。大收藏家张伯驹“变产借债”买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居然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展春园”,并自号春游主人,可以想见藏主得宝之后是何等兴奋,何等畅快!一位收藏家说:“得到一件好的藏品,可以增寿三个月。”
把玩之乐。工作之闲、茶余饭后,安安静静地把玩藏品,面对着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东西,用手去触摸、品味它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材质之美、古朴之美,会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天地如此广阔,遥远的历史不过转眼一瞬,人不过是沧海一粟。
把玩之中,我们可以虔诚地聆听历史,明白哲理,走进一个宁静、悠远的世界,领略到一种无尽的遐想和陶醉,使心态得到调整,性情得到修炼,心灵得到升华,达到“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境界。“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周商。端研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宋代的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将把玩藏品带来的乐趣写到了极致。
学习之乐。身在收藏中,不管你是多么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也总会感到知识的匮乏。收藏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文化活动,只有踏实学习,虚心求教,锲而不舍,才能不断提高鉴赏水平,才能藏有所得。一个成功的收藏者,必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知识丰富的人,所谓“文眼识古董,收藏品自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研究之乐。收藏不能满足于对藏品的简单占有,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藏品艺术形式美的享受上,要在玩赏中品味藏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探寻藏品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由玩赏的乐趣上升为探索研究的乐趣,才是收藏的更高境界。在藏品的海洋中徜徉,通过整理、研究,探索其中的奥秘,对收藏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信手写下,投刊发表,趣味无穷。
交友之乐。收藏不是坐拥奇珍,秘不示人,享受独有的自我陶醉。收藏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广交朋友。藏友之间,不论年龄长幼,职位高低,学识深浅,能者为师,有疑虑和不懂的地方,虚心向朋友求教。买到好的藏品,与藏友共赏、观摩,鉴别真伪,切磋分析,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富余之藏,朋友间互通有无,相互交换,既丰富了藏品,提高了品位,又增进了友谊。即使是买了赝品,受骗上当,藏友们也可一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鉴赏能力,岂不乐哉?
捡漏之乐。市场上的藏品大都摆在明面上,全靠收藏者的眼力去发现。目前,古玩市场假货充斥,鱼龙混杂,真伪和优劣全凭自己的眼光。即使是淘宝的行家里手,在这良莠混杂、真假难辨的藏海里,也常有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的时候。
因此,视而能见且见而能识,不光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机缘,一种快乐!藏家凭借良好的心态、广博的鉴赏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接受挑战、把握机遇,寻觅那些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珍品,一旦成功,便是意外惊喜。
增值之乐。收藏本身包含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绝大多数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资家。古往今来,古玩业都是利润丰厚的行业。古人说:“粮食生意一分利,布匹生意十分利,药材生意百分利,古玩生意千分利。”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收藏品投资者,他们以保值增值为目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有的经过几年的市场运作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即使你只是把收藏当作业余爱好,看着自己的藏品在短短几年内价值翻了几番,心中能不乐乎?
《琵琶仕女》林风眠
休闲之乐。收藏是寓动于静,寓忙于闲,寓学于乐,寓有为于无为的一种文化休闲。古往今来,人类在生存、繁衍、劳作之余,也需要一种精神寄托。休闲是对生命的珍惜,对身心的养护,也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工作。
从容地把自己投入收藏的海洋,厚重的收藏里,写意了多彩的世界,使你不再有莫名的烦恼和无言的悲戚。它能让你“闲看月精神,静观山意思”,一份洒脱飘逸谁人能替代?更让人有种“微风洗秋波,风动听鸟鸣”的怡然自得。
奉献之乐。“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为自己收藏了,而是为社会、为国家收藏”。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于藏品的数量多少和价值高低,还在于藏家的精神和品格。藏家以个人之资金,尽毕生之精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给自己、给后辈、给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这样既弥补了国家文博部门的不足,保护了历史,又为馆藏文物增加了来源。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等人均办起了私人博物馆,将本属于个人的藏品与社会共享。收藏家钱镜塘、孙瀛洲、朱家等,最后也都把自己的大量珍贵藏品捐献给了国家,充分体现了奉献精神,体现了收藏之真谛,为世人称颂。所谓“利在人民,益在国家”,此乃收藏之最大乐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