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东瀛收书
2017-12-20毛本栋
□ 毛本栋
杨守敬东瀛收书
□ 毛本栋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生平著述涉及83个学科,集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书法家、藏书家、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于一身,被《清史稿》誉为“鄂学灵光”。他当年在日本收购中国古籍的事迹,是他辉煌藏书生涯中最为光彩的一笔。
1880年4月,42岁的杨守敬抵达日本,任清驻日钦使随员。一天,他在东京市场上闲逛,看到书店中有很多中国古籍是他以前没见过的;但当时没钱购买,他就把那些书名牢记在心。幸好他来日本时,随身带来一些汉魏六朝碑版,很多是日本没有的—当时古钱、古印,尤为日本人歆羡。于是,他以有易无,终于得到那些无比心仪的古籍。时任清驻日钦使的黎莼斋,对其收书之举很是嘉许,并建议他收得古书后重新刊刻,惠及后人。于是,杨守敬更加奋力地四处求购古籍。
有一次,他幸运地购得日本医学家、文献学家森立之的《经籍访古志》抄本,然后按上面的书目逐一访求古籍。只要能买到的,他都不惜重金。功夫不负有心人,凡《经籍访古志》中著录的书,杨守敬已十得八九,还买到了数百种目录之外的书。
每到一地,他必得古籍若干,捆载而归。每隔数月,他就将收得的古籍装箱,运归祖国。遥想当年运书场面,定然无比壮观。如是者数年,中国流失到日本的名著、珍本、孤本,几乎被杨守敬收罗殆尽。
杨守敬初到日本时,书肆对一些旧版书还不怎么看重。然而,等到他不遗余力地购求不已时,日本藏书家中的一些好事者,就总是出高价跟他争购。于是,古籍日渐稀少,书商哪怕得到一本明代嘉靖本,也视为秘籍,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而杨守敬这时已再无财力购买了。凭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收购净尽,他后来深有感慨地说:“然以余一人好尚之笃,使彼国已弃之肉,复登于俎,自今以往,谅不至拉杂而摧烧之矣,则彼之视为奇货,固余所厚望也。”因此之故,在日本本来可能当柴烧的中国古籍,成为奇货珍宝。纵然无力购得,他也不必担心古籍被忽略毁坏了。他那深沉而博大的爱书精神,已然超越了国界,令人动容。
在日本的三年间,杨守敬广泛搜集流失到日本的中国典籍,包括六朝及唐抄本,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其中不少为国内已散佚和残缺本。所收典籍中以《周易》《论语》为多,且大都是唐抄本或宋抄本,为国内所未闻。
《读书鼓瑟》联 清·杨守敬
回国后,在黎莼斋的支持下,杨守敬将在日本搜集到的国内已绝迹的28种逸书残本,刊刻成《古逸丛书》。这套《丛书》除《庄子注疏》《蔡刻杜诗》外,均是我国散佚已久的古籍秘本。黎莼斋把《丛书》分赠当时诸位显要,皆惊为精绝。与杨守敬同时代的另一位藏书家、学者叶昌炽,对《古逸丛书》赞不绝口。被誉为“书之伯乐”的藏书大家伦明,则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赞扬杨守敬东瀛收书一事云:“渡海三年访秘文,精雕古本胜留真。积来辛苦天宁负,险煞杨云要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