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启示

2017-12-20邓文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专科

邓文芳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刘玲凤

(浙江普陀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 舟山 316100)

孙瑞,李莉萍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启示

邓文芳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刘玲凤

(浙江普陀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 舟山 316100)

孙瑞,李莉萍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目的:调查学生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意见,为优化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7名在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课程设置相关调查。 结果:在课程重要性方面,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课程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 《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和《SPSS软件的应用》,认为不重要的课程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高级病理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和《高级药物治疗学》;在课程课时长短方面,多数学生认为科研相关课程如《循证护理》应增加学时,而专业基础类课程如《高级病理生理学》应减少学时;在课程最适宜安排时间方面,超过50%的学生认为科研相关课程应安排在第一学期,其他专业课程可安排在第二学期;此外还希望能开设《护理研究》、《护理信息学》、《护理科研伦理》等课程且所开设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能与培养方向相匹配。 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应建设护理专业学位特色课程、与培养方向相匹配同时要与专科护士培训有效衔接,为培养出更多实践性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反映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指出应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1,2]。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增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布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3],注重于培养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以适应我国对护理专科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逐步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然而,教育先行是培养高级护理专门人才的科学途径[1],因此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科研、管理、教育等能力。本研究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情况对本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校201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在读研究生52人,其中有47人(研一26人,研二21人)参与本研究调查,所有学生均已完成在校理论课程的学习。平均年龄为(26.9±3.9)岁,最小22岁,最大40岁;男生4人,占8.5%;63.8%的学生有临床工作经历,其中44.7%临床工作经历大于2年;本科学历占76.6%。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学生对本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相关意见,问卷包括6个部分,即个人基本资料、对课程重要性的意见、对课程课时长短的意见、对课程最适宜安排时间的意见、希望开设的其他课程及对课程设置方案的其他意见,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73,具有良好的信度。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47份,回收有效率为90.38%。

2 结果

2.1 对课程重要性的意见

超过50%的学生认为《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专题》、《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外语》、《临床护理新进展》、《SPSS软件的应用》、《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科研方法学》9门课程非常重要,其中排名前3位的为《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和《SPSS软件的应用》。认为所学课程不重要的比例排名前3位的为《高级病理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和《高级药物治疗学》,详见表1。

表1 对课程重要性的意见

2.2 对课程课时长短的意见

大多数学生认为《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SPSS软件的应用》、《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应在现定学时的基础上增加学时,而《高级护理实践》、《高级病理生理学》和《高级药物治疗学》应在现定学时的基础上减少学时,详见表2。

表2 对课程课时长短的意见

2.3 对课程最适宜安排时间的意见

超过50%的学生认为《高级健康评估》、《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专题》、《高级病理生理学》、《高级药物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外语》、《实验动物学》、《SPSS软件的应用》、《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科研方法学》12门课程应该安排在第1学期授课,其他课程可安排在第2学期,详见表3。

表3 对课程最适宜安排时间的意见

2.4 希望开设的其他课程

除了以上所列课程外,学生还希望能开设《护理研究》、《高级社区护理实践》、《护理信息学》、《护理经济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科研伦理》等课程,其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研究》应为研究生必修课程。

2.5 对课程设置的其他意见

通过调查,对课程设置的其他意见总结如下:①所有学生所上课程完全一样,未考虑专业方向的区别,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安排。②课程设置上可减少基础知识的学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的学时。③课程安排在时间上过于集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能充分结合。④建议护理科研有关课程能安排在第一学期,便于学生提前做好选题和开题准备。⑤希望授课内容能够与临床专科护士培训认证紧密联系,为以后职业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3 讨论

3.1 建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特色课程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主要致力于培养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而课程设置是护理教育的核心,因此有必要根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有研究调查显示[4,5]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主要有临床护理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和护理教育能力,且93.3%的专家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的首要角色为临床护理实践者,以此为基础应设置医学统计学、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护理科学研究、循证护理、专科疾病知识与护理、高级护理实践、职业风险防范、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等课程。2011年制定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描述[6],所设置的课程包括4类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学术活动,其中高级健康评估、高级药物治疗学、高级病理生理学和循证护理学为专业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然而,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不重要的课程比例排名前3位的为高级病理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和高级药物治疗学,且超过50%的学生认为高级护理实践、高级病理生理学和高级药物治疗学应在现定学时的基础上减少学时。探其原因可能与护理学研究生与医学其他专业研究生统一参加除高级护理实践外的以上课程学习有关,这些课程在授课时是以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为主,并未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7]。国内其他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8]。此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实践并不等于轻科研[9],通过对课程最适宜安排时间的意见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在第一学期开展科研相关基础课程,便于学生提前做好选题和开题准备,同时有学生提出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过于集中而且未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利于有效地将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课程建设需反映以培养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主的特点同时要注重其科研能力的提升。

3.2 课程设置应与培养方向相匹配

在本研究调查中,有学生反映所有学生所上课程完全一样,未考虑专业方向的区别,专业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国内其他部分高校当前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类似的共性问题[9,10],从而导致无法体现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的特点和个性化的培养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要与专业培养方向相匹配。国内少数高校如中山大学[9]在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时即是按培养方向修学,造口护理方向修造口护理课程、重症监护方向修重症监护课程,北京大学则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有专业特色课程,与临床护理紧密相关且在授课方式上灵活采取多种形式[5]。而在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极具护理专业特色,注重职业化、角色化的专业化培养,且不同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而有所不同,主要培养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 APN),具有较为系统和完善的APN角色的核心课程[11,12]。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如何设置能充分体现培养高级护理专门人才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是护理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则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不同专业方向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

3.3 与专科护士培训有效衔接

国内有学者[4]通过对专家调查显示超过85%的人认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与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相衔接,且专业学位课程中应包含专科护士培训的内容,并建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可直接在相应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本研究中,所调查的学生提出了相近的意见,希望通过与专科护士培训的有效衔接拓宽以后职业发展道路。而中山大学[9]则是将教学模式由原来的“请进专家,在学院集中授课”改为了“临床基地教学为主,学院协同并全程监控”的方式,听课对象不仅包括护理研究生还有相应的专科临床护士,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临床教学资源,满足了专业学位硕士专科课程学习的需求,且用行业和职业能力标准规范了其教育过程,在体现职业优势的同时促进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13,14]。因此,应积极推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护士培训的有效衔接,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专科护士类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允许完成课程学习实践的学生可不经培训参与考试,合格后即可获取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使学校根据特定职业要求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结合临床实践需求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本研究主要针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研究,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结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建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特色课程、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相匹配同时要与专科护士培训有效衔接,从而为培养出更多实践性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1]尤黎明, 万丽红, 颜君, 等. 专科护士培养状况及其对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启示[J]. 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5): 211~214.

[2] 郭燕红. 以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推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J]. 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8): 6~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下达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通知[Z]. 2010.

[4] 汪娟娟, 孟庆慧, 郭鹤, 等. 基于能力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13, 10(10): 447~449.

[5] 孙宏玉, 魏征新.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经验与探讨[J]. 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5): 324~325.

[6] 孙宏玉, 朱丽娜, 党芸.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介绍[J]. 中华护理教育, 2015, 12(10): 725~729.

[7] 魏晓琼, 郑显兰.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J]. 中华护理教育, 2014, 11(3): 233~235.

[8] 胡翠环, 袁瑜, 颜巧元, 等. 我国护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现状与对策[J]. 护理学杂志, 2011, 26(16): 25~27.

[9] 张美芬, 谢文, 黎青, 等.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 2015, 12(10): 741~745.

[10] 邓洁, 罗羽. 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展望[J]. 护理研究, 2012, 26(12): 3273~3275.

[11] 汪健, 李铮. 英美国家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华护理教育, 2009, 6(6): 272~273.

[12] 张海丽, 赵秋利, 张健. 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6): 571~573.

[13] 李梦诗, 王毅欣, 顾申, 等. 澳大利亚护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关系的介绍[J].护理学杂志, 2014, 29(6): 83~86.

[14] 马永红, 赵世奎, 李晔.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1): 74~77.

2017-09-08

邓文芳(1988-),女,讲师,主要从事护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通信作者:刘玲凤,596774549@qq.com。

[引著格式]邓文芳,刘玲凤,孙瑞,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启示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4(24):63~66.

G643

A

1673-1409(2017)24-0063-04

[编辑] 刘阳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专科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