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就是爱
2017-12-20李成娟
◎李成娟
“看见”就是爱
◎李成娟
我们经常说老师要爱学生,但怎样才是爱学生呢?
一、“看见”就是爱
“看见”就是爱,这句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很突兀,哪有老师看不见孩子的?可我们仔细想想,老师真的能“看见”每位孩子吗?那种学习好的、有特长的,老师能够“看到”;那种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或者成绩太差的也会被“看到”,可还有一部分孩子什么都普普通通的,经常是被忽视、看不见的孩子。这里的“看见”就是指心理学中的关注——积极关注。积极关注能使孩子拥有积极的价值观,让他们更加自信。我们不仅要关注好孩子,关注问题孩子,也要关注每一个孩子,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更需要被关注。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班级中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她从不在班级中有任何声音,不吵不闹,学习一般,活动也是随大流,我从没机会批评她,也没机会表扬她。快毕业的时候,她突然生病住院,我跟孩子们去医院看她,当看到她躲闪的眼神时,我就知道我忽视了她,无意中伤害了孩子。后来我拉着她的手跟她聊天,慢慢地她不再躲我,眼神也越来越热情。再回到学校,她不仅没落下功课,还在各方面都能积极地表现。家长说孩子康复后“长大了”,其实我知道孩子被“看见”了,激活了内心的能量。
从那以后,我对我班级中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意无意地关注一下。每天我都要点名,不是为了确定孩子来没来,而是在说名字的时候我都会加上一个定语,积极评价每个孩子。我会用眼睛看着孩子,有非语言的交流,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在看着他,在关注着他。这个时间是我们师生爱的传递的时间。
二、“看见”孩子的每一个方面
孩子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其身心都需要营养和灌溉,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全面而细致。在积极心理学中,一切积极的力量都是无穷大的。关注一个人的积极方面、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正向的能量,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校虽然是学习的地方,但只关注学习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如运用积极心理学,充分调动孩子更多积极的方面,从而带动学习。
“大力”是我教过的一个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孩子,但他也是我们班力气最大的孩子,每次搬东西他都最积极。他从上学开始成绩就特别差,家长基本放弃了,同学们总在背后嘲笑他,老师对他的成绩也是深恶痛绝,每次拖班级“后腿”的时候都要说他几句。“大力”在班级里常常都是闷闷不乐的,偶尔还会恶作剧,欺负同学。我借助询问“大力”这个绰号的由来,跟他谈心:“那么重的东西别人都搬不动,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自豪地说:“力气大,我总锻炼身体的!”还给我看他的胳膊。我又好奇地问:“你总锻炼,能坚持住吗?”他很快地回答我:“能啊!不困难的。”我接着说:“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坚持做一件事是最困难的。”他就开始说他是怎么坚持的。那天他说了很多话,也是我们之间第一次顺畅交流。后来,我问他:“其他方面有没有你想试着坚持一下的事情?”他看了我半天,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迟迟疑疑地说:“我坚持学习。”我马上告诉他,我愿意帮他,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我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包括学习的内容和如何“坚持”。从那天开始,我俩共同“坚持”:我坚持看到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鼓励和支持;他坚持完成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让每一个孩子学习进步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但如果着眼点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能放眼孩子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习差的孩子放大问题,教育就成了成绩的“俘虏”,效果可想而知。在教育中看到孩子的每一个方面、特别是内心方面的需求,给予孩子陪伴和支持,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幸福的人。
三、用不同的眼光“看见”孩子
“看见”孩子就是爱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还体现在用不同的眼光“看见”孩子。有问题的孩子都是被问题困扰的好孩子,是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都是有能量的。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孩子。
以往,我总是揪着孩子的问题不放手,调皮的、好动的、不爱学习的、动作慢的、打架的……而且我还总是想去探究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总想找到原因。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找到所谓的原因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放弃了去纠缠问题、去找原因,运用后现代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先接受问题,相信孩子是被问题“绑架”的好孩子,不管“绑匪”是何机缘“绑架”了孩子,最紧要的是把孩子“救”下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呈现的,只要冷静地和孩子一起面对,就会抓住躲在孩子内心深处的方法和机会,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和动力源。
兵兵是我教过的一个特别好动的孩子,哪里有一点声音他都得站起来看看、问问,写作业也是安静不了3分钟。我找到他聊天,无意中他讲到动画片中“大战小怪兽”的情景,我就问他有没有能力消灭“小怪兽”,他说能。我说现在他身体中也有一个“好动”的“小怪兽”,总是控制他的身体,“绑架”了他的身体。问他,怎样才能战胜这个“小怪兽”。他说了好多种办法,然后我们最后选择用“精神力”抵抗“小怪兽”:不听它的话,它想动的时候坚持不动;如果我发现兵兵被“小怪兽”控制了,就马上提醒他对抗“小怪兽”;然后也邀请妈妈参与其中,作为帮手,共同对抗这个“小怪兽”。一点点地,孩子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如何不受外界的影响,慢慢安静下来。
我只是当兵兵是一个被“多动”问题“绑架”的乖孩子,他有力量战胜“绑匪”。我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将实施步骤形象化、具体化。发现“小怪兽”是他转变的契机,相信他有能力战胜“小怪兽”才是关键。每次当兵兵遇到对抗不了“小怪兽”的情形的时候,我都告诉他,“小怪兽”学习了新本领要战胜你了,老师相信你也能找到新方法打败它,找到方法来告诉老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就这样在信任与支持的力量下,他真地成为战胜“小怪兽”的“大英雄”。
其实爱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们。拥有爱的能力,并且把这种爱的能力传承下去是我们的目标。总之,“看见”每一个孩子,“看见”孩子的全部,用爱的眼光去“看见”孩子,需要教师进行长期坚持。
本溪市明山区少年宫)
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