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危机”解决思路探究
2017-12-20张聪红
张聪红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图书馆 文昌 571321)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危机”解决思路探究
张聪红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图书馆 文昌 571321)
数字化时代下,传统阅读已明显满足不了高校“数字原住民”需求,日益减少的阅读群体已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针对普遍存在的“阅读危机”,图书馆亟待服务管理变革和整体创新建设。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现状的梳理,对未来阅读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下解决“阅读危机”的改革思路。
数字化时代 高校图书馆 阅读危机
G252
A
2017-05-31
一、研究意义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升级,移动数据从2G快速发展到5G;微信、微电影、微阅读、微服务、微商等霎时风靡全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由于信息资源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给图书馆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爱书、爱阅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文化品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中,更说明了阅读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将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怎样解决纸质图书阅读量的低靡,这已成为海内外图书馆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尽管阅读推广工作已在全国图书馆力推,但阅读量仍不尽如人意,阅读改革收效甚微。
在图书馆管理上,长期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网络技术人员配备不全、咨询人员培训滞后和馆员再继续教育缺乏等现象,严重影响信息时代下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开展。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如果不及时改变旧式管理和服务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必然无法摆脱“阅读危机”带来的恶性循环。本文针对“阅读危机”,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尝试性提出了阅读改革新思路。
二、高校图书馆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承担着为师生教学与科研服务的神圣职责。“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始终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但是,近五年来,全国各高校图书馆普遍遭遇“阅读危机”,而且危机愈演愈烈,状况堪忧。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行为中,18—29周岁人群占40.3%,30—39周岁人群占27.3%,40—49周岁人群占20.8%,50—60周岁人群占8.6%。
这一结果表明:近50%的数字化阅读者属于大学生群体(18—29周岁),在传统图书馆纸质阅读量骤减的同时,数字化阅读量在飞速递增。图书馆传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而且“浅阅读”者居多,“深阅读”者居少。由此可见,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如果不与时俱进,其作为传统阅读方式的重要场所将会失去应有的意义。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图书馆文献阅读量下滑。笔者以本校图书馆为例,对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自评报告中2011—2015年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统计。
学年度2010—2011 2011—2012 2012—2013 2013—2014 2014—2015外借量(册)90000 68629 43903 32970 25000学生总数(册)5134 5539 5268 3749 4323生均外借量(册)18 12.4 8.3 8.8 5.7
以上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借阅情况呈逐年下滑趋势。借阅册数从2011年的90000册下降到2012的68629,下降率为23.7%;2013年下降到43903册,相比2011年在校生人数反而又多了134人,生均外借册数从18册减少到8.3册;到2015年,外借量25000册,生均册数与2011年的18册相比,下降了2倍还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图书馆借阅文献的读者流失得相当严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年轻读者已经并且正在成为新兴的移动终端阅读的主力军。
2.文献资源的闲置。为了达到生均要求,学校每年都有经费购买纸质文献。由于馆舍面积一时无法扩张,放置书的架位不够,购买的新书只能堆放在一边,造成馆舍拥挤。由于学校的升格,阅读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源增多,学校升格评估为了达到生均要求盲目采购,有的副本量多,既浪费资金又占用空间,同时满足不了学生对新书的需求,也影响了文献利用质量。还有一部分是商家、企业赠送的,大多数偏向于中学生的文献资源,这些填充了馆藏数量,占用了书架。随着纸质文献的逐年积累,数量逐年增加,新书无法上架,现有馆舍面积已无法满足需要,已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
3.阅读现状。从大学生阅读现状来看,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正在不断被分散,更多学生在闲暇时间会选择上网阅读。随着各种新媒介比如电子书、影视讲座、学术视频等纷纷涌现并迅速普及,传统的纸质图书、杂志阅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新兴媒体的冲击,它们分化了纸质文献的功能,并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方式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数字化环境中,时尚、嗅觉灵敏的大学生的兴趣点被分散与转移。网络阅读以其方便和快捷、信息相对全面和系统、支付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了不少读者的青睐[1]。所有这些因素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4.馆员队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传统图书馆服务人员来说,服务仍处于被动地位,等读者来的思想观念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学科人员缺少,技术人员得不到重用。大众对图书馆的不了解,馆员“坐井观天”等思想因素制约着图书馆的服务,影响图书馆的改革发展。以笔者所在图书馆为例,本馆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只有2人,占总人数的11%;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有些设备坏了得不到及时维修。在馆员队伍建设方面,图书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缺口较大。
三、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变革举措
面对图书馆“阅读危机”状态,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图书馆人要在“危”中找到“机”,尽快改变目前图书馆的萧条状况。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认真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关精神,改变图书馆原有的不合理格局,拓展阅读空间,搭建适合多种人群的阅读平台,开展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服务。
1.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流动图书馆。为拓展服务空间,创建多层次的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需要服务人员具备超前意识,全面研究目标读者群,将读者的需要和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2]。为此,各大高校可以尝试建立起流动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为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在社区流动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些工作,以带动和促进社区公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优秀图书馆可以免费提供技术支持、社区馆员的培训和馆藏资源等。如此,可以解决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些棘手问题,比如馆舍小、书架不足、文献利用率低、到馆阅览人次过少等问题,文献资源既可以妥善安置,又得到了有效利用。
通过建立图书流动分馆,可以以阅读共建为纽带,定期更新流动书籍,不断为当地社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加强民众团结。同时,流动分馆的建设,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流动图书馆不仅提高了图书馆数据库和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益,提升了图书馆文献服务层次,更在全民阅读服务工作中增添了新亮点,让更多的国民能享受到图书馆的“精神食粮”,真正实现“全民阅读”。
2.构建图书馆“微服务”阅读平台。数字化时代需要人们对“阅读”重新定位。学习者的阅读行为早已发生变化,数字时代下衍生的手机阅读,已经成为现代阅读的重要形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正式发布: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而且成年国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两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3]。在这个电子书、有声阅读APP满天飞的时代,如果仍固守着满柜纸质书,图书馆将无法继续吸引人们的眼球。
现代阅读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社群化特征。4G网络普及,图书馆应跟随时代脉搏,“构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微服务”公众阅读平台,让主客双方在平台上进行主题的设计、推广策略的演练、思维的交互等,探索一个适合双方的推广方案”[4]。依照方案,图书馆将在“微服务”公众阅读平台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依托,实现信息推送、读者咨询、新书公布、阅读推广、开展微书评等服务。图书馆员在阅读方面为读者指点迷津,开展阅读互动等活动,从而使读者实现高效优质的阅读。通过在“微服务”公众阅读平台上与读者沟通、交流,建立起更好的阅读空间。同时,还可以利用“微服务”公众阅读这一平台,延伸和拓展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进行二次文献编辑整理工作,与文献服务进行良好的结合,成为沟通读者与图书馆藏书之间的桥梁。
3.加强馆际合作,提升外借量。随着传统图书外借量下降,图书馆应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大力推广并开展馆际互借业务,使本馆的特色文献资源能得到有效的推广阅读;增加转借服务手段,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空间,提升外借量,增加外借册数。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在使用Interlibs3.0集成管理系统,该系统里有转借功能,借出方登录后进入读者之家,点击导览中的“发布转借”,选择想要借出的图书,填下联系信息等。读者在微信中可以轻松登录转借模块,转借程序方便快捷。让图书在读者之间流通和分享,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有利于馆际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4.开放数字资源,引导网络阅读。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纸质阅读资源,还应对读者开放本馆的数字资源,有效引导读者网络阅读,使其与传统纸质阅读相互补充,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应把网络技术引入到阅读领域,建立科学的网络阅读机制,开通无线网络服务,为社会读者提供优质的网络阅读资源。高校图书馆应消除与校外读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应使校内校外读者服务统一,让校内的网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数字服务向校外读者延伸,为社会民众提供电子阅读资源,提供网络阅读。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图书馆联盟构建网络阅读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服务社会,为网络阅读提供基础保障。高校图书馆应将优质的数字化文献资源面向社会读者开放,方便社会读者选择阅读内容,保证读者在优秀读物中浏览,消解阅读迷茫,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网络信息导航、专题网络、阅读交流平台(电子邮箱、QQ群、微信)、网上读书园地等网络阅读指导方式,正确引导网络阅读。同时,学科馆员应把学科服务推广到社会群体中去,利用网络社区的意见领袖进行相关的学科服务与阅读指导,推介好书,把握网络阅读的健康发展[5]。
5.建立良好的文献采购机制。为了文献的利用质量,资金用到实处,学校有关部门与图书馆应建立文献采购机制,严格把控文献的采购。为提高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充分满足师生阅读、学习与科研的需求,图书馆应该推出师生推荐新书制度,向老师、学生征求书目。图书馆文献采购部门把师生推荐新书作为图书馆新图书采购工作的一部分。根据学院图书采购经费,选择符合师生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图书资料尤为重要,倡议全校师生均可以向学院图书馆推荐图书,结合学院专业设置推荐重点相关学科数目。在此基础上,图书采购部门择优采购。这样可以避免文献的盲目订购,资金使用切实有效,丰富了馆藏资源,增加了读者们对文献的选择性。
6.重视图书馆建设,完善服务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现代图书馆可以在馆舍建设上更有创意,一方面,可以建设融休闲、阅读为一体的休息室、动漫视频室,划分不同专业的阅读室等,让学习者在图书馆能放松身心,愉悦学习,在无形中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要巩固现有服务并不断创新,加快学科评估等新服务的研究工作。除此以外,还要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尤其是古籍图书资料的建设、权威数据库建设、核心数据库建设、读者培训等方面工作进行完善,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延伸服务半径,建设适合现代化的学习阅读场所。人员方面,优秀的员工队伍是每一个部门或企业的财富。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借还,馆员们应该与时俱进,学会应用现代技术,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全面把握网络资源,深谙图书馆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之道。
结语
读者的阅读参与度是检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图书馆的改革需要全民参与。首先,要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扶持和政策支持,努力把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公民阅读的重要场所,切实将服务理念融入民众,服务工作扎根民众,才能不断满足地方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应该建立起行之有效、奖惩分明的竞争机制,逐步完善馆员工作奖励机制,使馆员争当优秀,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学习,使图书馆人对资源架构、技术应用、服务模式等方面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百事通,从而使现代图书馆得以良性高效运行。从图书馆自身来看,要不断与时俱进,加强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只有多方协同,凝心聚力,高校图书馆才能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为国家十三五发展所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1]肖东发,杨承运.北京大学谈读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尚文娟.探究自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变化[J].出版广角,2016(10).
[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http://news.ifeng.com/a/20160418/48501166_0.shtml
[4]金吉晖.“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J].山西档案,2016(5).
[5]丁学淑,洪跃.高校图书馆对阅读危机的消解与引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
张聪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基础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