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开放度与企业知识转化
——基于中国创新型企业相关数据的研究

2017-12-20周爱苹翟瑞瑞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开放度技术标准专利

周爱苹,陈 岩,翟瑞瑞

(1.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2.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 100876)

创新开放度与企业知识转化
——基于中国创新型企业相关数据的研究

周爱苹1,陈 岩1,翟瑞瑞2

(1.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2.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 100876)

在开放式条件下,通过全面探讨创新开放度对企业知识转化的影响,为企业标准引领发展提供建议,进而推动产业全面升级和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利用stata12.0,结合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创新开放度与企业知识转化之间的关系机制。结果发现企业创新开放度与企业不同的知识转化之间存在差异化关系:创新开放度与企业专利转化呈负向线性关系,而与标准转化呈U型关系,且企业专利转化在创新开放度与企业标准转化之间扮演完全中介的角色。

创新开放度;企业知识转化;专利;标准

1 理论分析

自Chesbrough[4]提出开放式创新以来,企业如何通过开放式途径获得创新所需的关键资源和最优绩效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2,5]。在全球化视角下,企业创新活动的经费、人力等资源具有越来越高的开放度,创新开放度成为影响企业获取外部资源与开放式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6]。自Laursen和Salter[7]首次提出创新开放度并探讨了开放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后,我们通过文献检索和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企业创新开放度的研究集中于影响创新开放度的因素[8]、开放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3]、开放度对企业外部资源获取的影响[2]。李平、陈红花通过对136家中国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企业的创新开放度[8]。马文甲、高良谋利用我国 246 家企业的样本数据,探索了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3]。有关创新开放度与企业知识的研究侧重于开放度对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如陈劲、吴波针对213个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合作开放度是影响企业获取外部关键技术资源(专利、信息等)的重要因素,着重探究开放度对企业获取资源的影响,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知识转化[2]。杨洪涛、杨平晓[9]通过将企业申请的专利数作为测量企业创新绩效的5个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子因素,初步证实了企业开放度与专利知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可能,但其并未细致展开创新开放度究竟与企业专利知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曹勇等[10]探索创新开放度对新兴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发现创新开放度可以提高企业吸收知识的能力,带来较好的知识溢出效应。虽然曹勇等[10]在问卷设计中考虑到了创新开放度对技术效应的影响,为本文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但是他们并未细致考量创新开放度会对企业的知识转化效果(专利转化和标准转化)带来怎样的影响,并且都忽略了企业知识转化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企业标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把握了先机、掌握了主动权[11]。

目前,已有研究已从理论方面论述了专利转化和标准转化二者之间存在融合关系,即专利需要成为标准的必要组成部分才有助于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而标准则需要引进先进专利技术以提高质量[12]。企业内部专利知识与标准知识的融合发展可以使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因此,专利与标准的融合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12]。冯永琴、张米尔[13]基于专利地图探究了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指出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是企业参与标准创立的重要手段。李海滔[14]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专利与技术标准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企业专利的修正引用数量、新技术特征系数等是否可以影响企业专利成为行业标准。张米尔等[15]针对通信行业的研究,发现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在长期内存在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技术专利促进技术标准的制定。舒辉、高璐[16]则从技术、市场、企业、机构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专利转化标准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取得的一致观点是“专利作为技术创新成果,是制定技术标准的基础”。这是否意味着创新开放度对企业标准转化的影响会被专利转化部分中介甚至完全中介?为探究这一问题,本文又将探索专利转化是否在创新开放度与标准转化之间扮演中介角色。

综上,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描述

因变量——知识转化(KT),其企业拥有的知识不仅可以转化为专利技术用以生产新产品,还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将其拥有的先进、特有的专利技术知识转化为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因此,本文的知识转化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是专利转化(PT)以企业当年拥有的被授权的专利衡量,二是标准转化(ST)以企业主持参与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总数目衡量。

自变量——创新开放度(DIO),创新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创新的重要变量,本文以研发经费中来自外部的资金即外部研发经费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衡量企业创新的开放程度,该比值越高则创新开放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以企业的总资产表示,研发密集度(RDI)以研发总投入/总销售收入,人力资本(HR)以专职R&D人数/总人数表示,政企关系(GR)以企业内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数目表示。

2.2 数据来源

本文核心数据主要来自横跨东中西,涉及全国30多个省市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对该数据库的445家企业进行筛选,最终样本采用了在2008—2011年间连续营业且数据完整的406家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共计1624个有效观察值。

2.3 模型设定

为避免数据大幅度波动造成的干扰,本文对因变量企业知识转化取自然对数,数据都大于等于0,位于0的右侧,考虑到数据集的这些特点,发现适合采用截取回归进行估计。因此基本模型设计如下:

第二,对相关委托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当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施工准备委托实验时,需要经过监理人员的认证,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准确性,通过客观精准的检测结果实验为工程施工提供数据支撑。进行第三方选择时,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择优选择更具权威的单位,保证结果的有效率。同时,监理人员要保证材料、样本等均取自施工现场,证取、送样过程由监理人员监督管理。以此,保证材料质量为施工环境的真实代表,避免检测结果与实际不符。在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管、指导,保证取样办法、操作等符合规范要求,将无差降到最低。

Tobit(知识转化)=Φ(Xα)=Φ(创新开放度等)

(1)

首先本文考察创新开放度与知识转化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涉及的具体模型如下:

KT=β11DIO+β12DIP2+ε

(2)

然后考察专利转化是否中介了创新开放度与标准转化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Baron等的研究方法[17-18],将回归过程分三步进行:①测量创新开放度与标准转化的关系,结果应显著;②测量创新开放度与专利转化的关系,其结果也应显著;③将创新开放度和专利转化同时带入回归方程,测量二者与因变量标准转化的关系;此时,创新开放度与标准转化的值若与①的值相比不显著,则表示完全中介,若显著且比①的值小则为部分中介,而且专利转化与标准转化之间的关系应都显著。涉及的模型在公式(2)的基础上,还包括公式(3):

ST=α21CONTROL+β21DIO+β22DIO2+γ21P′

(3)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创新开放程度与知识转化的关系

(1)创新开放度与专利转化。利用stata12.0,结合公式(2),本文首先验证了创新开放度与专利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创新开放度与专利转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未通过验证,二者之间存在负向的线性关系,见公式(4)和图2。

表1 tobit回归结果

注:前面为回归系数,括号内为t值,*p<0.1、* *p<0.05、* * *p<0.01,下表同。

PT=-0.703DIO+2.851

(4)

为了验证方程的精确度,本文选取每年度DIO、PT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值,以检验方程的拟合度。每年度DIO、PT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在0.2以内,说明拟合方程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表2 PT预测值、实际值与误差

公式(4)显示当企业创新开放度每增加1单位时,专利转化就下降0.703%。当企业创新开放度为0时,即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经费全部来自企业内部,企业的专利转化达到最大值,为2.851;而当企业创新开放度为1时,即创新研发经费全部来自企业外部,专利转化达到最小值为2.148。这是因为当企业研发经费全部由自己投入时,一旦研发出新技术或新产品,为保护知识产权,掌握领先优势,避免经济利益冲突,企业进行专利申请的倾向性加大;而当企业研发经费过多的来自企业外部时,这时存在的可能是:一是企业承担的主要是研发外包服务,而不是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开展创新活动,研发出的技术或产品需要转移至发包商;二是企业在与其他机构组织的创新合作中承担辅助性角色,由于合作中各方利益繁杂,对自身专利转化的影响较小。

图2 DIO与PT的关系

(2)创新开放程度与标准转化的关系。结合公式(2),本文对创新开放程度与标准转化之间关系的验证发现,二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见公式(5)和图3。

图3 DIO与ST的关系

ST=2.081DIO2-1.686DIO+2.064

(5)

为验证方程的精确度,本文选取每年度DIO、ST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值,以检验方程的拟合度。每年度DIO、ST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在0.2以内,说明拟合方程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表3 ST预测值、实际值与误差

对公式(5)中的DIO求导,发现当DIO=0.405时,企业标准转化取最小值。即创新开放度与标准转化之间存在门槛效应,当创新开放度高于门槛值时,创新开放度与标准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标准转化以企业主持参与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数目衡量,而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大量的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1],而且企业将自己研发的专利技术等上升为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竞争失败,它不仅需承担巨额的沉没成本,而且会使自己研发出的技术等的价值降低[19]。因此,在企业的标准转化中需要一定的创新开放度来分散风险。但另一方面,若企业的创新开放度足够低,说明企业本身的技术实力很强,无须外界参与就可以承担标准竞争失败带来的风险,此时,企业的创新开放度越低,企业的标准转化越高。

3.2 专利转化的中介效应

企业知识转化包含专利转化和标准转化,本文首先分别验证了创新开放度和专利转化、创新开放度和标准转化的关系。在实践中,标准转化会涉及到企业拥有的部分专利转化。在标准制定中,企业会把拥有的专利放进标准中,如马艳珍[20]研究指出专利是制定技术标准的前提和基本要素,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就是我们思考:专利转化在标准转化过程中会不会扮演中介角色?本文结合2.3模型设定部分的公式(3)进行验证,结果见表4。

表4 专利转化的中介效应结果

由表1可知,结果满足Baron等[17-18]的证明存在中介效应的条件:由模型1可知创新开放度与标准转化存在U型关系且关系显著。由模型2和模型3可知,创新开放度与专利转化存在显著负向线性关系,模型4将创新开放度和专利转化同时带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与模型1的结果相比,创新开放度对标准转化的影响值变小且不显著(2.094<1.301,1.608<0.918),证实了存在专利转化的中介效应,即创新开放度对标准转化的影响完全由专利转化中介。说明了企业专利是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前提,也证实了拥有技术专利的企业是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力量。即企业通过创新开放度将从外部获取的技术等资源转化为自身的专利知识,然后再通过将自身拥有的专利标准化,以实现自身的标准转化,促进企业标准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利用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本文揭示了创新开放度与企业知识转化之间的关系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创新开放度与企业不同的知识转化之间存在差异化关系:创新开放度与企业专利转化呈负向线性关系,而与标准转化呈U型关系,且企业专利转化在创新开放度与企业标准转化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对企业来说,加强自身的创新投入,增强专利知识转化的积累是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获胜的关键。虽然通过开放式途径获得创新资源是企业创新取胜的重要条件,但是企业要在标准引领中占据先机,需要注意创新开放度的平衡。企业要通过开放式创新促进标准知识转化,需要注重自身专利知识的积累,创新开放度对企业标准知识的影响最终要通过企业专利知识转化,而创新开放度与企业专利转化之间则存在负向关系。因此,企业在对创新活动开放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创新研发投入,以在标准竞争中取胜。

对政府来说,在开放式创新条件下,充分发挥创新开放度对企业标准知识转化的作用,需要积极鼓励企业加强专利知识的积累,这是因为企业专利知识是创新开放度影响企业标准知识转化的中介。具体来说,首先政府要为企业的创新合作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简化专利申请授权手续,鼓励企业将自身特有的技术知识等进行专利申请,提升企业的专利知识积累;其次在促进企业标准引领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盲目鼓励企业提高创新开放度;最后由于标准转化过程中涉及繁杂的工作,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标准转化的辅助性服务,如标准咨询等,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竞争,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标准话语权,形成以标准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标准引领发展。

[1]LEA G,HALL P.Standard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n 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04,16(1):67-89.

[2]陈劲,吴波.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开放度与外部关键资源获取[J].科研管理,2012,33(9):10-21.

[3]马文甲,高良谋.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J].科研管理,2016,37(2):47-54.

[4]CHESBROUGH 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1-3.

[5]赵立雨.基于知识搜寻的开放式创新绩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6(3):36-41.

[6]孙旭,谢富纪,陈宏权,等.开放式创新广度、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5(10):80-85.

[7]LAURSEN K,SALTER 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0.

[8]李平,陈红花.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创新开放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5,57(1):1-7.

[9]杨洪涛,杨平晓.开放度、关系网络及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20(2):68-73.

[10]曹勇,蒋振宇,孙合林.创新开放度对新兴企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1):151-161.

[11]陈志宏.全球化下的中国企业标准竞争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4(11):17-22.

[12]徐元.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趋势及原因分析[J].发展研究,2010(10):88-91.

[13]冯永琴,张米尔.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8):1170-1175.

[14]李海滔.高科技企业专利对技术标准形成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

[15]张米尔,国伟,纪勇.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4):68-73.

[16]舒辉,高璐.专利与技术标准转化的影响因素述评[J].软科学,2016,30(7):11-14.

[17]BARON REUBEN M,KENNY DAVID A.The moderator 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18]解雪梅,左蕾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3):47-56.

[19]谭静.论企业标准联盟的动机[J].管理科学,2000,13(5):7-9.

[20]马艳珍.技术专利对技术标准创立的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OpennessofInnovationandFirmKnowledgeTransformation——BasedontheDataofChineseInnovativeFirms

Zhou Aiping1,Chen Yan1,Zhai Ruiru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2.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In open conditions,this paper t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nness of innovation and firm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Results show that:Openness of innovation negatively influences firm patent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while the effect on standard transformation is U curve;Patent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openness of innovation and firm standard transformation.

Openness of innovation;Firm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Patent;Standar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中国海外企业生存风险研究”(71573023)。

2017-03-09

周爱苹(1981-),女,河北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与企业国际化。

F42.5

A

(责任编辑 沈蓉)

猜你喜欢

开放度技术标准专利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专利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推 手
专利文摘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经济开放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