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在转变中发展

2017-12-19方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方舒

【摘要】从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完成素质教育事业的第一步,文章引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转变障碍,就如何推进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变;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32-0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多次被我国教育发展部门作为重点内容强调,基础教育学科也已经根据当前新的素质人才培养标准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转变的思考。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基本的教育课程,是为学生奠定语言文化基础,帮助提高其他学科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全方位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目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一)课堂主客体依然没有转变

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始终停留在表面阶段,在实际小学课堂中受到传统教学习惯以及教育理念的影响,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新教学模式形态但实质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依然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质模糊。比如,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确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将“问答”环节的教学设计到教学活动中,但对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探讨以及最终结果的思考等被习惯性的忽略,使得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二)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应试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应试意义,让语文教育意义变质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人性等方面的人文素质培养,而小学语文面对的升学压力让教育部门的应试选拔更多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工具性运用。

(三)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

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淡化新的语文教学课标一再强调教师教学应紧跟时代信息发展的要求,许多学校引进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希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实现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

二、转变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突出小学生的在教学课堂中的个体性特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根据语文教材内容以及教师个人教学偏好来制定教学方案,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小学生往往被忽略个体性特征。

(二)有利于教学课堂通过多元化形式呈现以凸显教育活力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一对多”的恶性教学形式有利于鼓励学生抛开“被动式”教育观念,充分打开创新思维脑洞,让课堂教学能够在充满激情的思维碰撞中完成教育目标。

(三)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促进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的天性,通过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机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动力的激发,从而摆脱极具压抑性的“被学”模式。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措施

(一)从根本上转变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新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方法上的表现,争取教育行为在照顾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情感的条件下,面向学生的人文情感以及语言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教师给予学生中肯的学习建议以及鼓励性评价,以促进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和探究语文相关的课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性目。

(二)采用具备实质意义的课堂活动丰富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应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语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抒发表达能力等来衡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问答环节、知识竞赛环节以及等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但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认真考察学生的活动表现以保障学习活动可以深入语文教育的实质意义中。

(三)注重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教与学

关注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文学习合作交流情况,教学活动在“教学相长”在基调中进行,学生和老师结教育和学习的隐形契约,形成共同学习交流,研究引导的教育新局面。同时多鼓励学生内部之间以团队合作模式来探讨语文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轨迹一直是单一的接受模式,尝试让学生站上讲台输出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感受,让新颖的教学形式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通过阶段性学习评价来鼓励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情感从而激发其学习能动性,要扮演好“主持人”这一角色。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很重要,教师要使课堂气氛活跃、民主,有张有弛,教师的语言要风趣、機敏,要有亲和力,要充分展现“主持人”的风采。正如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此外,教师还应是观众、欣赏者。在学生表演精彩的时候,给予掌声、肯定和鼓励,赏识他们,要作为绿叶来衬托红花,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成就感。所以教师还要的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和文化修养。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所谓的小学创新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关注的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课堂教育中,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更加要将创新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当中去。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实践、课堂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创新教育就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从更深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意义更加深远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商晶.小学语文教学论课改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74-76.

[2]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04:87-88.

[3]张东兴.回首课改十年路展望未来一片天——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调查总结(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篇)[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0:26-28.

[4]郑方平,郑婷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6:317-318.

[5]《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120-168.

[6]钱艳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84.

[7]马艳华.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62.

[8]张春娟.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与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236.

[9]王健.小学语文老师新课改下教学能力提高的策略[J].办公自动化,2015,13:51-53.

[10]何文胜.香港语文教学现状与落实课改理念策略[J].语文建设,2014,28:71-75.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