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2017-12-19许营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小班培养

许营营

【摘要】由于生活中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小班幼儿出现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问题。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教育实际研究了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引导幼儿在表达中学会交往2、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处理同伴交往中的“糾纷”3、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4、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5、家园合作,让交往在家庭中延续。

【关键词】幼儿;小班;同伴交往;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92-01

从2010年9月至今我从事幼教工作已经7年多了,我非常庆幸我是一名幼儿老师,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我们一起寻找春天的秘密,享受秋天丰收的喜悦;一起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妙;一起玩丢沙包、贴面人的游戏等等。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今年我第一次接手小班,小班幼儿非常可爱,说话奶声奶气,特别招人喜欢。入园一段时间,问题出现了,因为争抢玩具出现咬人、抓人现象。而且还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老师提供玩具或操作材料时,孩子们开始争抢,然后用两只胳膊护起来,即使老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是一人一份。其实我也理解,因为入园前幼儿在家里基本上什么都是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没有人跟他争。而入园后,却要与小朋友分享,就出现争抢的现象。起初,我们会告诉幼儿,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一起玩,不能争抢。可是并没有效果,我们开始进行“绿色惩罚”,如果哪个小朋友抢玩具,今天他就不能玩了。可是这个方法只是当时有效,过后该抢还是抢。

二、指导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运用语言策略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不能全面掌握语言,就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语言能够表达思想和情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则意味着其同伴交往能力也会随之提高。3-4岁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既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又能够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争抢现象?其实根本就是同伴交往问题。如果是我们成人,会先征求别人的同意。只是幼儿不会去用语言表达,就只能用动作。那我们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引导幼儿在表达中学会交往。如果你想玩别人手中的玩具,就要先征得别人同意“请你给我玩玩好吗?”被请求的幼儿可以说“好的”。或者“再等一会儿好吗?”同时我们还利用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慢慢地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用礼貌用语来交往。“你能给我一个这样的积木么?”“行,给你吧。”

三、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处理同伴交往中的“纠纷”

户外活动,孩子们在自由的玩轮胎,王志成和徐常喆小朋友吵起来,原来两个人都想玩一个军绿色的轮胎,谁也不让谁。“就一个轮胎怎么办?”两个人都不说话,“如果你们没有好办法,我这有两个办法,一起玩或者都不玩,你们选吧。”他俩想了想,“一起玩。”“怎么一起玩?”徐常喆说“他先玩一会,我再玩。”两个人达成一致,开心的玩起来。一会儿,徐常喆推着轮胎过来,高兴的说“老师,你看,现在轮到我玩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们会自觉的与同伴商量,自己解决纠纷。

四、帮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

我们还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比如,幼儿的家长会给小朋友带来好吃的糖果和糕点请全班幼儿分享,幼儿在以小主人的角色分发糖果和糕点的过程中,体验着分享的乐趣。另一方面,每一个分享到糖果的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一份喜悦,向往着由自己来分发幸福和快乐的一刻。我们也鼓励幼儿从家里带玩具,图书等等自己心爱的东西来幼儿园,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交换玩。为了可以得到心仪的玩具或图书,他们会带着自己的东西与他人进行交换。我们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有意识地强调分享,以弥补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另外合作的过程也是同伴交流、相互接受的过程。小班的孩子首先是在活动中与人进行交往的,我们为幼儿创造共同游戏的机会,如体育活动《螃蟹运球》,两名幼儿要通过合作,用肚子夹着球把球运到球篮里。传统游戏《炒黄豆》,也需要两个小朋友合作,才能完成游戏。操作活动时,我们会有意限制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在有限的资源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慢慢的,幼儿间的相互影响,同伴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同伴间的交往也密切了。

五、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

当我们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正确的交往行为时,会及时表扬鼓励,发挥榜样作用,使其他的幼儿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在活动中去模仿;在发现不正确的行为时,会及时指出来并教给他应该怎样去做。除了活动中及时给予评价,活动后的评价交流也很重要。通过评价强化幼儿正确、积极的交往行为;又能使幼儿找到自己活动中的弱点与不足,知道怎样避免与改正。

六、家园合作,让交往在家庭中延续

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幼儿交往能力的不同,如果家长对社会礼节及各种规则,严格要求孩子遵守,他们就往往能教育出懂规矩、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纵容,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是攻击性强、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培养出的孩子在周围同伴中常显得不安和拘束,出现胆怯害羞等现象。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一定要给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邀请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或去别的小朋友家里做客,从中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做客人,做主人的一些道理。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七、总结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来逐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明洁.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03):69-72.

[2]周丽华,曹中平,苏林雁.游戏情境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统[J].学前教育研究,2012,(04):36-40.

[3]刘少英,王芳,朱瑶.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06):588-594.

[4]刘海容.刍议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69.(2014-05-14).

[5]曹安.3~6岁城市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0,(06):40-43.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小班培养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