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2017-12-19叶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

叶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存在较多争议。其争议点主要围绕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展开。为正确认识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为研究依据,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对后期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通识教育;论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25-02

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推动下,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正面临着自上而下的改革。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是推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从多个教学对英语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归纳总结,寻求一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改革之路。

一、课程设置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从课程设置角度分析,我国高校设置英语教学课程是从语言类教学工作入手,注重综合英语、专业英语、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的结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对其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使每一位高校学生均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具备专业的英语实践能力;高校开设英语教学课程,是以英语语言训练为出题,将英语文化与专业英语有机的穿插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课程开设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基础英语”,其二为“专业英语”,实现英语教学活动的模块化,即“基础英语模块”与“通识英语模块”,将通识英语逐步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从单纯的学习英语语言转换为语言与内容相结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而言,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注重通识教育的引导,该做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能够以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入手,对其开展不同的英语训练模式,注重文化素养的渗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审美素养。

语言是一种实践应用性较强的社会活动,与民族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能够记录并保存一个时期、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与发展价值。因此,高校通过开始英语教学活动,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入手,逐步渗透通识教育,对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二、教学目标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其教学目标是为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英語语法、词汇,正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合作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集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新课程标准针对大学英语主要强调学生的语言知识与综合应用技能;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六个方面,“词汇积累”、“翻译”、“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其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最高要求”。而英语通识教育其关注点不单单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逐步渗透德育、体育、美育与劳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从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来看,英语教学着重考察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强调“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英语通识教育则是注重突出英语技能的应用,是否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美育、体育和劳育,学生十分能够得到综合发展。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在教学目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通识教育是以大学英语为教学基础,二者具有从属关系,无法划等号。

三、教材内容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目前以《课程要求》为指导所发行的英语教材种类在十套以上,多数教材内容紧密围绕《课程要求》的基本教学目标与教学性质展开,有关通识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少。例如,“人文”是大学英语教材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占课程内容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科普类”内容涉及较少,大约占课程内容总数的百分之十五。然而大学英语教材所涉及到的“人文性”教学内容,并非是为突出“通识教育”,而是为更好、更快的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交集法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设计大学英语教材时需要展现教材的“通用性”,需要确保,该教材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的“通用性”并非代表“通识教育”。

四、知识结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英语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英语教师数量逐年增加,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决定这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实践与开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味的实施“填鸭式”教学方法,运用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看待英语知识的发展,强调基础英语的同时忽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不利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

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需要教师具备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水准,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多样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估要求。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发散思维,完善知识体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落实因材施教战略。

五、总结

综上所述,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知识结构等多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进行分析,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并不等于通识教育,晓得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毅,王维倩.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外语电化教学,2012,(02):36-40.

[2]叶伟平.刍议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新课程(下),2015,(11):216.

[3]杨庆华.基于多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J].教师,2013,(05):59.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