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童谣对幼儿认知的影响
2017-12-19张瑞娜
摘要:童谣,从广义上讲属于儿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可歌、可语、可演、可玩,有着不同的表现功能。童谣对于幼儿的认知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可表现在影响幼儿对文化的认知,对社会风俗的认知,对规则意识的认知,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对幼儿的教育往往也是从这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童谣;幼儿;认知;影响
童谣,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影响。童谣,一般特指为儿童所作的诗歌,郎朗上口并且押韵,许多童谣与古时的历史事件或者特定习惯有关。随着时代演变,很多童谣逐渐与社会文化、与地域风俗、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并且也越来越注重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童谣,某种意义上说属于韵语儿童文学。韵语儿童文学总体来讲,主要分为儿歌和儿童诗。而童谣,属于儿歌中的一种。婴幼儿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接触不同种类和不同题材的童谣,这些童谣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其产生影响。
一、童谣对幼儿文化认知的影响
在这里,幼儿的文化认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语言的认知,对数学及科学的认知。幼儿时期的语言习惯的养成,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響,很多童谣都会对幼儿产生很直接的语言认知影响。
童谣《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跑起路来真叫快。”这首童谣中,一直压“ai”韵,这就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并让幼儿认识到语言的神奇之处,同时也让幼儿明白兔子的生活习性。再如游戏童谣《小皮球》:“小皮球,咱俩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在这首游戏童谣中,只要结合相应的游戏动作,配合游戏参与者的游戏动作,可以让幼儿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语言习惯,并且也巧妙地积累了一定的数学认知经验。
童谣对幼儿的文化认知影响是不断深化的,日常生活中可不断浸润幼儿,优秀的正面的童谣既能影响幼儿对文化的认知,也能唤醒幼儿潜意识中对文化认知的有利因素。
二、童谣对幼儿社会风俗认知的影响
幼儿对于社会风俗的认知是很模糊的,很多时候需要成人的介入才能有效地认知世界、认知社会,从而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具有地域的文化风俗痕迹。优秀的童谣不仅能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社会风俗认知,还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
童谣《过新年》:“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六蒸馒头……撅撅屁股乱作揖。”显而易见,这是流传于北方省份的童谣,因为童谣中有些习俗活动是北方省份才会特有的,如蒸馒头,再如可街扭(指扭秧歌)。再如童谣《娃娃勤》:“娃娃勤,长大就是有益人,红花挂满门;娃娃懒,长大好吃不动弹,饿得狗舔脸。”在这首童谣中,就有一定的教育审美含义,提醒幼儿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做人不能懒惰,要勤劳,只有勤劳才是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还有很多,大多都是教育幼儿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其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认识周遭的事物。
三、童谣对幼儿规则认知的影响
童谣,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朗朗上口,有趣好玩。幼儿在进行童谣的传诵或者表演时,往往会有相应的动作,并且有很强的游戏性,这也是为什么童谣会在很大的范围内流行的原因。很多童谣,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幼儿对规则的认知,并且逐渐督促幼儿遵守规则。
游戏童谣《排好》:“排好,排好,小狗,小猫,小白兔别跳!小黑马别跑!我们排好队,一起做早操。花鹿姐姐喊口令,脖子伸得高又高。”这首童谣中,有着很强的节奏感,并且也引导幼儿在做早操时,不能扰乱队伍,必须排好队且听口令。这种规则教育,没有直接地生硬地教育,而是以可爱的小动物形象特征来侧面提醒幼儿,这就考虑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使幼儿易于接受。
再如,交通规则童谣《交通规则要记牢》:“小朋友,你别跑,站稳脚步把灯瞧。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准备好,过路应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要记牢。”这首童谣中,就是明确告知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这种规则教育没有批评,没有指责,而是善意地去提醒、去督促,充分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与接收程度进行创编,从而影响幼儿对规则的认知。
四、童谣对幼儿生活常识认知的影响
“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五)。在古籍中,对童谣的界定就是没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常流传于儿童口中,只要用来抒发情感,都称为谣。现代的童谣,已经有格式的要求以及内容的要求了。很多童谣会教会幼儿一些与生活常识有关的知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童谣《十二月花名歌》:“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满树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香。”在这首童谣中,很形象地把是一种花的特征与生物习性告诉了我们。幼儿或许分不清楚这些花的样子,喊不出这些花的名字,但是通过这首童谣,幼儿却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花分别在哪一个月份或者季节开放,这就是一种直接的生活常识教育或传授。
谜语歌《蚕》:“小宝宝,真正好,爱清洁,最勤劳。吐出丝来做衣袄。”这首谜语歌很简单,也很形象。有些幼儿可以脱口而出猜出谜底,有些幼儿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蚕”,但通过这首谜语歌,却可以清楚地了解蚕的生物特征,以及蚕吐出的丝是有很多用途的。通过这首谜语歌,就可以直接获得一定的对某些生物的常识性的认知。
五、结语
童谣,在幼儿教育的领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童谣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珍贵宝藏。童谣通过形象有趣的语言,巧妙地告诉幼儿一些生活常识、规则知识、文化知识,同时兼备智识教育、情趣教育以及品德教育的功能,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去发掘优秀的童谣,并去创编新时代的部分童谣,不断扩展幼儿教育资源包,以便未来更好地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去。
对幼儿的教育,我们一直在探索、在提升、在扩展。学前教育很多时候会扎根本土,那么传承多年的本土化的优秀的各类童谣可以作为优秀的幼儿教育资源包应用在教育环节中。挖掘本土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从小让幼儿增加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更能让优秀的本土文化不断得以传承。综上所述,深度挖掘童谣对幼儿的认知影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郁宁远.中国童谣[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
[2]傅建明,汪波.基于童谣的生命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1):48-51.
[3]http://www.baobao88.com/babybook/wenxue/geyao/01/22104126.html.
[4]https://wenku.baidu.com/view/66742b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8.html.
作者简介:张瑞娜,女,讲师,河南安阳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