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堂更有效

2017-12-19梁玉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动脑动手课堂

梁玉英

【摘要】纵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动口”、“动脑”,而“动手”仅局限于学生动手写。其实巧妙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更有效。学生在圈画的过程中能促进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理清思路,理解内容;学生在做、演的过程中,能加深印象,深化中心。这样手脑并用,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动手;动脑;课堂;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20-01

纵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现象,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动口”、“动脑”,而“动手”仅局限于学生动手写。心理学研究表明,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小学生的认识与心理水平有一定距离,而小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凭借形象来弥补这一距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進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圈一圈,画一画,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在分析课文时,原先我总是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我发现学生总是在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上兜圈子,学生只读懂了课文内容,并没有真正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在第二次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改变了第一次教学的方法(只是让学生动脑、动口),提出了这样的训练目标:1、周总理生活简朴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_____”画出来,并用“△”圈出最能体现周总理生活简朴的词语。2、周总理工作劳苦又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用“~~”画出来,并用“○”圈出最能体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词语。第二次训练的效果显然优于第一次,因为第二次让学生动手圈画,而且要求明确,让学生手脑并用,使学生思维定向,有了凭借,易于操作,学生去析句品词,真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学生也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中心。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读书时动手圈画,一要注意目标明确,使学生思维定向;二要注意提供给学生一些圈画符号,使学生易于操作。如此日积月累,学生不仅学会怎样读书,且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画一画,试一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理解内容

一些以地点或方位为顺序记叙的文章,由于学生空间观念的限制,很难理清文章思路。这时,教学中指导学生画一画,以图为媒介,在头脑中构建一种新形象,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1.画示意图。教学游记、参观访问记一类文章,像《颐和园》等一类的课文,指导学生用简笔画画游览路线,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除此之外,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可通过画示意图帮助理解。又如《詹天佑》一文,在教学中,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但在理解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单是文字的讲解,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于是,我采用了画一画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他们用笔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学生既感兴趣,对内容也易于明白。同时通过直观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詹天佑的杰出之处。

2.画色彩图。有些课文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特别是一些诗歌。在诗歌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图画表达与诗歌相同的意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村晚》一诗,上课之前,在黑板上写了三组词语:1、青草、远山、牧童;2、池塘、落日、短笛;3、荷花、水波、牛背。上课伊始,我并没有对学生说要学古诗,学生也不知道要学古诗,而是说:让我先来考一考你们的想象力,谁能够将这三组词语想象成三幅优美的画面?好胜心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欲望,一个说的比一个美,越说越精彩,一开始只能说一句两句,后来说起来成段成段的,词语也越用越多,越用越准确。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将这九个词合起来想象成一幅优美的画面。同样难不倒学生,这样耗出了半节课。可这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本课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读懂古诗,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古诗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有了这样的铺垫,诗歌的教学自然好过关。学生们自己通过设计画面,动手绘制而成的,比起单纯地阅画,也更能调动他们学诗的积极性。

三、做一做,演一演,加深印象,深化中心

课文中有些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学生只能从书本中得到间接的理性认识,认识仅停留在记忆水平。如果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则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印象。

1.做演示实验。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边教学边让学生做演示实验,把小石子慢慢扔进装有少量水的瓶中,既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文中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10磅重的铁球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的10倍,但伽利略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认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拖住落得快的,落带来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试验,证实了伽利略的推断是正确的,让学生心服口服。

2.作即兴表演。一些故事情节很强,或感情比较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作即兴表演,以检查学生对字词、课文内容以及文章中心的理解。例如,《小抄写员》一文,父亲发现儿子是在默默地帮助自己工作,痛心疾首,懊悔万分。文中后几段文字是从父亲角度对叙利奥思想、行为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是最打动人心的文字。这几段文字有情有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叙利奥爱父母、爱家庭的优秀品质,感受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美德。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动口”、“动脑”固然重要,而巧妙“动手”,达到手脑并用,既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家富.自主互助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J].小学教学研究,2016,(35):33-35.

[2]陈法萍.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交流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0):82.

[3]路遥.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尝试和探索[J].吉林教育,2016,(22):25.

猜你喜欢

动脑动手课堂
欢乐的课堂
看谁填的快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