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2017-12-19苏红梅
苏红梅
【摘要】各高校在近年来都对思政课实践学的形式、内容、方法等有所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本文正是对这些成就和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15-01
高校开设思政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进课堂、进实践、进头脑是三个主要目的。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进头脑。学生只有将思政知识铭记于心,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日常行为,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在当今时期,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是“90后”,这是一批从小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时代当中的全新群体,学生的思维与认知都比较新颖。因此,在进行思政教学过程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该时间段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之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一直以来,思政课教学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验证和支持着理论教学。教师们也普遍重理论而轻实践,把更多的课时留给理论教学,学生也仅仅把实践成绩作为本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把实践活动当作作业来完成,不会对自己真正在其中收获了什么有所思考。同时,由于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并不愿意在实践教学方面付出更多的辛劳,而学生们虽然比较接受实践教学的形式,却只有少数的学生代表能参与到实践环节当中去。
2.無视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养成
当代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技术的生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本身具备十分优秀的互联网意识和思维。同时互联网也会给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也有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师本身年纪过大,他们没有积极的互联网意识,也不太会使用新的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工具,导致与学生的思维价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化,在学生眼中老师是老古董,讲授的知识和理论过于陈旧不想听,在教师的眼中当代大学生过于叛逆和贪玩,所谓的创新思维和行径在老一辈的教师眼中就是“走弯路”。特别是由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高效使用,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渠道远远要比教师丰富,导致学生所提出和面临的许多思想困惑,老师并不能够理解和解决,造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较差的问题。
3.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的情况是,多数高校的教学课题不够新颖,课程教学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之内或学校的周围,一般采取课堂授课、访谈、讲座和参观等形式开展,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社会。导致学生对这样的课程并不能产生太大兴趣,不愿意参加这种形式单一且对与他们来说收获不大的课程。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分析
1.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
新时期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前提就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应当将培养学生就业思想当做思政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态度,提高学生对自身职业价值考量意识,进而实现学生对于社会环境转变的稳定性,不随波逐流,懂得判断孰是孰非。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思政课堂应当改变传统的大而空的知识填鸭式教学方法,结合学生面临的具体生活情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上引入学生就业相关知识、案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对于未来就业的看法,及时的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学生的困难。比如说,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引导学生观看某求职类节目,了解面试的基本需求,明确学生涯应当注重的品质培养。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政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积极氛围,同时还能引导学生逐步为未来就业做打算。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追求个性、思想活跃是当前学生最大的特点,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法律意识、自我尊重意识、平等意识等都比较强烈,在价值观的选择方面也更有自己的主见。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尊重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思政课堂一般理论性较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单纯讲解模式,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改革后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社交软件,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由言论的条件,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改革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效果
学生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一个学生群体,加上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建立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机械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其次,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性的培养。学生学习思政政治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更好的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尊重差异,让学生个性发展。差异是个体的基本体现,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思政教学的针对性还不够高,存在忽视了学生就业知识的讲解、轻视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以及无视了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养成等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当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培育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落实与强化高校思政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李冬俐.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2,10:106-107+109.
[2]张敏.“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3:55-59.
[3]康艳青.网络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12:63-65+69.
[4]张丽华.以改革考试评价模式为突破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1,16:154.
[5]余展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1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