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探讨
2017-12-19谢静
谢静
【摘 要】本文结合理论和问卷调查结果,探讨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涉及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安排座位、划分小组、分配角色、布置任务、成果展示、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等环节,并阐述以短剧表演任务为例的高职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职 英语课堂 合作学习 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145-03
合作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互助合作的意识,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有些学校开始借鉴国外合作学习的经验,在英语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实际操作起来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合理地计划、组织、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对改善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英语课程标准》等新一轮课程改革文件中均提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熟感,发展合作精神。”说明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的方式应该成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流。因为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英语课堂也能够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积极学习的氛围。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英语教师的课堂大部分还是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方式,未能采用并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泛称,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教育研究者就“合作学习”给出了不同的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提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无论哪一种提法,都明确了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并且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活动。
合作学习有着科学而坚实、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因此才能在国内外的课堂教学中受到高度的重视,才会逐渐成为大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主流。其理论基础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群体互赖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当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某项活动时,依赖相互团结的力量,人与人之间互助、互勉、互爱,共同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二是选择理论。该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条件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找到满足感和归属感,学生才愿意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三是教学工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气氛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任务结构、奖励结构和权威结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最大的特色就是具备奖励结构。四是动机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即要为小组设定一个目标或奖励,要求小组必须通过帮助组内成员以及交流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五是凝聚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小组活动中,组内成员帮助其他成员并非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因为他们关心集体。六是发展理论。该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需要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而发展起来的。七是认知精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若要将所得信息保存在记忆中,必须和记忆中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八是接触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互动性,认为教育中要使得团体和谐,需要提供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接触与互动。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其理论基础坚实而广泛,才使得合作学习的策略繁多,方法多样,其中不少理论观点还存在着互补性。
二、合作学习问卷调查及结果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对某高职学校一些班级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英语课堂合作学习调查”,表1所示是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调查结果显示,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高职学生还是占大多数,大部分学生愿意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并且认真倾听并尊重他人的看法和观点,大部分学生会在讨论过程中帮助他人,同时自己也有所获益。另外,多数学生认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对英语学习是有效果的,100%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比原有的课堂形式更有优势,且多数同学认为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状态更为积极。
因此,从学生角度来看,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开展是具有可行性的。
三、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觀念,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达到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以及知识有效积累的目的。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偏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另外,尽管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愿望,但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发现一些学生表现出害羞腼腆、沟通能力差的状况。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合作学习的效果往往显得不太理想。尽管如此,当合作学习进展不顺利时,教师也不应急着放弃。每项改革措施都需要时间,学生的合作也需要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从“弯路”“错路”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策略,起步宜小,制订出适合学生的长期规划,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渐渐适应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endprint
(一)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观念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无形中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实际上教师只是比学生多了一些经验,在知识学习上比学生先行了一步,教师相比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如果能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知识学习的促进者而非独裁者,学生就会觉得与教师的关系更进一步,便会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发挥自主能动性,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导者。另外,英语教师要认识、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情,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英语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安排座位。若要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及积极沟通,就需要安排合适的座位。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确保学生能面对面而坐,有眼神交流;与此同时,学生还要能够方便看到黑板及站在讲台上的教师。第二,教室中央有可供讨论或进行表演、报告的空地。与此相应,需要教室配备有可移动的桌椅。尽管能够做到这样条件的教室不多,但若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想办法尽量做到接近这样的座位安排,以便活动开展。
(三)划分小组。小组的分配有多种方式:随机分组、学生自主分组、按学习成绩分组等。不同的任务可以按不同的方式来分组,并非一成不变。一般来说,小组成員不宜过多,最理想的小组规模是3-4人。因为在人数少的组里,个人很难隐藏自己,避免害羞内向的学生把工作任务推给别人。同时,腼腆的学生在小范围内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会感到紧张。人数少的小组更易实现团队交流,在合作过程中发现困难时,也更容易沟通解决问题。
教师若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个原本自己不会选择的人作为合作伙伴,能够锻炼学生与不同的人交流合作,学会接纳不同类型的人。教师越常使用随机分组,学生就越能适应这种做法。
学生自主分组是按学生本人的意愿来进行划分,学生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样分组的好处是他们能够更为自如地交流,愿意把想表达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但是这么做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学生的交流可能会变成私下的聊天,也不利于发展与其他不熟悉的同学的关系。
这里的按学习成绩分组并不是指将优等生归为一组或将差等生归为一组,而是指一个小组内包含了优、中、差等不同类型学生的“异质小组”。许多研究者认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小组合作学习比较理想的分组方式。这样有利于小组内不同程度的学生相互交流,差生可以向优等生学习,组与组之间也可以形成公平竞争的状态。
总之,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布置的任务来确定用什么方式进行分组。
(四)分配角色。明确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也更易在合作中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一般来说,小组应包含:组长、设计员、汇报员、记录员等几个角色。组长负责组织工作,协调各种活动,给组员分派任务。设计员负责设计小组的任务框架,当然其他成员也需要参与到讨论中来。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向全班进行汇报。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过程。如有需要,同一个人也可以负责一两项工作,比如计时、材料管理等。
教师应在合作学习开始之间,规定小组应包含哪些角色,但是具体如何分配则尽可能交给小组,充分保留学生的自主权。教师留给学生的团队决策越多,他们对自己所在的组及该组成果的认同感就越强。通过这些不同角色,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部发挥个人所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为团队作出了贡献。
(五)布置任务,明确目的。学习任务几乎就是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果的质量。开展过合作学习的教师常常遇到一些困境,比如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和组内其他成员交流,宁愿独自一人处理小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出一项不仅能促使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学习任务。
好的学习任务具有以下标准:能调动积极性;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鼓励采取行动;激发创造力;促使合作;启发不同解题方法;提出问题,除了提高专业能力,也提高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挑战学生;接触到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绩能力、才能和学习类型,具有目的性且目标明确;鼓励独立自主性,尽可能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当然,在日常教学中,不是每项为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任务都能符合所有标准。由于主题领域和学科的不同,并非所有方面都同样起作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哪些标准。无论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任务,都应该至少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六)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在教师制订合作学习计划时就已经确定好。根据不同的任务,展示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如果这一项合作学习任务允许不同的解决方案且适合多种结果进行比较(如诗歌分析、角色扮演),那么成果展示这一步无论如何都不可省略。展示的形式可以是海报、微电影、幻灯片、课堂报告、戏剧表演、模型,等等。通过成果展示,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七)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采用不同策略的合作学习,应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生个体,也要评价小组整体。获得有益的反馈,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至关重要。适当的反馈所起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听者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理方法进行认真思考并及时改正,从而教师也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团队学习。评价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进行组内评价或个人自我评价。教师应预先制定好评价的标准。如果是评价个人,可以从是否遵守指示、积极参与,对活动贡献的多少,合作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果是评价小组,可从讨论过程,成果表现形式、结构、内容、原创性,成果汇报效果等方面制定标准。合作学习结束时,应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或个人进行适当的奖励。奖励形式可以是免除一次家庭作业,考试加分或物质奖励等。
四、以短剧表演任务为例的高职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教学设计endprint
(一)座位安排。针对一个有56名学生的班级,选择一间有移动桌椅的教室,4个座位为一组摆放,共14组桌椅,在教室内围成一圈,教室中央留出一定面积的空地。椅子的摆放应确保学生能够面对面交流并且能够看到讲台及教室中央的空地。
(二)分配小组。教师准备14张不同的图片,每张图片剪成4份,将每份裁剪好的图片分发到学生手中。拿到同一张图片的4位学生成为一组。教师为每个小组编号,组号分别为第一组至第十四组。
(三)布置任务。以“At the Restaurant(在餐厅)”为主题,准备一段英文短剧表演。要求:包含3个以上的人物角色;运用3句以上本单元所学过的餐厅表达;表演时间为3分钟;可使用道具;表演時须脱稿;讨论时间为20分钟。
(四)明确分工。教师预先告知学生,组内合作讨论时,应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其中应包含:组长、编剧、语言校对、记录员等。然后由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分工,但必须确保每位成员都负责一项任务。
(五)小组讨论。开始小组讨论,各个小组按分工情况进行合作、交流,编写一段符合要求的剧本,并在组内进行演练,时间为20分钟。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巡堂观察学生表现,当学生有疑问时,可及时解答。如果出现较大噪音或其他干扰情况时,教师立即作出简短警告。
(六)成果展示。时间一到,教师就提示:时间到。然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4张写好序号的纸签,随机抽取,被抽到的小组到教室中央的空地进行短剧表演。教师计时,每组表演时间为3分钟。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记录下每一位学生的情况,用于评价反馈环节。
(七)教师评价。按小组出场顺序,教师对每一组的短剧表演进行评价,分别就小组讨论环节以及成果展示环节指出每组表现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并告知学生应该如何改进。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打分,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但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需要研究合作学习适于解决何种任务。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很多细节性问题需要有较为系统的、具体的规律和理论来指导,而至今成功的经验、模式还太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3]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4]埃尔克·德赖尔,卡特琳·哈德尔.合作学习的99个小贴士[M].夏利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作者简介】谢 静(1982— ),女,广西武鸣人,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研究生班学历,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和研究。
(责编 苏 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