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

2017-12-19黄月玲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

【摘 要】本文阐述加强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在广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需要研究市场国际化发展的进程,指导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导向;地方高校则应研究和认识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在秉持国际视野基础上,凸显区域和民族特色,发掘高校及专业自身优势,创新各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地方高校 旅游类专业 国际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104-03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互利共赢为基本目的,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使广大中西部地区走向对外开放前沿,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这一世纪性的系统大工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在新时期也更加迫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人才智库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不断顺应国际化发展新需求,主动对接国家发展的人才和智力需要,承担起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

广西属于“一带一路”圈定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被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下,广西对外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也为推进广西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作为西部经济和教育发展都相对落后的广西,地方高校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国际化教育中,既应迎头赶上和适应国际化教育的新需求,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加强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旅游业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广西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边,在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其定位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打造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广西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广西合浦就开辟了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成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而现代旅游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和推进,广西已经着手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合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与泛北部湾地区跨国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伴随“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旅游出入境规模将扩展更快,人数持续增加,旅游客源国及旅游目的地国家不断增多,国际旅游市场运作以及旅游产品、旅游文化等在国际交往平台中互相交融,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这就要求旅游类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构建适应广西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

(二)旅游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快速发展,国际化旅游人才需求迫切。世界旅游组织曾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并成为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国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入境旅游业务发展迅速,国家旅游局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入境游客总人数首超2.5亿人次大关;旅游服务贸易顺差10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5%。“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出入境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旅游服务接待及相关企业如旅行社、酒店、餐饮、会展、旅游商务等的国际化发展,以酒店行业为例,截至2015年底,已经有超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级知名酒店品牌进驻我国,对旅游类专业人才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等的全面实施,广西的国际旅游业务和市场需求也持续发展,以最近的2016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例,广西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7.2%和12.9%。而从利用外资情况来看,2015年,广西吸收外资规模创十年来新高,全年使用外资金额17.22亿美元,同比增长72%,比全国高65.6%。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和时代的发展,国际化的旅游市场合作和空间日益拓展,地方高校对接和服务地方旅游经济为广西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因此,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中,人才国际化在旅游类人才培养和发展中更加迫切。

(三)旅游类人才国际化发展是广西“十三五”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必然选择,也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等的全面实施,为广西高校旅游类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广阔实战舞台的同时,也給专业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立足地域特色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需要,不断推进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将广西地方高校国际性旅游人才的培养推入新阶段,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和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是未来高校旅游类专业提升专业竞争实力和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二、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发展现状

广西高校的国际化教育与发展主要基于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教育,广西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沿地带,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推进,广西地方高校近年来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并与东盟国家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合作,广西很多高校如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每年都有大批来自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的东盟学生前来学习。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前来广西留学的东盟学生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加,2009年在广西的留学生总数达4300多人。“十二五”期间,广西的留学生人数达47623名,其中东盟留学生37346人。全区招收国际留学生学校31所。“十二五”期间,经教育部批准,全区已有12所本科院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波兰的12所大学合作,举办14个专业的本科层次教育项目,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展校际交流项目,联合培养留学生。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对广西经济国际化的推进,广西地方高校国际化教育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广西国际化教育及课程建设已形成初步成效。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各个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相关的优势学科,在一些相近专业下设置了诸如东南亚贸易、国际商务、非通用语言等部分区域经济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以接轨国际化市场的需求。endprint

近年来,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2012年国家旅游局的“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落户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学院;2015年桂林旅游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合作成立了“GL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推动了广西高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旅游类人才教育发展。但总的来说,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还处于探索和建设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划仍不够清晰,很多高校虽然国际化人才口号响,但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客观、不准确,特色不鲜明。专业课程虽然冠以“国际化”的名称,但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及实践环节都与传统课程毫无差异。随着国际教育合作发展,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国际学生由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招生后分流到各专业上课,但对于国际学生并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于本国的专业学生也没有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接轨的教育实验班,仅增加了一些双语的课程和商务英语以及东盟等国家的客源国概况,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知识体系没有体现,甚至英语语言也没有针对国际化需求有所提升。近年来,逐渐增加了一些中国学生出国短期国际访学和交流的机会,但范围和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旅游类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迅速发展,但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更好地形成有特色的培养方案,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仍然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带一路”发展和推进使广西旅游行业人才教育国际化需求更加迫切,在目前的发展基础上,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需要研究市场国际化发展的进程,指导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地方高校则应研究和认识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并在秉持国际视野基础上,凸显区域和民族特色,发掘高校及专业自身优势,确定各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国际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实施。国际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使旅游国际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更高。然而我国很多地方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还不能够满足旅游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张亭对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后指出,目前中国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市场供需总体情况是供不应求,而且市场上提供的旅游国际化人才和旅游行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不能实现很好的对接,国内旅游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很大的问题。从市场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类型来看,行业最需要的是综合性国际化人才,其次是应用型和管理型国际化旅游人才,可见市场和企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技能人才。李志刚也指出,国际化旅游人才分为国际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教育人才;并且认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具备在跨国环境中熟悉与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旅游业基本规则和惯例、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特点。因此,广西地方高校在实施旅游专业国际化教育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充分研究地区国际旅游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及其人才需求特点,为地区高校旅游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总量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为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国际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实施提供需求导向。

(二)把握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确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合市场和时代需要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和实现的,在研究市场需求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必须明确要培养的国际化人才的真正内涵,以此确定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众多的旅游院校在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把握国际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导致体系构建趋同,无法形成体系创新、模式创新的管理培养。

研究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是广西地方院校旅游类专业教育进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刘威葳指出,国际应用型旅游人才是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根据国际旅游经济市场的需求,将现有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国际旅游实践当中,能够承担技术应用与转化、生产旅游产品、提供国际旅游活动技术与服务,具备二次开发能力的操作性、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人才类型。因此,我们要培养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应该是具有广阔国际视野,能够系统掌握国际旅游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素质结构来看,要适应国际旅游岗位,应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功底、开阔的国际市场眼界与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以及长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上,就要充分反映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这些特征。可以首先设立实验班,通过一定的基本素质选拔,在传统旅游类专业中分离出国际旅游实验班,突出和加强国际化知识模块,强化英语和国际文化视野拓展,重视专业知识模块以及行业综合技能。在考虑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化知识和技能的模块构建,同时与国际企业合作,探索适应国际旅游行业实践的专业知识模块和素质模块协同发展。

(三)秉持国际视野,凝练区域和民族性地方特色,发掘高校自身优势,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带一路”的實施进程中,旅游行业与企业对国际化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旅游教育国际化改革和发展成为日益频繁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必然趋势,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教育中,多元文化教育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政治和教育理念,而教育的本土化特征更是文化多元化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认同在“一带一路”中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国际化需求,但同时区域和民族元素更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因此,广西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在国际化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应在区域和民族文化背景下,结合国际化形势和地域经济的需要,根据各高校的优势和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在国际化教育过程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广西加快构筑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人才高地[EB/OL].(2010-05-19)[2017-07-20].http://www.gxedu.gov.cn/Item/515.aspx

[2]广西与东盟教育合作硕果累累[EB/OL].(2016-01-14)[2017-07-25].http://www.gxedu.gov.cn/Item/12268.aspx

[3]黄勇荣,周琼,韦金凌.广西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5)

[4]张亭.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研究[J].特区经济,2012(12)

[5]李志刚.我国国际化旅游人才开发策略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7(9)

[6]刘微微.国际应用型旅游人才内涵及特征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5)

[7]郑文俊,王金叶.西部地区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发展思考[J].旅游论坛,2011(5)

【作者简介】黄月玲(1975— ),女,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民族旅游。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
山东高星级酒店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
民办高校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