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2017-12-19郭新美
郭新美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最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形式和必备步骤。本文分析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业的特征和作用,探索了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类型及反馈形式,以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布置;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4-0031-03
心理健康教育课相对于语数英学科来说,不是单纯地传授心理学常识,而是希望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认识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地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布置作业,增强课后延伸的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
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布置课后作业的意识
有相当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大的作用就是促进学生学会自主调节心理,完善人格,拥有良好的心态去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需要布置课后作业,避免给学生增加课后作业的负担。因教师缺乏课后延伸意识,致使作业布置变得无关紧要,学生也缺乏学以致用的机会,课堂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二)缺乏有效的检查与反馈评价机制
不少教师只将作业布置当作教学的一个环节,布置之后未必都及时检查,缺乏适合的反馈评价机制。结果,学生做完作业有何收获、感受如何,教师一概不知,如此怎能激发学生参与作业的积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的特征和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的特征
1.多样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广泛、多样、活泼,它可以一目了然、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听课情况及心理状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的第一个特征是多样性,作业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电影赏析、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通过丰富的作业形式强化学生将课堂所学学以致用,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去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积极地认识自己心理冲突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加速自我成长。
2.动态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它通过师生或学生间的参与进行互动,注重心灵感悟,呈现的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连续的作业中分析了解学生心理的动态变化,也可以通过作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感受学生的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内容是非常生动、多彩的,其中有许多意义重要的信息,这对分析学生心理状况提供了现实素材。通过作业经常与学生、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等进行交流,可以搭建一个信息沟通平台,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类型及反馈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类型
每一个心理健康教师要想真实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需求,都必须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观察、搜集能够反映出学生心理状态的材料,而对学生作业资源的利用,是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所以设计和开发丰富的作业类型,是需要心理健康教师用心探究的一个问题。这里,本人结合课堂实践及教学经验进行探讨。
1.课前采访作业
其他学科布置课前作业是在没有上新课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完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也负有激发学生上课兴趣的使命。
在一次学科岗培交流会上,一位同行介绍,她在准备上“走进中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各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她设计了让学生分组,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采访各学科教师,记录采访内容,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的作业。
2.续写故事型作业
在上“奇妙的想象力”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世界上最短的小小说——(美国)弗莱帝克·布朗《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内容:“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然后请学生对小说留下的想象空间展开想象,续写一段200~300字的故事。此类续写故事的作业,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让教师了解学生角色转变的心态。
3.影评型作业
一部好的电影会让人感动,让人深思,让人醒悟,带人经历世间百态,拨动观看者的心弦。因此,让学生观看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并撰写观后感,能帮助学生从作品中去思考、领悟电影中所传达的道理或思想,激发学生的决心和理想。例如在“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中讲解每个人都有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时,布置作业——观赏电影《叫我第一名》,让学生写出心灵最受触动的地方。
4.角色扮演型作业
角色扮演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堂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课堂内容理解和掌握。在活动中,参与者在故事世界中通过扮演角色进行互动[1]。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感同身受地体验角色的思想、情感,从而分享和感知经验与心得。例如,在上“沟通无极限”一课时,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分别从“亲子”“师生”“同伴”等不同的主线设计简单的心理冲突并排出心理剧。
5.案例分析型作业
案例分析,是向学生提供一段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心理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2]。它不仅能考察学生理解、运用心理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看出学生综合、分析、评价事物方面的心态。例如,在上“偶像与自我”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案例:一个是兰州29岁女子杨丽娟苦追偶像刘德华13年,导致家里一贫如洗,就连不足40平方米的房屋也卖掉了;另一个案例是阿根廷职业篮球运动员吉诺比利,凭借精湛的球技入选NBA全明星队,在吉诺比利的少年时期,他的墙头始终贴着两张海报,一张是飞人乔丹,另外一张则是球王马拉多纳,而现在他被誉为“篮球场上的马拉多纳”。请学生发表对这些“追星”现象的看法。追赶时尚、崇拜偶像本身无可厚非,关键谈谈该怎么去正确“追星”。
6.课前演讲型作业
课前演讲,就是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活动,这是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专门训练。课前演讲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心理的有效途径,演讲也是一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提升自我的锻炼方式。对学生而言,演讲实质就是在群体中公开自我[3]。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或给出主题,如“磨砺意志”,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谈自己的感受。课前演讲是心灵的钥匙,它打开了教師和学生的心灵:当教师点评学生所讲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学生们就了解了教师的态度、观点、看法;教师通过听学生的演讲,也掌握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反馈形式
心理健康教师要注重作业反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用自己认真检查作业的用心态度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对学生作业的及时检查与反馈评价,可以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课后延伸活动的情况,也能让教师及时将自己对学生活动成效的态度反馈给学生。检查与反馈评价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前十分钟的表演、演说、辩论、成果展示,也可以是自评、小组评议和教师评价相互结合,或是邀请家长评分相结合[4]。但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师要善于理解、包容学生观点,评价用语要积极,注重引导。
总之,深入探讨如何布置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从中分析收集学生的心理需求信息,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心理教师需要不断修炼的教学功力。
参考文献
[1]肖若副.角色扮演教学在职高政治的独特作用[J].东方教育,2013(05):60-61.
[2]冀素芳.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任安平.语文课前演讲心理形成与实施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10):84-85.
[4]张英.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后延伸实效性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115-116.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福州,350001)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