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川端康成《雪国》的悲与美

2017-12-18卢佳婷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徒劳雪国

摘 要: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现代著名作家,生与死,爱与美在作家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本文将以悲剧意识为着眼点,选取代表作《雪国》,从川端康成悲剧美学的内涵、表现以及成因三个方面对川端康成进行研究,以此来展现川氏悲剧美学的现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悲美 虚无 《雪国》 徒劳

作为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继承并发展了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吸取了欧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生与死,爱与美在作家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以及个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都使得其成为本国文化的代表,其中悲美尤为显著。本文以《雪国》为例,通过讲述纨绔子弟岛村、乡村艺妓驹子以及叶子和行男四人之间微妙关系,川端康成以自己独特的书写展现了其笔下且悲且美的文学世界。

川端康成一向重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没有独特的文章和文体,就成不了优秀的作家。作家都有个性,其个性便在文章和文体中形成独特的风格。”[1]P207川端康成独特的文学风格就可以用悲而美来概括。这种悲美首先体现在作者笔下的虚无意蕴。人与生俱来的对悲苦的深切感知使得人类对悲观虚无有着不可名状的独特感知,且这种感知是因人而异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川端康成为代表的日本悲剧美学有了不同的深刻内涵。他秉着空灵的姿态对待世界万物,早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将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镜中花”。即禅宗所说的无中生有,虚无相声,这种空灵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思想紧密相连,带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其次,这种悲而美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川端康成笔下女性形象的悲和美。川端康成的小说侧重写女性的阴柔之美,《伊豆的舞女》着重凸显懵懂的少年对清纯爱情的向往,《雪国》刻画了少男少女不可抑制的情欲并侧面烘托出以对纯真女性的向往。川端作品中的主角女性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在他笔下主要女性的形象几乎都是美的,但是她們的命运和结局几乎都是悲的。

川端康成别具一格的悲美风格具体表现在自然美,性灵美和物哀虚无之美这三个方面。首先,书写自然之悲美;在川端的作品中满是对自然细腻柔美的描绘,对自然的描绘中季节变化也很明显,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颜色变化和岁月的沧桑,这与他爱观察自然不无相关。“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2]p200《雪国》篇章一开始便将人们带入到一个独具魅力的虚幻世界。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山村,长长的隧道中断了与外在世界的联系,宛如世间的桃花源,这样隔绝的环境使雪国传统的习俗、美丽的风景得以保存下来。这里人物的活动背景是北温泉村,是养蚕盛地,也是日本著名的雪亚麻起源地。驹子、岛村、行男;叶子的爱情瓜葛就是在这大自然的美景中演示给读者的。其次,书写性灵之悲美;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想主要表现的就是作为现实美之化身的驹子和叶子的美和悲。驹子出身贫寒但心底善良,追求美好的生活,可是不幸为救行男沦为艺妓,从事被人玩弄的卑贱行业。她总是拼命追求真正的爱情,但最终对岛村的一片真情也被岛村看成是一种徒劳的爱。而叶子则满足了男主人公对女性的所有幻想,文中多次提到她那优美而又悲戚的声音,像是只有在梦中才能出现似的。她真心爱着行男,悉心照顾他的生活,可是行男最后还是离开人世了;岛村倾心于叶子的纯美,一直希望叶子能与他一起回东京,可就在叶子答应去东京的前一晚,她竟丧生于熊熊大火之中。作者认为那场大火勾勒出一幅悲伤而又诗情画意的场面,在这种幻景的印衬中叶子美妙的死亡正是其人物形象最完美的结局。最后,书写虚无之悲美;以自己对文学世界的独特理解,川端康成竭力塑造虚幻似的人物—驹子和叶子。这两个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期待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前者更满足了作者对一切现实和虚幻事物的幻想。岛村常常用“徒劳”来评价驹子,她认真的生活态度,改变不了沦为艺妓的命运。驹子对岛村的倾心,以现实的眼光来看真可谓是一场“徒劳”,但也是这个女子以切实的行动同命运抗争,她虚无而又热烈的追求与雪国冰凉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虚无是她悲和美的具体体现,这种虚无的美在于只顾自己爱别人、不图对方回报的“无偿的爱”,虚无的悲则在于到头来驹子只得落个一场空。

再谈川端康成笔下悲剧美学的创作过程和语境,川端悲剧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其自身经历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川端一生经历坎坷,两岁丧父之后失母,父母的逝去极大刺激了他年幼的心灵。随后寄居舅舅家身边祖母和姐姐又相继离世,十岁时与其相依为命既聋又哑的祖父也不幸离他而去,孤儿经历和身边亲人的相继离去,使得他的整个人生都陷入了无法言明的忧郁、悲哀,死亡于他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感悟,“我自己太不幸了,天地间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3]p56 然而让人欣慰的是文字成为他情感的宣泄口。此外,时代环境的影响也在其悲剧美学气质的形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战败投降这一历史上重要转折点对川端来说还是一个重要的打击。正如他在日本战败后所说:“在今后的创作生涯里除了日本的物哀美以外,我一个字都不愿意再创作了”[4]p76,战败和亡国的思想深深地嵌入了川端康成的脑海中,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其创作满是悲哀气氛的在场同时又产生一种川式独特的美感。

总之,从悲美角度窥探川端康成的创作特色会发现作者的悲剧意识与时代特色紧密相关,他更多的是继承了日本民族物哀的美学传统,这种物哀精神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生涯,《雪国》所开创的悲与美相结合的文学特色继承了日本传统精神的精华,汇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学之美。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十卷集.[M].高慧勤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2).

[2]叶渭渠.雪国·古都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叶渭渠.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叶渭渠.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川端康成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

作者简介

卢佳婷(1991-)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

猜你喜欢

徒劳雪国
冬牧
雪国之夜
雪国的炊事班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水流声
高西梅的诗
谁的江南
隧道
宁静的真谛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