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王安石的执拗性格和变法得失

2017-12-18刘树忠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王安石

刘树忠

摘 要: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熙宁元年,针对“积贫积弱”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通过改革抑制土地兼并,减轻赋税负担,取消贵族特权,充实国库而进行的改革,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但是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固然有当时最高统治者对变革态度的变幻不定和守旧派极力反对,但是作为变法具体领导和实施者,王安石的执拗性格缺陷和变法中的种种弊端而形成的新旧两党之间的相互攻击,一直贯穿了整个北宋中后期,直至北宋灭亡,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王安石 执拗性格 变法得失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这是历史公正的评价。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政坛如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新旧两党关于变法之争,史学界、学术理论界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褒贬不一。笔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汲取的主要教训是:在谏言上刚愎自用,用人上偏听偏信,结局上奸佞当道,引发新旧党争恩怨。王安石变法成果,延缓了北宋灭亡,他在纷争中善于自我调节,终成一代名家。

一、谏言上,刚愎自用,突出自我执拗行私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私交一生笃密。王安石说:“司马君实,君子人也!”二人曾经一起在包拯手下担任群牧司判官。群牧司牡丹盛开,包公置酒赏花。司马光回忆说:自己素不喜酒,但包公劝酒时,勉力喝了几杯;介甫也不喜酒,不管包公如何劝,始终滴酒不沾。由此,看出王安石执拗和倔头倔脑。

马光接连给王安石写三封信劝他对变法慎重处事,不可急功冒进,民间怨声载道。王安石自信太厚,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并提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祖制不足守”,道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和巨大勇气。"三不足说"流行,还见于苏轼拟进士策(苏轼文集)、司马光制科策题今之论者、范镇司马光墓铭。司马光主持策论时,用作命题,目的是在试探民意,亦可能拟制造反对王安石的舆论。

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后,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

冯梦龙《警世通言》说: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坚。祖制纷更,万民失业。以上,形成了王安石自以为是的狂妄形象。

二、用人上,偏听偏信,惨遭小人出卖算计

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在变法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

王安石固执而不善交际。王安石中进士后,司马光和欧阳修对其十分赏识,因改革意见相左,王安石将反对派一概视为“流俗”之辈,渐渐疏远。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很多正确意见也未能被采纳。和王安石本来是好朋友的吕公著、韩维等人也慢慢断绝来往,甚至其两个弟弟都反对他。

变法得不到朝中保守派的支持,王安石不是想着反醒自己,而是任用了吕惠卿、蔡确、蔡京、蔡卞、章淳等人,王安石的团队最终破裂也是内部出现了问题。当王安石失势时,他改革变法的左膀右臂曾布和亲信吕慧卿最终都背叛了他。吕慧卿任代理宰相时候,对曾布进行了打击报复,最终赶出改革变法的团队。吕慧卿怕王安石回来夺去权力,最终选择背叛王安石,挑拔离间,拉帮结派,这应当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变法为地方官吏所利用,强行借贷而从中榨取利益,是变法的悲哀。王安石向皇帝粉饰夸大变法效果,对人民惨遭变法迫害置而不顾。变法初行之时,年成好,当局知道必然会丰收,就贷款与农人购买农具和麦苗,一经收割,官方就去收麦子以供军需,且有利息可赚;而如遇水旱之年,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则无力偿还欠官家的债务。有些贫穷的农户由富裕的邻居担保借款,而当农户无力偿还贷款时,富户被拖累竟致家破人亡,官家成了强借贷款的恶霸。

三、结局上,奸佞当道,引发新旧党争恩怨

从王安石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变法使朝廷垄断了商品贸易,官僚、大地主、小商人的利益均遭侵犯,社会原有秩序遭到破坏。在每一项新法推行中,遭到保守派激烈反对,特别是曹太后、高太后顽固阻梗。加上变法过分求大求快,官吏借机敲诈盘剥,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主观设想相差甚远。

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在关键时刻发生动摇,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挑拨离间,王安石实际上难有作为。宋神宗逝世后,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新法便在元祐初期全被废罢,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宋哲宗元祐八年,在宣仁太后主导下,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前后历时九年。支持变法者被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者被称之为“元祐党人”,从此宋朝进入了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王安石变法改革失败,造成奸倿当道,忠臣纷纷离去,朝庭章法制度混乱,民不聊生。变法失败后四十一年,北宋灭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王安石变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核心,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变法在执行过程中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正当”手段,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中国让人叹息失去了千年优先发展机遇,也影响了后来的明清两朝。王安石变法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政同为世界经济史上影响巨大的事件,对王安石积极评价的人也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馮梦龙.警世通言.[M]中华书局.1936年.

[2] 张大可.史记选注讲(上、下)[M]山东出版社.1989年.

[3] 李之亮 .王荆公文集笺注[M]巴蜀书社.2005年.

[4] 邓广铭.北宋改革家王安石[M]河北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王安石
以谜猜谜
书湖阴先生壁二苜·其一
北陂杏花
梅花
棋品如人品
曾巩妙语评价王安石
初夏即事
邋遢宰相王安石
“断烂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