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2017-12-18张映红
张映红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体系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课堂学习效果的更好体现,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与理解程度。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育能够在注重课堂效果的同时不断减轻学生负担,能够做到正真意义上的减负。因此,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做到减负,成为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做到减负。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60-02
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小学教育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不断减轻学生负担,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将教学知识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因此忽略了学生对于学的理解过程。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教师利用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在课后时间里,不仅要消化吸收课堂当中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要完成繁重的家庭作业,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没有和减负做到良好的统一,这显然有悖于减负增效教学效果的要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自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减负增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一、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1.教师巧设课堂,提高教学活动的合理性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好坏,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首先应该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在明确教学任务目标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开始后的二十分钟内快速进入到数学学习的状态中,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最为活跃的年纪,注意力不集中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活动前,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把数学教材进行通读之后,理清教学内容的大体构架,然后把握住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通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广度以及深度[1]。
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住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全面理解,不断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引导的基础之上并对其加以鼓励,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能够保持兴趣。通过把握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仅能够使教师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而开展,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小学生由于初次接触数学学科,不满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探索欲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小学生这一特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做到对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减负,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问题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充分抓住小学生对世界、对知识充满探索欲与求知欲的心理状态,在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现在老师要量一量大树有多粗,你有办法帮助老师来测量吗?”,学生们进入积极踊跃的讨论中,有的学生说把大树锯断,还有的学生说用绳子测量等等,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测量方法进行详细的听讲后,在对于圆的周长公式加以细致的讲解,使学生在对圆的周长知识产生丰厚的兴趣之后,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完成。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是数学课堂上的主导者,教学任务的繁重与教学效率的低下,导致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甚乐观,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更侧重于在课堂时间里将自己全部了解的额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2]。由于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进行讲解,因此导致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时间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丧失了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也会逐渐失去兴趣。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在不断降低,更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减负。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教学体系的要求。
减负增效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练习思考时间,教师应该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数学习题的练习与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性的预习,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接下来所要学习内容的大体走向,在心中建立起一个简单的知识构架,学生可以通过先做练习,使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出有效性,再通过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能力也能够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课堂的有效练习,在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的同时,对于模棱两可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减轻了学生课后学习的压力,充分做到了在增強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减轻了学生课堂以及课后的学习负担[3]。
三、联系实际,开展多样性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开展离不开生活实际,数学学科注重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到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的学习相对较难,很多数学定义以及公式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有限的理解能力中最大化的理解所学内容。
1.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endprint
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实例的设计,在以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的整合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与圆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对学生讲解过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各自特点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找到一些我们生活当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吗?”,让回家对家里的物品进行观察,并将家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找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到学校当中和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通过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来,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能够使教学任务的开展和生活实际充分的联系在一起,在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将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的而结合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咱们每人家里都有地板,现在妈妈要在家里全部铺上地毯,可是不知道要买多大的,你们能够帮助妈妈算出家里该买多大的地毯吗?”通过这种情景式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产生出画面,从而使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面积问题,能够轻松的得到理解,将数学问题和生活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进行《乘法》教学任务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你们的妈妈是不是每天都要买菜呀,现在知道蔬菜的重量以及价格,你能帮助妈妈算算该付给买菜老板多少钱吗?”通过对生活中简单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做到充分的减负。
3.及时反思教学成果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成果加以反思,“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也难免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情况,不断反思自身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再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将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减负增效教学目标任重而道远,因此,要求教师在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从备课到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客货及时反思等环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素养,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能够将减负增效充分贯彻落实到教学实际中。
参考文献
[1]李俭荣.浅谈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优化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1):37.
[2]屈斌.提高小學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数字化用户,2017(5):80.
[3]俞建江.巧设课堂创新思维培养兴趣——浅谈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12(10):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