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2017-12-18马克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马克

摘 要:本文阐述了淮北市高新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在高新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关键是要根据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实现人才为本的高新企业战略方针,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淮北市高新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研究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淮北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并重新修订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围绕平台、技术、政策建设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淮北市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新发展、新突破、新生态,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仅以2016年为例(所有数据均以2016年统汁为例),高新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77.9亿元、增加值114.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8﹪和5.3﹪。73家创新型企业、50项科技成果、361名科技人员获得科学技术奖励,落实兑现创新型省份建设“1+6+2”配套政策和市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77.15万元,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2075.8万元。同时,落实2015年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额3694.36万元,企业实现减免税818.92万元。

(一)高新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淮北市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坚持立足产业层面建立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立举措、促整合。截至2016年底,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76家,三年新增24家,总量和增幅均居皖北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占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总数的6.4%。

(二)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淮北市力促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面向企业知晓政策不够的现状,开展省科技创新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申请等知识培训,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300多人次,提高企业对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的知晓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

2016年,市级鉴定、验收科技成果52项,6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8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签订技术合同253项,完成技术交易额1.7亿元。全年申请专利2604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572件,增长2.4%;专利授权909件,其中发明专利365件,增长22.1%。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9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08件。

(三)创新创业空间持续拓展

扎实推进“六大创新”工程,成功召开铝基新材料、煤基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深度谋划启动 “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国家创新驱动试验区战略。继创建凤凰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烈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杜集国家火炬计划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3个“国字号”科技品牌之后,相山区、濉溪经济开发区又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北大方正、科大讯飞和华为等先后与我市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方正智谷科技园(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和天使基金揭牌运营。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創业创新大赛“互联网+”单项赛全国总决赛,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2016创新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淮北市濉溪经济开发区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基地获批成为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跻身“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 4个“星创天地”通过科技部备案。进一步增强了项目、人才、技术的吸纳承载能力。

(四)产学研金合作成效显著

建立完善产学研服务网络体系,夯实基础,促成果落地。面向企业的技术需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集聚人才、技术创新要素,与中科院理化所、清华大学、中农大、上海交大、合工大等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32项。促成校地合作研发高技术项目20个,其中12个项目获得市产学研专项经费支持,累计总投人超过1.2亿元。同时,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天使基金,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为天路航空获专利质押贷款13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五)科技创新平台日趋完善

注重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面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及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需求,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步伐。截止2016年,全市拥有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家;组建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方正智谷、源创客、梧桐树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12家。

二、高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企业的基石和栋梁,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对人才流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动,减少企业的成本损失。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亟需转变

创新发展不够,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不强。从淮北知名产品申报企业状况来看,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综合能力在行业中处于中偏低水平。申报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使得淮北市自主品牌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多。目前,淮北市大多数企业是基于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规划和考量,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于以“事”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解决方案。并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基于表层的认识,而缺乏本质深刻性的研究。

(二)人员流动控制机制不尽完善

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员工跳槽较为频繁,特别是工作一线的员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离职或跳槽。他们跳槽的同时也会介绍或推荐自己以前部门的同事或员工跳槽,从而严重影响高新企业的发展,造成人力资源的超预算或者超负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事业追求, 都渴望在工作中有所成就, 人往高处走是自然规律,这就形成了“跳槽”和流动。endprint

(三)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知识及经验不足,缺乏工作必须的素养,也不注重虚心学习新的知识,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大部分企业在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的深入宣传程度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甚至有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对员工开展系统或专业培训,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员工工作了好多年,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都得不到提升,非常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四)缺乏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

基本固定不变的人员岗位分配方式和过于细致的职能划分,使得企业员工没有机会参与除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活动或工作,自身业务技能僵化,对事物的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普遍下降。一些企业对底层员工缺乏关怀,制约了员工在不同情况下做出灵活改变的权利,从而使得企业员工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激励机制不够多元化

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忽略或弱化企业的激励机制。单一用增加员工的薪酬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却不重视企业员工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有些企业在管理上显得死板生硬,使员工感觉不到尊重,精神受到压抑,也就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由于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激励机制,高新技术企业,单一的物质激励或者精神激励方式往往不能完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高新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管理对策

现阶段,在新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新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融入。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迅速发展和企业技术系统的全面更新.人力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甚至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因此,人力资源对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扩大人才引进途径

高新企業在发展过程中应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企业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是促进高新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而从外部招聘人才是大多数企业充实新鲜队伍的重要途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招聘的人才质量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因此,地方政府要在人才引进方面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牵线搭桥、引凤入巢。

(二)强化人才流动控制机制

当今社会,高新企业很难拥有终身雇员,而雇员也很难在一个企业一直工作下去,他们也会选择换一种环境,换一种企业文化。但是,作为企业应该尽量避免人员的频繁流动,因为员工的成长需要企业付出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企业要主动引导人员的内部交流和外部流动,留住有价值的员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与使用率的最大化,注重人力储备,为引进人才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新进员工,要在生活、住宿、福利待遇方面做出一定的调整,使其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这也是减少人才流失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三)为员工提供多元的培训渠道

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学习环节相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要薄弱一些,这也是影响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关键人才职业生涯成长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企业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挑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优秀员工,参加国内外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供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的机会等;或聘请相关专家到企业开展内部讲座,并积极做一些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

(四)创造发挥员工潜能的机会

人力资本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因此,作为企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吸收和凝聚有才华的人士,给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可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工作轮换, 如内部岗位流动、扩大工作内容等。这样既可以培训企业人才的多种技能, 促使其全面发展, 也可以减少企业人才的工作枯燥感。要帮助企业员工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和目标, 并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员工需求和企业特点,建立多层级的激励体制,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科学、完整、客观性较强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激励是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极其重要的。

四、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新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高新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经济时代下的高新企业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性分析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作用,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放手、生活上照顾,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做到用好人才、人尽其才,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留住人才,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