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017-12-18金娅琳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大学生

摘 要:无边界职业生涯与传统的职业生涯相比,其重点是提高就业能力而不是确保长期就业。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求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本文通过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基本内容的探讨,阐述无边界职业生涯环境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影响,分别从大学生、政府、学校及企业四个方面,提出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措施,增强大学生在职场中的信心。

关键词:无边界职业生涯 就业能力 大学生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ra of Boundaryless Career

Yalin Ji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0)

Abstract: Boundaryless career is different from organizational career. Boundaryless career emphasizes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ability instead of long-term employment guarantee. As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universiti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career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and new requirements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have been put forwar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ra of the boundaryless career, analyzes how boundaryless career environment influences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us proposes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aspects which are college student,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have more confidence in the workplace.

Key Words: boundaryless career; employment ability; college students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所反映的就业难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及各行各业的注意。根据调查显示,2016年各大院校毕业生总计将突破765万,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从各类招聘会、考研、考公及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等,很多应届毕业生都感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就业压力。传统的职业生涯已不再保证终身雇佣员工,新的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对雇员的标准有更严格的要求。大學生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之下,需要适应不同岗位与角色之间的变化,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其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无边界职业生涯与传统职业生涯的区别

无边界职业生涯(boundaryless career)是指雇员不会在同一个岗位和组织中实现自己的成功就业,即员工不会只是在同一个或两个企业中单一地度过自己的职业历程,而会选择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的岗位中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

传统职业生涯也称“组织职业生涯”(organizational career),借助科层制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兴起于工业革命时期。Hall 等人指出在传统职业生涯模式下,员工个人可能只会在一至两个组织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根据组织所需开发相应的技能,组织通过职业阶梯为员工提供职业管理方案,帮助个人明确职业路径 。[1]

在本质上,传统职业生涯和无边界职业生涯是大相径庭的两种时代特征,无边界职业超越了单个组织的界限,突出了职业生涯的不稳定性。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不再被认为是长期固定不变的, “铁饭碗”、终身雇佣制的职业将不再存在;员工在不同的企业,不一样的岗位之间变换自身工作的频率加大;职业技能是胜任无边界职业的关键,多样化的就业能力是员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衡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无边界职业环境下员工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强调员工个体的自主性。

二、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做了很多的探讨,也提出了一定的观点,概括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将基本学识、技能、个人体质和其他相关能力等全面综合的能力,同时也是顺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从而胜任工作的具有发展变化特性的技能。[2]

根据大学生初次就业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处的职业环境综合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内容应包含:环境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可雇佣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1.环境适应能力。四年的大学时光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时期,由于组织的灵活性以及职业环境的变化,导致大学生在不同岗位和组织间的变换更加频繁,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顺应职业环境的本领。职业环境适应能力是大学生顺应无边界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职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好坏往往决定大学生就业的成功与否。endprint

2.自我学习能力。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单单是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还指入职后即时学习的技能。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个体为了满足自身对工作的自由选择以及在求职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工作体验,应持续学习,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综合技能。所以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将迎来职业历程的成长与进步,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将难以伴随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步伐,想要顺利地获得满意的职业较为困难。

3.可雇佣能力。所谓可雇佣能力是指个体具备适合雇佣的能力或特征等,以及个体能否被雇佣并且维持雇佣的状态。据调查,企业认为大学生应该拥有的被录用的能力包括:环境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抗压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上进心等。[3]所以,大学生应重视多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可雇佣能力,以顺应无边界职业环境。

4.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人凭借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维、行动进行转移或驾驭的技能。如何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如何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可雇佣能力,这便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积极向上的状态面对职场,顺应在无边界职业环境中自身成长的需要。[4]

三、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在无边界职业时代,企业不再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承担责任,而是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并且职业成功的准则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对大学生求职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就业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大学生自己以及组织这两个层面联合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共同面对。

(一)大学生主动培养个人的就业能力

做好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无边界职业生涯与之前传统的职业生涯相比,更多的是个体由被动转为主动,组织不再干预雇员的职业道路,而是个人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负责,增强个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无边界职业背景下,职业生涯管理逐步向主动型转化,企业不再对员工的职业道路承担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增强自主性,根据无边界职业生涯的特点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职业成功目标。同时也应根据职业环境的变化即时调整自身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与之匹配的就业能力。

2.提高专业技能,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在无边界职业时代下,人们不会只在同一个组织中度过自己的职业历程,在各种不同的岗位和角色之间变动已成为常态。在如此复杂的就业环境中,大学生应提高专业技能以及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职场,大学生都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在无边界职业时代,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培养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表明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相关的实践技能。在校期间,可以通过担任班级干部,参与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等来锻炼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校外,大学生应该利 用寒暑假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实习等,增强与人交往和组织协调的能力,重视多样化技能的培育与提升,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顺应职业环境的变化。

4.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由于个体工作流动性加大,组织之间、岗位之间的变动使得个人需要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会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毕业之后,需要学会适应社会的环境。

加强创业意识。无边界时代拥有无穷的可能性,并且个体能够辨别和把握各种时机来获取职业的成功。[5]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就业严峻的环境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就业和解决失业的途径之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注重自己相关特长的培养,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根据自身的兴趣方向培养自己的创业方向,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

(二)政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

1.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宏观管理。在无边界职业时代,职业的类型体现多样性和服务性。所以政府应科学调配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选择。同时也要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定期进行高校毕业生专场人才招聘会。

2.建立就业能力体系。政府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士,与企业联合,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就业能力信息网平台。员工的酬劳将以其个人能力为基准,员工也会注重培养技能的多样性。通过不断地更新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不同岗位对劳动者就业能力的要求等信息,讓大学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3.完善就业能力培养政策。政府要处理好企业和学校的关系,通过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让更多的企业愿意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实施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参军等一系列计划之后,继续采取其他有力措施和政策,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4.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政府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设置专门的创业平台,建立创业科技园等,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三)学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

1.学校应以实现就业为方向,进行课程变革。学校应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课程方式,有针对性地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明确其就业能力的培养,将就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鼓励学生修读二学历课程。将具有市场优势的专业课程作为二学历的内容,增强相关的师资力量和科研队伍的建设,以此提高大学生多方面的就业能力。

学校要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无边界职业生涯使得个体一旦得不到工作的满足感就会变换组织或岗位。大学生这个群体带有一定的冲动性,在职场上容易发挥出个性独立的一面,这就需要大学生做好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定为必修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促进学生提高自主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应重视社会实践与实习等环节,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为大学生实习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大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校内任教。企业管理者的授课内容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及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6]

参考文献

[1]王忠军,温琳,龙立荣.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15(1).

[2]余长春,王润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何小姬,曲俊华.无边界职业生涯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J ].科协论坛,2013(8).

[4]黄新敏,吴旭红,黄一岚.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5]张厚军.大学生就业能力与无边界职业生涯需求相契合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6]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4).

作者简介

姓名:金娅琳,出生年月:1983年8月,性别:女,民族:羌,籍贯(省市):四川绵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