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独特村落文化记忆,建设典型旅游扶贫模式
2017-12-18吴少群
吴少群
摘 要: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旅游扶贫视角,选取湖南凤凰八公山片区的老家寨村为研究对象,借助实地调研、访谈交流等方式收集资料,在掌握了该村乡村旅游资源实况的基础上,就该村实施旅游扶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了该村实施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 旅游扶贫 老家寨 实现路径
近年来,凤凰县委县政府,把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作为旅游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下面以老家寨村为例,对八公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剖析其特点、发展乡村游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推进老家寨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的开发。
一、老家寨乡村旅游扶贫资源现状
老家寨村位于凤凰县山江镇西北方,距凤凰古城23.5公里,距山江3.5公里。是山江苗族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是一个吴姓聚族而居的苗族明清古村落,现有133户人家,668人,吴姓占60%以上,龙姓占30%,其他姓占10%。田土面积593.6 亩,其中稻田468.5亩,旱土125亩。
1、优越的地理位置
老家寨村地处国家武陵山区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内,是苗家民俗板块的核心景区。位于凤凰县山江镇西北方,距山江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凤凰古城23.5公里,进入交通十分便利。游客可以通过X034到达山江镇,转乡村公路Y116、165便可到达老家寨村。
2、丰富的自然资源
老家寨村属于中国武陵山区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核心区,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此村依山傍水,以山地地形为主,有小部分台地,属喀斯特地貌,千潭水库清澈见底,山、水、林浑然一体。此种山地地形地貌,为老家寨景区开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及景观基础。
二、老家寨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老家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旅游情况
目前老家寨景区员工19人均为当地村民,山江苗族博物馆今年五一推出的《苗寨故事》风情剧和苗家长龙宴也聘用了一些老家寨籍人员,解决了本地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业的问题。随着旅游扶贫的发展,2015年7月老家寨接待人数3495人,实现旅游收入81970元,2015年全村的人均净收入增加到3212 元,其中旅游收入占到50%以上。
2、文化方面
旅游开发前,许多村民都淡忘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俗文化,比如婚嫁都是穿婚纱和西装。通过乡村旅游经营,许多民俗和苗族文化被重新唤醒并得到进一步发掘,许多村民开始重新深入了解和推广苗族的民俗文化。现在年轻人婚嫁都是穿传统的苗族服饰和佩戴银饰。可以说旅游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了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3、环境方面
旅游开发前,寨子里的猪、牛、羊、鸡等都是放养的,到处一片脏、乱、差,几乎没人打扫。现在开发旅游之后,有专门的卫生员。卫生员每天都会在寨子里进行打扫,家里的家畜都不准放出来,整个寨子很干净。而且,老家寨村的交通也改善了。以前的路都是特别窄的乡村小路,坑坑洼洼的。政府在旅游扶持老家寨的时候帮助修路,现在的路都拓宽铺平。
(二)老家寨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八公山片区旅游扶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大,但是老家寨村乡村旅游毕竟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此旅游扶贫工作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扶贫思路单一,产业基础薄弱。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老家寨村没有像样产业,村民增收十分困难,村集体经济空白,其它发展落后于全县整体水平。是一个资源优势明显但开发迟、致富愿望迫切但办法少、发展思路明晰但底子薄的纯苗族贫困村。目前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田和外出务工;村里养殖专业户仅有4户,未形成规模优势;苗族文化旅游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未形成带动优势。
2、党员队伍活力不足,村寨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村党支部有党员20名,其中50岁以上12名,占60%;30岁以下2名,仅占10%。党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高,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偏弱,服务经济推进发展作用发挥有限。只有让民族地区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中来,才能让更多的当地村民脱离贫困、才能促使当地经济稳步发展。
3、民族特色展现少、全面包装打造不够。
苗家人聚居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物产,但没有深度包装打造。不论是村寨民居、衣着服饰、语言习俗等,均没有苗族明显的民族特色,公路沿线缺乏苗族特色的建筑物、雕塑、画像,苗寨成立以来,还没有把苗族的民族标志和民族特色成分充分展示给社会。
三、老家寨乡村旅游扶贫实现路径
扶贫宗旨的本质是要确保在贫困地区受益的是贫困人口,并能够经济脱贫、观念脱贫。目前为止,老家寨村旅游扶貧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更好的把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联动起来,保证旅游扶贫的可持续进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民族文化意识,完善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能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使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风貌的同时也传播了城市文明,老家寨是一个纯苗族村落,民族文化元素在房屋改造、改厨、改厕、改浴、改圈等“五改”中应该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提升村庄旅游环境;在建筑特色上,展现民族文化,做到修旧如旧。房屋以木板房,甚至是原来的土篱笆房、吊脚楼为主,但房屋里面,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是必不可少的。
(二)融入民族文化内涵,突出旅游特色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集休闲、寻故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利用特有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更能吸引游客。依托苗族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可供游客体验的苗民俗慢游产品,这一产品在苗家民俗板块体现最为极致。游客在苗民俗体验板块中,可以学唱苗歌、跳苗舞、吹苗乐器、住苗民家体验苗民生活、庆祝苗族传统节日、参加苗族农活动等,了解苗族民俗、深度体验苗族民俗。有效发挥资源的综合效应,唱好唱响了民族文化旅游之歌。在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传承文化,大力改善民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