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7-12-18杜鹏
杜 鹏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人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6800)
荆防败毒散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杜 鹏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人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68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荆防败毒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及少数细菌,主要以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发炎症。若炎症仅限于某一局部,则按该部炎症命名,否则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的特点。但因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不仅会影响劳动生产力,还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笔者通过对55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荆防败毒散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身体综合情况,从而探讨荆防败毒散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影响。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7月—2016年7月朔州市平鲁区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10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内科学》《中医内科学》中的标准作为参考,自拟标准:起病急,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脉浮或紧,喉痒,咽充血,咳嗽咳稀白痰,苔薄白,肺部听诊无异常,白细胞计数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数升高;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感染者[1]。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15~77岁,平均(41.27±3.38)岁;病程12 h以内,平均(6.54±2.35)h。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17~75岁,平均(40.59±5.28)岁;病程12 h以内,平均(7.12±1.28)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252,规格:1 mL∶0.1 g)800 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或用炎琥宁注射液(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0021641,规格:80 mg)400 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给予荆防败毒散口服,药物组成:荆芥、柴胡、防风、桔梗、前胡、茯苓各14 g,独活、川芎、羌活、枳壳各10 g,甘草6 g。随症加减:风热者可加黄芩、桑叶、连翘;风寒者加桂枝、生姜;表寒重者加麻黄、桂枝;头痛甚者加白芷、藁本;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舌苔厚腻,嗳腐吞酸者加神曲、炒谷芽;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项背强者加葛根;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2]。每日1剂,水煎服。若体温大于38.5℃,可酌情每日服1.5~2剂,3 d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与患者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疗效标准。痊愈:3 d内恢复正常体温,感冒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无变化。显效:3 d内恢复正常体温,感冒主要症状消失,随访体温无反复。有效:3 d内较治疗前体温有所降低,感冒主要症状消失,需继续治疗。无效:3 d内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主要症状无改善。
2.结果
(1)疗效比较: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退热效果比较: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为(2.35±0.57)h,退热时间为(19.23±1.58)h;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为(5.28±0.71)h,退热时间为(25.32±1.62)h。观察组在退热起效时间及退热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是病毒及少数细菌,传播途径一般为病毒飞沫或接触传播,传染源是患者及带病毒者。该病由病毒引起的占70%~80%,所以在治疗时一般会实施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药物同时应用。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普通感冒型,发病季节在夏末秋初,一般可持续至次年春天。症状为咽部疼痛或不适,继之喷嚏,流涕,鼻塞,咳嗽,肢体酸痛,头痛,乏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把退热作为重点,快速有效地退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二是咽炎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为咽部红肿疼痛,扁桃体淋巴增殖,有少许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且触痛,并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的潜伏期一般较短,但起病急,常以咽部不适、干燥及咽痛为早期症状,继而鼻塞、喷嚏、流涕等,严重的会引起声音嘶哑、咳嗽、胸痛、体温升高等症状。
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学“风寒感冒”范畴,主要是因外感风邪夹寒,客于肺卫,致肺失宣肃,营卫失和所致。风寒外束,风邪、湿邪客于肌表,正邪交争,卫阳被郁则恶寒,气血运行不畅,正邪相争则发热;湿邪瘀滞肌肉经络,故头痛头晕,肢体困重。鼻为肺窍,肺合皮毛,风寒袭表,表为寒闭,肺气不宣,津液凝聚不运,则鼻塞流清稀涕、咳嗽、喉痒、咳稀白痰,湿滞气阻,故食欲不振[3]。若寒邪犯表,则太阳经气不舒,故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主表,紧主寒,风寒在表,故脉见浮紧;苔薄白,表明邪未入里。
西医对于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直没有特效药物,对症治疗仅用抗病毒及退热治疗,效果不佳[5]。中医药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方法多种多样,只要配药适当,便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因此该病的治疗多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效果。但只是单纯辨病应用草药,对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临床中单纯辨证论治,仅对症下药,不考虑病原体,疗效也不会太好。但如果在辨证论治的情况下结合辨病论治并选取对病毒有直接效果的药物,如大青叶、黄芩、板蓝根、紫苏、麻黄、香薷、薄荷、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等。
荆防败毒散是根据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所记载的方剂加减而成,具有发汗祛湿解表的功效。主要成分为荆芥、茯苓、前胡、防风、独活、川芎、羌活、柴胡、桔梗、陈皮、枳壳、甘草等。方中荆芥发表散风,表寒表热皆可治。防风对散肌表风邪与除经络湿邪都有效果。羌活味苦性微温,在《本经逢源》中记载:“发汗散表,非时感冒之仙药也。”独活味苦性微温,在《本草正义》中记载:“祛风通络之主药,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两种药互为表里。川芎行气和血、祛风止头痛;柴胡解少阳胆经腠理往来之寒热,且有升发的功效;前胡降痰通肺;桔梗止咳;枳壳宽膈理气;茯苓与陈皮健脾除湿化痰;甘草调和药性。上药根据风热与风寒两种不同证型进行加减,便可通调内郁痰湿气滞,解外受风邪,调理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荆防败毒散除了具有良好的解表退热的功效,还可缓解鼻塞、流涕、咽痒及咳嗽等其他上呼吸道症状,且抗病毒效果好,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综上所述,荆防败毒散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于强,朱简,王海东,等.麻黄汤加味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53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1,52(5): 402-404.
[2]郑连央,潜丽俊.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0): 259-230.
[3]李晓丹.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20-21.
[4]耿连艺,奚肇庆,郑艳等.上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12-14.
2017-02-07)
新 书 推 荐
2017年9月27日,有“黄芪先生”之美誉的著名中医吴南京的新书发布会在响水湖长城盛大举行。吴南京,家传中医,先后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陶广正教授、吴中朝教授,对疑难重症治疗颇有心得。其所著《医道求真》系列(《医道求真壹——临床心得笔记》《医道求真贰——用药心得笔记》《医道求真叁——中医学习笔记》《医道求真肆——临床医案笔记》)和《医道存真》系列(《医道存真壹——抗癌心得笔记》《医道存真贰——孕产妇儿笔记》《医道存真叁——中医传承笔记》《医道存真肆——理法方药笔记》),均为中医原创,钝学累功,不妨精熟。细读丛书,可见很多古今医家的身影,足见作者既善学众贤所长,又善于思考,自成体系的风格。本书全景式展现了作者多年临证心得所悟,对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的具体辨证思路和独到见解。内容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科等各科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