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宁浓缩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临床观察
2017-12-18赵义红
娄 静 赵义红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赵法新工作室,河南 郑州 4500002.赵国岑名医工作室)
通腑宁浓缩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临床观察
娄 静1赵义红2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赵法新工作室,河南 郑州 4500002.赵国岑名医工作室)
通腑宁浓缩丸;慢性功能性便秘;SP;NO
慢性功能性便秘以排便有未尽感或持续排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燥热内结、阴血亏虚,故需给予降气化瘀、滋养阴血、泄热通腑、润肠通便等治疗[2]。笔者应用通腑宁浓缩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西医诊断均符合罗马Ⅱ体系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0~59岁,平均(40.8±16.9)岁;平均病程(6.2±3.3)年。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21~58岁,平均(41.2±15.3)岁;平均病程(6.3±3.1)年。两组均排除结肠、直肠器质性病变所致因肠道狭窄引起者;排除对本药过敏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麻子仁丸口服,每次5 g,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给予通腑宁浓缩丸口服,药物组成:浙白术130 g,玄明粉65 g,炒枳壳60 g,生首乌150 g,制香附70 g,炒决明子80 g,醋延胡索30 g,酒胆黄400 g,炒莱菔子35 g。加减:阴津亏损者加麦冬、北沙参;瘀血重者加桃仁;气滞下坠者加槟榔;脾气大虚者加人参;气血虚者加黄芪。制法:做成三层分溶型浓缩缓释丸。用法:每日17时于餐前取10~20丸温水送服,依据病情轻重、大便软硬、体质强弱对服药剂量进行增减,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观察指标: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外周血P物质(SP)含量进行测定;②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外周血一氧化氮(NO)进行测定;③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及2002年版《便秘的诊断及治疗》进行症状量化积分评分,分值越低,效果越好。
结果
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积分改善率≥90%。显效:60%≤症状积分改善率<90%。有效:20%≤症状积分改善率<60%。无效:症状积分改善率<20%。
2.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观察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SP、NO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P、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P、NO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多由肠腑气滞血瘀引起,同时也是本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病因,治疗需降气化瘀,润肠通便。本次观察组采用的通腑宁浓缩丸为三层分溶型浓缩缓释丸,对其功能展开分析,具体如下:外层先溶,取决明子甘苦咸之性,以益阴软坚清热,功专润肠通便;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两种药物相须配伍,故为使药[4]。缓释丸中层继溶,依据胃肠蠕动无力是引发慢性便秘的重要机制,故需健脾补气,白术可健脾补中益气,为君药。同时,加枳壳可宽肠下气,与白术合用消补兼施;炒莱菔子可消食化痰,降气除胀,善于治疗中气不通、食积气滞等痞满证。香附、木香合用,可通腑消胀、宽肠降气,为臣药;与君药配合,消补兼施。中心层中胆黄苦寒坚阴,玄明粉咸寒软坚,具有通腑泄热、解毒之功,二者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起解毒润肠、排便通腑之效。
综上所述,采用通腑宁浓缩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血中SP、NO的分泌水平,对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巫全胜,高健群,钱宁,等.杯状细胞及5-HT、SP-IR细胞在药物依赖性便秘大鼠盲肠中的表达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1):5-7.
[2]杨关根,刘智勇,杨琴燕,等.便秘二号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Cajal间质细胞及C-KIT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2):203-20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张亚楠,王世军,王晓燕.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表达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5):413-415.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