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观察

2017-12-18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2期
关键词:马拉火针清肺

刘 力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1)

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观察

刘 力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1)

清肺散结汤;火针;马拉色菌;毛囊炎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球形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研究应用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寿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126例,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16~38岁,平均(25.7±10.6)岁;病程1~6周,平均(3.5±2.4)周。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加火针组(A组)43例、单纯中药组(B组)43例、单纯火针组(C组)40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1]:①患者肩、背、胸、上肢或臀部等部位有密集或分散排列的红色圆顶形毛囊性丘疹或脓疱,大小2~4 mm,不互相融合,有的可有脓头,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②真菌检查:镜下均见圆形孢子,少数可见萌芽孢子,真菌培养均显示为马拉色菌。

纳入标准:①符合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5~40岁。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接受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治疗前半个月接受抗真菌治疗。②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③不愿接受火针疗法者。④瘢痕体质者。⑤经期、孕期及哺乳期的女性。⑥有中药成分过敏史者。

治疗方法

A组:采用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①清肺散结汤。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清宣肺热,化瘀散结。组成:金银花21 g,连翘21 g,蒲公英16 g,野菊花16 g,陈皮16 g,苦参12 g,苍术12 g,黄芩16 g,辛夷16 g,夏枯草12 g,赤芍12 g,白芷12 g,皂角刺16 g,牡丹皮12 g,当归12 g,黄芪16 g,炒白术16 g,甘草9 g。随症加减: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20 g,地肤子20 g,海桐皮20 g;心烦失眠者,加茯神12 g,夜交藤12 g,合欢皮12 g。上药加水1 000 mL充分浸泡1 h,用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 min,每剂水煎2次,共取汁600 mL,分早晚两次于饭后半小时温服。连续服用2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及寒凉之品。②火针疗法。取穴:病变皮损。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皮损,将患部皮肤严格消毒后,选用直径为1 mm的单头火针,将针头在酒精灯外焰烧至白亮时,对准皮损中央迅速刺入2~3 mm,3 s后拿开,再烧针头,以皮损中央为圆心沿横轴方向旁开1.5 mm各刺1针。嘱患者治疗处勿沾水,勿用手搔抓摩擦。依据患者耐受情况分批分次进行,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2周。

B组:单纯采用清肺散结汤治疗。药物、用法及疗程同A组。

C组:单纯采用火针治疗。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疗程同A组。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治愈:皮损和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真菌镜检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皮疹消退≥70%,真菌镜检阴性。有效:症状有所缓解,30%≤皮损消退<70%,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皮疹消退程度<30%,且有新皮疹出现,真菌镜检阳性。愈显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皮疹及病情变化,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定。

2.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3组愈显率分别为88.37%、60.47%、62.50%,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B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2)安全性比较:C组有1例在针刺时出现心慌及恶心症状;A组有1例、C组有2例在针刺时出现明显疼痛感,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及疼痛阈值高低有关,针刺结束后疼痛感即消失,局部无灼伤及红肿;B组有2例出现腹泻,嘱其服药时少量频服、温服后症状消失。

(3)随访比较: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随访。A组患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32%,未复发者有1例在原患处皮肤遗留少许点状色素沉着斑点。B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9.30%,其余未复发者有3例原皮损处遗留点状色素沉着斑点。C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12.50%,未复发者有5例原皮疹处遗留点状色素沉着斑点。以上结果表明中药加火针组复发率低,预后良好。

讨论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原菌是嗜脂性真菌中的马拉色菌,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发生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在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或皮肤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该真菌依赖皮肤分泌的油脂生存,并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临床中对该病的治疗常采用抗真菌药物口服及外用,此类药物多具有肝肾毒性,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易产生耐药性。

根据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范畴。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经验积累,笔者尝试从中医角度认识和调治本病,认为本病病本在肺,其标为皮毛。肺为娇脏,热毒或湿热毒邪侵袭,则肺经受热,肺气不清,内不能清宣湿热毒邪,外不能固守营卫之气,湿热毒邪交争,正不胜邪,毒邪蕴结于肌肤而发为本病。清肺散结汤方中黄芩、辛夷清宣肺热,开宣肺气为君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黄芪、白术益气固表、顾护胃气、扶助正气,助祛邪外出,共为臣药;佐以皂角刺、白芷、夏枯草清热消肿散结,当归、赤芍、牡丹皮养血和血、活血散瘀,陈皮、苦参、苍术清热利湿,祛除油脂,改变菌群定植生长的外部环境;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湿、清宣肺热、化瘀散结之功。

火针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又称为燔针、焠刺,热毒之证用火针治疗,符合《内经》“盛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轻者使毒气随火而散,重者拔引郁毒,通彻内外。”利用火热之力直达病灶,具有开门祛邪、引热外出、消肿散结之功。现代医学认为,火针的作用基于热效应能改善微循环的理论,热力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促进炎症和代谢物的吸收,可达到增强免疫和消除炎症的目的。

综上所述,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清肺散结汤、火针3种治疗方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均有效果,其中清热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疗法,无明显毒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张学军.皮肤病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7.

2017-03-02)

猜你喜欢

马拉火针清肺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谜地(小说)
行星偏爱未知的引力(诗歌)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马拉利的账单
清肺茶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
有没有“清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