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式新闻”:美国正在兴起的一场新闻实践

2017-12-18胡海云李海波

中国记者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闻业特朗普社区

□ 文/胡海云 李海波

“结合式新闻”:美国正在兴起的一场新闻实践

□ 文/胡海云 李海波

当前在美国兴起的“结合式新闻”,与20世纪90年代昙花一现的“公共新闻”,以及新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民间新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是在如今特定的技术环境和政经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场重要的新闻运动。这场运动尚在形塑之中,许多核心要件仍然有待发展和定型。

结合式新闻 公共新闻 民间新闻 新趋势

2017年四五月间,南加州公共广播(KPCC)进行了三场别开生面的现场直播节目:“未被倾听的洛杉矶”(Unheard LA——the stories of where you live)。每一场直播中,节目组邀请洛杉矶的八位居民和一个团队,以演讲、歌唱、朗读、戏剧表演等方式讲述自己和社区的故事,参与者涵盖男女老幼、各行各业以及不同的种族和阶层,内容既有温馨愉悦的睦邻友爱,也有对美国社会不公的声泪控诉。节目获得极大成功,不仅当地居民踊跃观看、讨论,还引起了美国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南卫理公会大学巴特塞尔(Jake Batsell)教授,甚至以纸媒时代的术语“洛阳纸贵”(sold-out,售罄,脱销)来形容这次演播盛况。[1]

巴特塞尔是方兴未艾的“结合式新闻”(Engaged Journalism)运动的倡议者,南加州公共广播的这次特别节目,也被誉为“结合式新闻”的新近典范。最近两年,尤其是特朗普赢得大选以来,“结合式新闻”成为美国传媒业的流行语,被认为是一场正在行进中的新闻运动,代表着美国新闻业的未来前景。

一、进化版“公共新闻”

何为“结合式新闻”?人们通常在与“公共新闻”或“公民新闻”(Public/Civic Journalism)的比较之中,来讨论此一新趋势,认为这是“公共新闻”在数字化时代的替代者,是全面进化了的“公共新闻”。[2]巴特塞尔颇受瞩目的专著《结合式新闻》,副标题正是“与数字化赋权的新闻受众联结起来”。[3]“公共新闻”运动最著名的学术代言人、纽约大学罗森(Jay Rosen)教授也曾表示:“今天编辑室所说的‘结合式新闻’,过去有另外一个名字:‘公共新闻’。那是前网络时代(Pre-web),那时我躬逢其盛。”[4]

在中文文献中,“公民新闻”“公共新闻”“市民新闻”“民间新闻”等译名,与Civic Journalism、Public Journalism、Citizen Journalism等概念交替指代,给人以纷繁杂乱之感。[5]在英文语境中,情形则相对明晰——Civic Journalism和Public Journalism同义,指的是20世90年代昙花一现的新闻公共化运动,即职业新闻人走出编辑室,实际投身于公共事务的组织和动员之中,促成公共问题的解决;Citizen Journalism则指新世纪以来的新闻大众化运动,即非职业新闻人的普通公民,凭借新传播技术所赋予的话语权,主动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流通之中,打破了新闻的专业壁垒。Engaged Journalism在价值理念上继承了Civic/Public Journalism的公共精神,但也受到了Citizen Journalism所带来的新闻生态的变化以及美国当代政治社会变迁的影响,从而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公共新闻在20世纪末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少数媒体精英和学者主动回应美国社会公共生活的衰落和民主机制的危机,而非新闻业本身的运作逻辑所致。正如哈佛大学帕特南(Robert Putnam)教授在名著《独自打保龄》中所揭示的,20世纪后期美国的社区生活趋于凋敝,人们不再热衷于公共话题、关心公益事业,甚至很少在空闲时间与邻居聚餐聊天,而更倾向于躲在私人生活之中,窝在沙发上吃薯条看电视,或者如帕特南所言“独自打保龄”。简而言之,蓬勃活跃的美国社区消逝了,基层社会高度原子化,这严重损害了民主的质量。[6]面对公民社会的衰落,新闻界发起了公共新闻运动来推动社区生活的复兴,在这些先驱者看来,这不仅关乎社会总体的运转,而且直接决定着新闻业的前景,其中的逻辑是:当人们积极投身公共生活时,他们就更需要新闻所提供的信息和交流平台;反之,当人们沉溺于私人生活中,新闻就无足轻重了。罗森对此有过精炼的概括——公共生活越繁荣,新闻越被需要。由此,新闻人应该主动出击,超越传统的报道与告知的职业藩篱,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发起讨论,组织活动,解决问题,活跃社区,努力把人们从私人领域重新拉回公共生活,亦如罗森所说:新闻业在描述(describe)世界的同时,还应改善(build up)世界。[7]

以今天的后见之明来看,当年的公共新闻运动虽然切中时弊,但对于新闻业而言太过超前了。当时正是罗森所谓的“前网络时代”,报刊和电视广播仍然是社会最主要的新闻信息渠道,新闻人垄断着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此外,公共新闻所推崇的参与精神,也与专业主义标榜的客观平衡、超然中立等理念背道而驰,当时的新闻人仍然热衷于历史悠久的“看门狗”角色,认为投身普通社区生活的建设既不是新闻人的职业使命,也不是专业所长。公共新闻运动遭到了不少新闻机构尤其是主流大报的激烈抵制,例如《纽约时报》头版编辑的雷恩斯(Howell Raines)当时撰文批评罗森,他断言公共新闻是危险的,因为记者和编辑不再是独立的观察家,而成了公共政策的传教士,这越出了新闻业的底线。[8]鉴于上述缘由,公共新闻运动在20世纪末只是惊鸿一瞥,并未形成新闻业整体性的变革,美联社1997年一项针对全美记者编辑的调查显示,只有7%的受访者认可公共新闻。[9]

如哈佛大学帕特南(Robert Putnam)教授在名著《独自打保龄》中所揭示的,20世纪后期美国的社区生活趋于凋敝,人们不再热衷于公共话题、关心公益事业,甚至很少在空闲时间与邻居聚餐聊天,而更倾向于躲在私人生活之中,窝在沙发吃薯条看电视,或者如帕特南所言“独自打保龄”。简而言之,蓬勃活跃的美国社区消逝了。

仅仅20年之后,新闻业的境况发生了剧烈变化。互联网的勃兴给新闻操作和商业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日新月异的新传播技术重构了新闻机构与受众的关系,非职业的民间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强势崛起,传统新闻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信息霸权。如何重新吸引眼球、拓展财源成了新闻业当务之急,新闻媒体也从保守氛围中脱身,变得极具创新精神,一度沉寂的公共新闻模式作为一种挽回受众的策略,以新的面貌即“结合式新闻”重又焕发生机。关注受众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参与社区活动,重新被诸多媒体所推崇,并从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例如《德克萨斯论坛报》通过组织社区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一度占据年度利润的80%。[10]

在新传播生态下,“结合式新闻”虽然在诸多方面继承了“公共新闻”的理念和实践,比如以民众为中心、投身社区、推动公共事务、组织论坛与活动等,但也有一些显著差异,特别是新闻媒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信息垄断者,社区居民可以选择性收听,可以窃窃私语乃至众声喧哗。新闻业必须加入这种多元的信息流动结构,并努力成为其中有影响力的主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媒体人黑格(Andrew Haeg)给“结合式新闻”下了一个定义:“结合式新闻意味着新闻业的再造,即从单向的广播功能,转变为双向的社区功能,新闻成为编辑室与社区的一种持续对话。”[11]也正因为此,当下的新闻趋势不是重复过去公共新闻运动中新闻人的“参与”模式,而是新闻人与新技术赋权的民众“结合”起来,相互塑造,连为一体,共同推动公共生活的复兴。

二、特朗普时代的新闻业

当前“结合式新闻”的兴盛,除了上述经济和技术原因外,还有更为深厚的政治社会背景。20世纪90年代公共新闻起源时美国社会公共生活凋敝的情况,在眼下并无明显好转,甚至更加危及民主政治。而在公共新闻运动迅速消散之后,美国媒体与基层社区愈发脱节,这在2016年大选期间暴露无遗。在这次戏剧性的大选秀中,美国新闻界特别是主流媒体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约有200家媒体明确为她摇旗呐喊,而站在特朗普一边不到20家,媒体发布的民意调查也大多认为希拉里将毫无悬念地获胜。[12]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这次溃败也促使新闻界反躬自省,《华盛顿邮报》执行主编巴伦(Marty Baron)表示,“我们的工作是听到人民的声音,我们必须仔细聆听,现在看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Nicholas Kristof)认为,“记者们花了太多时间与议员们搭讪,而很少访问失业的钢铁工人”。传媒观察网站Mediashift在一篇年度总结中引用了上述反思,认为目前的形势凸显了“结合式新闻”的重要性,因此有利于“结合式新闻”的发展壮大。[13]

事实上,远在特朗普赢得大选之前,一些有识之士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2016年5月初,在特朗普还没有获得共和党正式提名之前,他与媒体之间的恩怨纠葛已经引起了《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库柏(Simon Kuper)的关注,他认为特朗普对美国主流媒体的侮辱谩骂具有现实基础,因而深得人心,问题的症结在于是媒体确实脱离了基层社会和普通民众,而这恰恰构成了特朗普的支持者。库柏批评记者们蜗居在少数几个繁华大都市,“在乘坐地铁可以轻松抵达的同城五星级酒店的大堂里做采访”,而且新闻人愈发精英化,他们普遍拥有高等学历,“(记者们)看起来就像他们所报道的精英一样”“记者、政界人士、高级公务员和商界人士同窗求学、结为连理或比邻而居”,[14]难怪被排除在媒体之外的远郊和贫困城镇的人们,会积极响应特朗普对报纸的诋毁,并将特朗普推向白宫。

在特朗普时代,重新调整新闻媒体与基层社区的关系迫在眉睫,这已经成为美国新闻界的基本共识。

三、新闻运动进行时

从上文的梳理可见,“结合式新闻”与20世纪90年代昙花一现的“公共新闻”以及新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民间新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是在当前特定的技术环境和政经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场重要的新闻运动。

这场运动目前尚在形塑之中,许多核心要件仍然有待发展和定型,例如究竟如何准确定义这场运动,在美国新闻界依然莫衷一是,一些热心参与者已经发出预警,认为对这场运动的定义、实践边界、行为规范和终极目的等问题缺乏共识,未来将会损害运动本身,但也有人认为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包含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也孕育着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相比于二三十年前的“公共新闻”运动,当前新闻从业者走出编辑室、投身基层社会的动力更为强大,“结合式新闻”所产生的土壤条件远比当年肥沃,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困扰“公共新闻”并导致其迅速消散的一些因素均已悉数隐没。比如长久以来备受推崇“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信念,所谓“负责”即以独立姿态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社区服务并非核心关切,这种“迷思”使得新闻界本身成为一种强大而傲慢的社会建制,隐含着脱离底层民众的危险。观念转变、范式更迭绝非一朝一夕可达成,况且仍有许多逻辑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新闻人在走向民间、深度参与实际问题的同时是否还能保持独立性?记者服务社区的热情与调查揭露的冲动能否并存?大量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注释】

[1]Jake Batsell, Twitter, 2017-5-18, https://twitter.com/jbatsell/status/865388290228183040.

[2]Geneva Overholser: “How to Best Serve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Civic Journalism”, Democracy Fund, 2017-4-26.

[3]Jake Batsell: Engaged Journalism: Connecting with Digitally Empowered News Audienc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5.

[4]Jay Rosen, Twitter, 2016-8-6, https://twitter.com/jayrosen_nyu/status/761937443234906112.

[5]中国人民大学蔡雯和杨保军教授做过有益的澄清,但在译名上仍有较大差异,参见蔡雯、郭翠玲.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试析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正在发生的变化.新闻记者.2008(8);杨保军.新闻的社会构成:民间新闻与职业新闻.国际新闻界.2008(2).

[6]帕特南.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刘波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Jay Rosen: What are Journalists fo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1-19.

[8]Tom Goldstein: “Review of What are Journalist for? by Jay Rosen”, The New York Times, 1999-11-14.

[9]William Woo: Public Journalism and Political Knowledge.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2000, p35.

[10]Sonia Paul: “Engagement, Loyalty and (Even) Making money: A & Q with Jake Batsell”, Media Shift, 2015-2.

[11]Angelica Das: “Pathways to Engagement:Understanding How Newsrooms are Working with Communities”, Democracy Fund, 2017-3.

[12]史安斌、王沛楠.美国大选与新闻媒体的“脱域”.青年记者.2017年2月(上).

[13]Ben DeJarnette: “5 Ways ‘Engaged Journalism’Made Progress in 2016”, Mediashift, 2016-12-5.

[14]库柏.新闻记者应该“下乡”采访.何黎译文.FT中文网,2016-5-3,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7355?full=y

(作者分别是体坛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本文系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06210287)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新闻业特朗普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