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北京分社是怎样工作的?
——专访法新社北京分社社长越沛力
2017-12-18□文/文建
□ 文/文 建
法新社北京分社是怎样工作的?
——专访法新社北京分社社长越沛力
□ 文/文 建
编者按 一个国外通讯社的驻京机构是怎样工作的?当前在关注哪些问题?重点做些什么事情?可能大家未必了解得很详尽。《中国记者》本期选发此篇专访,满足大家了解的愿望并提供借鉴。
5月19日,为了解国外媒体驻华机构的运作,新华社调研小组走访法新社北京分社,专访了新任社长越沛力。越沛力介绍了法新社国际报道采编体系、全球采编力量布局与驻外机构管理、新闻产品转型与海外经营等情况。
一、新社长会说三种语言
法新社北京分社的办公室租在朝阳门外大街的中国人寿大厦,面积约80-90平米,大间套小间的格局。大间是编辑部,被几排电脑桌挤得满满的,约有20来个工位,全是戴尔台式机。小间的办公桌略大,除电脑外还摆放一些办公用品,是社长办公室兼会客室。
越沛力是法国人,原名Patrick Baert,四十多岁。1992年在伦敦加入法新社,2008-2012年在华盛顿分社任首席,此前和此后都在法新社总部工作,是法新社的资深员工。越沛力2017年4月刚来北京上任。虽是初到,但对中国并不陌生。因为他妻子是中国人,本人也能说颇为流利的汉语,这让他在北京岗位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仅如此,越沛力还能用英文熟练写稿发稿。“语言是法新社选择驻外人员至关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
越沛力法新社北京分社社长
二、地区中心是管理核心
越沛力介绍说,北京分社的规模在同级分社中算是较大的。目前有4名摄影记者,1名图片编辑,1名视频记者,10名文字记者,4名中国助理,1名营销人员,加上司机、行政和会计,不超过25人。法新社在上海有采访点,但规模很小,只有1人。
北京分社的上级管理部门是设在香港的法新社亚太地区中心。地区中心负责为辖区内分社提供各种管理和后勤服务,同时汇总和编发辖区内各分社每天发回的消息。法新社香港地区中心目前有60-80人,除记者编辑行政人员之外,还有技术员及4-5名营销人员,法国员工和本地雇员大致各占一半。
北京分社和香港地区中心之间是何种关系?越沛力说,北京分社负责日常新闻采访报道,每天把稿件发往香港编辑部,由其签发。北京分社同时负责中国境内的产品营销。香港掌握人事权和财务权,北京分社的财务和资金往来要报香港审批同意,招聘雇员要得到香港同意,员工薪酬标准也由香港核定。他认为,在法新社的采编体系中,地区中心是一个管理实权很大的组织指挥机构。香港是这样,法新社其他地区中心也同样如此。
越沛力说,目前法新社在全球有5个地区中心。欧洲地区中心设在巴黎,拉美地区中心设在蒙得维的亚,中东和北非地区中心设在尼科西亚、亚洲地区中心设在香港,北美地区中心设在华盛顿。
法新社为什么选择尼科西亚作为中东和北非地区中心?而不是大多数国际媒体选择的开罗?越沛力表示,这首先应该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尼科西亚局势稳定,员工人身安全有保障,其次是因为这里交通便捷,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自由地进入亚非欧三大洲。
三、国际新闻编辑“接力发稿”
法新社在每个地区中心都设有编辑部,一般用法语和一种当地语言发稿。拉美中心设有西文编辑部,北非中心设有阿文编辑部,华盛顿编辑部用英法两种语言发稿,数量上各占一半。香港编辑部用英法两种语言。巴黎编辑部语种较多,用英法德葡四种语言发稿。
法新社国际新闻24小时发稿接力是如何实现的?越沛力说,根据地区时差顺序,由巴黎、华盛顿和香港三个编辑部轮流值守,实现每天24小时接力发稿。这三个地区中心各自负责值守8小时,编辑签发来自全球各地分社的稿件。拉美和北非地区中心由于与巴黎和华盛顿时区接近或重合,不参加发稿接力,仅编发本地区新闻稿件。巴黎总部和三个地区中心之间,每天会有固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新闻报道和其他事项进行组织指挥协调。
目前,巴黎总部有法文、英文、德文、葡文四个语种编辑部,每个编辑部约10-20人。法新社总部采编人员所占比重较高,据越沛力估算,约占到75%左右。在巴黎,记者编辑岗位不是固定的,有各种机制可以实现定期轮换。员工不必在同一岗位工作一辈子。“这是一种很好的机制” 越沛力说。
四、国际报道快速转型
驻外分社根据法新社用户需求,有选择地报道当地新闻,并不完全追逐地方新闻热点。越沛力说,前些天朝鲜使团访华,北京分社就只做了英文报道,而没有做法文报道。因为这类话题地区性较强,法国和欧洲用户兴趣不大。对中国新闻,法国和欧洲用户更关注的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中国的发展变化。北京分社因此做了许多软性的、人文题材的特稿(feature story)。
▲ 法新社总部大楼。
视频报道在法新社越来越重要,文字新闻稿件受到的冲击很大。越沛力说,法新社4-5年前制定了优先发展视频业务的战略规划,如今来看,这一决策是很有先见之明的。现在,法新社的全球视频采集和分发框架大致成形,视频用户数量快速上升,视频产品为法新社创造了新的赢利点。(笔者查阅法新社年报发现,法新社视频板块收入近年增长强劲,2014年占到法新社全部收入的8%,2016年视频收入增幅达到7.6%。)越沛力说,相比之下,图片业务收入虽然也保持增长,但势头放缓。文字产品收入目前依然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所占份额明显下滑。
移动化、社交化的阅读趋势也在改变法新社的“文风”。现在,编辑部要求稿件标题更短,少用复杂句式,多用有冲击力的图片,适应年轻人的风格,“勾住”年轻人。有些法文单词组成的字母很多,做标题显得特别长,但不用还不行。越沛力说,“这是个困扰法语编辑的大问题。”
作为一个老牌通讯社,人才队伍结构是困扰法新社业务转型的重要问题。越沛力以北京分社为例说,目前文字记者多达10人,而视频记者仅有1人, “转型需要时间”。法新社通过培养“多面手”等手段来解决视频人才不足的问题。对数量不多的视频记者,法新社优先部署到视频新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比如越南,而不是在全球平均用力“摊大饼”。
五、在全球市场“挑肥拣瘦”
法新社在全球哪个地区最赚钱?越沛力说,法国国内和法国之外的欧洲地区经营依然良好,几乎所有媒体都在用法新社稿件,用户数量庞大并且稳定,但这两块市场毕竟规模不大,增长空间有限。因此,法新社近年的经营重点是欧洲之外的广大全球市场。
英语国家市场空间巨大,但竞争异常激烈。比如在北美地区,美联社实力雄厚,法新社长期亏损,经营一直是负数。越沛力说,根据他在华盛顿长期的观察体验,法新社在当地知名度并不高,“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法新社”。这与其他地区的反差很大。因此,在法新社6种发稿语言中,除法语之外,越沛力认为“钱途”最好的不是英文,而是阿文。
法新社正在“深耕”中东阿拉伯国家。越沛力说,这些国家普遍非常富裕,媒体也都财大气粗。最关键的是,由于历史地缘等因素,他们对欧洲媒体普遍抱有好感,对法新社认可度特别高。法新社阿语业务近几年增长很快,发稿量也在快速增加。而在非洲,法新社也有很多用户,但因为穷,“用户基本不会付费”。
在亚洲地区,法新社最成功的两个市场是日本和印度。
笔者随后查阅法新社年报发现,法新社2014年全球用户数4600家,全年营业额2.882亿欧元,国际市场的营业额占54%,其中法国以外的欧洲市场占24%,亚洲占12%(主要是日本),中东占6.9%,北美占6.1%,拉美占3.8%,非洲占1.5%。这证明越沛力介绍的法新社经营情况是较为“靠谱”的。
越沛力还介绍说,作为半个“国家通讯社”,国家补贴占到法新社运营成本的40-50%左右。自2014年以来,一直稳定在每年1.2亿欧元的水平,其中2千万欧元以国家订费的方式提供。法新社每年用于维持国际采编网络的成本非常高,最大头是员工工资。近年来,法新社加快建设全球视频分发系统,技术升级成本快速上升,政府也因此提供了数额不菲的专项补贴经费。
▲ 法新社员工的全球流动资格分为3个等级。
六、驻外员工分“七级三等”
法新社驻外员工的晋升序列共分为7级,一般情况下5年晋升一级。越沛力本人从3级起步,目前为6级。他说,法新社普通记者成长为首席的过程比较漫长。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记者一般要干到40-50岁,经验和资历俱佳才能成为首席。但在战乱和艰苦地区,成为首席记者相对容易,目前阿富汗首席记者只有27岁。
法新社员工的全球流动资格分为3个等级。越沛力介绍,最高的一级是“全球流动资格”(global status),可以在全球范围自由派遣流动。但这类员工每隔几年必须回巴黎总部去工作一段时间,以免长期驻外与总社脱节。相比之下,法国本国员工更容易获得这种资格。第二级是“地区流动资格”(regional status),可以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自由派遣流动。在某一国招聘的员工如果能够克服语言障碍,有能力胜任本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岗位,可以申请“地区资格”。第三级是“本地工作资格”(local status),只能在招聘当地或国家工作。越沛力说,实现从本地向地区内甚至全球流动,既要靠员工努力,也要靠机遇。如果遇上奥运会报道这样的重大事件,某一个地方需要大量记者长时间支援,本地员工就有可能成为地区流动员工。
据越沛力估算,目前从巴黎总部派出的法国员工在全球约有300多人,海外雇员的数量“数倍于此”,很难给出具体数字。以华盛顿为例,约有3/4是美国本地雇员,只有1/4是巴黎总部外派员工。越沛力说,总体来讲,巴黎总部外派的员工成本较高,法新社不仅要负担工资、房租等费用,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带薪休假、探亲旅费等各种其他成本。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国家很难招聘到本土优秀人才。北京分社面临的问题是,本地雇员由于成长空间有限加上收入不高,普遍干不长久。一般来说,北京分社中国雇员平均工作2年左右就要跳槽,英语写手时间更短,平均只能工作一年半。
(作者是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国际传播研究室研究员)(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会课题“新形势下媒体驻外机构建设与管理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5BXW017)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