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实践方法
2017-12-16张媛媛
张媛媛
【摘要】 科学素养的养成需要多种教育方法,仅仅只是一种的教育模式是难以培养出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科学素养,安排各种有趣的科研活动,组织学生体验过程,提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在教学现实中怎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谈谈有哪些方式和路径。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素养;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75-01
初中的自然科学是以科学的探究、试验为学习手段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目标便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故而初中的自然科学要在教育中增添时代的精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我国的人文教育,为下一代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开括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与社会、与大自然的关系,敢于去探索、去创新,为社会发展的实现自身价值。
一、初中自然科学的概况
初中自然科学是一门根本的学科,首要包含一些基础的自然科学常识,自然科学是让中学生投入理性学习的开始,是小学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初中自然科学经过科学研究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性的价值观,建设正确的三观,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三年的自然学科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第一阶段以基本概念为起始,第二阶段的自然科学是第一阶段的连续,巩固基础知识并加以完善,第三阶段则是对前两个阶段的只是进行深化和超越。
由于实施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科学的课程就越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教学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主要是对实验的过程出现的现象能客观的进行分析,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科学家们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记载试验,要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勇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从客观实践中察觉规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对问题敢质疑和深入研究并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正确的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
(二)科学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
科学探究是创新的基础,科学课程是的内容的焦点是科学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本领和了解都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务必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味实践中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科学探究的本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可以通过各种资源来组织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科学教学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越来越受重视的教育形式,在课堂上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互助的完成任务,这种合作在科学实践中是最需要的,像是实验上的合作、调查上的合作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学会书发自身和理解别人的意见,不断的对自己和他人的见解进行深思和评价,通过合作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对教材的知识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和学生应把自己放在同一个岗位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和条件,讓学生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2]。
三、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科学兴趣,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科学探究
学生实际的科学的兴与参预科学实践行动的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就要积极地指引学生,率领他们走进科学的实际探究中领会实践活动的乐趣,体验到科学探求的过程中带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科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认知欲,和探究问题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发地去解决问题。
比方说《研究摆》教师先出示一个摆的装置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见过相似的物体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问题,教师在一次提出问题:"知道这摆有多快吗?”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测量出摆每30秒摆了几次并制作出一个摆,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摆的装置直奔课堂主题,调动出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致,对学生探究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积极作用,并且有实际的效果[3]。
(二)重视观察记录,提高分析和解读证据的能力
在科学研究中观测记录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观测记录是培养学生解读数据的好方法也是反映能力最直接的方式。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把观测记录装订成册,把每一次的课程记录保存起来,这就方便了解自己的研究过程。科学记载是学生最真的教科书,记录着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科学头脑,正视研究记录是有利于学生有效的讲明试验数据的能力,剖析记录有助于培育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渗透科学方法,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科学课程在不直接参与观察实验是难以掌握客观事物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教材中寻找一些学生喜欢能够接受的思想和学习方式,曾强对学习方法的推广力度和深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造。
在上课时讲授溶解食盐的内容是问学生:在向水中加食盐时每勺不一样多怎么办?有学生说用天平秤,也有说用眼睛看等办法,依靠学生生活所见的知识经验对于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但问题的推出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吸引学生去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把盐用尺子抹平,告诉学生这是一平勺盐,由于操作生活化,操作简单,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有所启示,由此举一反三,提升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四、结论
通过实习的经历来养成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态度,科学素养中的构成要素与书本知识有所差别,必需经过实践的科学探寻,在参预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消化,最终获取经验。
参考文献
[1]肖华平.建立模型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2016,(04):110-111+113.
[2]汪浩.浅析《科学》中模型建立的作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6):18.
[3]艾璐.运用原始化学问题培养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