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运用于肺结核病护理上的效果观察
2017-12-16林燕花
林燕花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肺结核病临床干预中展开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并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56例,在对其施予对症疗法的同时,根据两种干预方法分组:甲组27例患者施予常规干预,乙组29例患者施予护理干预,于干预工作结束后分别统计其依从情况、生活质量等。结果:甲组依从率为74.07%(20/27),乙组为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精神状态、躯体感觉、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职业承受水平、生活能力、社会能力计分均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升肺结核病患者的救、护依从性,酌情展开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可充分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 感染科; 常规干预; 肺结核病;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1.0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1-0133-02
肺结核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不仅会对其耐性带来影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对其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生活质量受损,因此要酌情展开护理干预[1-2]。为了解护理干预技术在笔者所在医院肺结核患者中实践水平,抽选于2015年
1月-2016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56例,了解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的情况,旨在充分改进对肺结核患者的干预技术,在提升患者依从性的基础上,实现对其生活质量的充分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抽选56例肺结核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的确诊病例,在对患者施予对症疗法的同时,依据两种干预方法分组。甲组患者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42~71岁,平均(55.00±6.33)岁。乙组患者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1~73岁,平均(56.20±7.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甲组施予常规干预:对患者生命体征展开专业监测,嘱咐其遵照医嘱用药的,并对患者用药后病情状况进行专业评估。
乙组统一施予护理干预:(1)生活干预。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其认知情况,对于存在认知偏差的患者,转变其思维模式,并予以介绍专业消毒技术、执行消毒工作的必要性,规避交叉感染现象。同时,嘱咐患者打喷嚏时,需以手帕对鼻腔及口腔等部位进行轻捂,以防止唾液或者鼻腔分泌物喷出,导致周围人群感染[3]。(2)饮食干预。肺结核患者大多维持高代谢水平,所以要重视补充足量糖类物质、蛋白质成分等。同时,嘱咐患者避免烟酒,在保证休息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其饮食习惯、年龄结构等要素,制定个性化进食方法与饮食计划,以易消化吸收、高能量型食品为首选,提升患者进食质量[4]。(3)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全面收集结核病专业知识、防范措施、规避对策及干预方法,予以整理后,装订成册,并发放至患者手中,嘱咐患者仔细查阅册子内容,提升其认知水平,在规范其日常行为的基础上,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5-6]。(4)心理疏导。患病后,患者除了身体功能会明显受损外,其心理层面也会出现波动,难免有负面情绪形成,所以要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安抚患者情绪,在与其密切沟通的同时,认可、尊重并夸奖患者,以提升其依从性[7]。(5)用药干预。受疾病因素直接影响,肺结核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接受专业治疗,并且长期用药,药品存在一定毒副反应,患者出现肝、肾脏毒性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性增加,导致其拒绝配合用药,如此,不仅会对其用药效果带来不利影响,还不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展开用药干预,在对患者用药后肝、肾功能专业评估的基础上,了解其用药效果与不良反应,再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及医嘱酌情调整药品类型、剂量等[8]。此外,向患者讲解坚持用药的必要性,以避免私自停药、改药行为的出现,确保患者用药质量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干预后,对其依从率及生活质量计分等进行统计。(1)依从率。患者不仅主动配合展开救、护工作,而且遵照醫嘱用药,属完全依从;患者基本可以配合展开救、护工作,属基本依从;患者不仅拒绝配合展开救、护工作,而且拒绝遵照医嘱用药,属不依从[9]。依从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2)生活质量。选择SF-36表对所选病例生活质量专业评估[10],指标涉及精神状态、躯体感觉、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职业承受水平、生活能力及社会能力等,得分及患者生活质量维持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率比较
分别给予甲组、乙组患者干预后,甲组依从率为74.07%(20/27),低于乙组的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别给予甲组、乙组患者干预后,甲组患者精神状态、躯体感觉、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职业承受水平、生活能力、社会能力计分均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芦永红等[11]表明,肺结核是临床多见的疾病,但其具有救治难度大的特征,同时肺结核患者还普遍存在依从性差、低龄化及耐药性高等情况,以至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同时依从性也始终无法得以提升,所以在护理中,要重视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技术的充分优化,进而改善转归。endprint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专业护理干预时,除了要重视生活干预工作的落实,还要展开饮食干预、健康指导工作等,施予心理疏导,在加强用药干预的基础上,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在规范其饮食习惯、用药行为的同时,提升患者救、护工作依從性,以实现对其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2]。本次分别给予甲组、乙组两种干预后,甲组患者依从率为74.07%(20/27),明显低于乙组的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组患者精神状态、躯体感觉、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职业承受水平、生活能力、社会能力计分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措施在肺结核患者中实践水平高,效果好。
综上所述,肺结核病专业护理中,通过展开护理干预,除了能提升患者救、护依从性外,还可以充分改善其生活质量,以促进肺结核病病情转归,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璟,杨君.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50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1):1507-1509.
[2]邹喜荣,尹凤鸣.协同护理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59-62.
[3]席秀娟,赵娜,贾彤.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肺结核并发急性大咯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37-38.
[4]毕莉莉,张晓颖,张炜.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应护理策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1):1480-1484.
[5]薛娜娜,李玉琢,张涛,等.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8):2042-2043,2048.
[6]付康,卢和平,张天钰.循环护理干预措施对流动性肺结核干预效果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2):157-160.
[7]杨连芳.全面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咯血停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7):2718-2720.
[8]樊学英,刘玉芹,赵静.应用PDCA循环方案培训护士对住院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95-3398.
[9]吴荣芹,王泽兴,李盼,等.院外随访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3-5,17.
[10]麻燕莲,蒙春霞.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18-121.
[11]芦永红.以整体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4,30(11):1453-1456.
[12]梁银志.个性化护理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的作用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7):955-956.
(收稿日期:2017-07-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