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年糕”在中韩日三国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比较
2017-12-16崔仙月
崔仙月
摘要:中韩日三国是经历了漫长的农耕社会的国家,稻米在食物匱乏的时代是重要的财富,也是作为祈愿农事丰收的宗教物,由此发展的年糕,在三个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象征,也有着各自国家独特的发展延伸,在这篇论文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年糕;宗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9-0147-03
稻作文化在中、韩、日三国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文化的根源。米、年糕和社会发展、社会文化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论文中浅谈米、年糕在三国的文化意义及其异同。
一、米和年糕在中韩日三国的地位
(一)中国
中国的糕点发展和形成历史悠长,依据各个地区的风俗、传统、区域特色,形成了北方、中原、江浙、南方等主要的年糕样式。经过长期的生产、发展、变化过程,传统年糕及其文化背景是我国从农业社会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而其中,“年糕”作为从稻米发展而来的糕点食物,被印上农耕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
以米作为原料,磨成粉制作年糕,已达两千多年之久,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年糕的名称也几经变化,起先称作糕,后被称年糕。据《周礼》记载:“羞笾之实,糗饵、粉餈”,《清嘉录》注:“饵谓之糕,或谓之餈糕,捣黍为之”。明嘉靖年间的《姑苏志》中有“二日食年糕,曰撑腰”的说法,在文献记载中是首次提及到“年糕”这一单词。到了清明时期以后,这一叫法已流传甚广。
稻米作为年糕的根本,它的食用方法必然与当地稻作特点和稻作种植的发展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年糕作为农耕时期的主要食品之一,各个地方的制作方法、材料不尽相同,但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有着相似点。在衣食温饱还未得到保障的时期,年糕最初作用自然是祭拜天地神明,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能有一个丰收年,为此表达感恩和迎接财神等。“年糕如意”象征“吉祥如意”“大吉大利”等寓意。这一愿望也折射到年糕的外形方面,制作成为各种吉祥物。比如元宝、鲤鱼和猪、羊、牛之类的小动物,表达新年安康之意。
(二)韩国
在韩国,年糕是在一年开始之日食用,意味着添了一岁,因此也叫作添岁饼。作为春节节食,因春节是神圣期,年糕的白色意味着洁净、明亮、纯粹,也象征着超越性的完整性、光、太阳、启蒙,其圆形形状也寓意着太阳。
稻米作为原料,残留着远古祭奠的特征,是祈愿全家平安的宗教食物。
(三)日本
从农耕社会发展而来的日本也是以稻作为本国文化发展的根源。米、年糕作为其中的代表物,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日本人的信仰中,米是力量的源头,各地也广泛存在着诸多从米、年糕获得求生欲望的传统习俗。
收录在日本民俗之父柳田国男先生全集《食物和心脏》中的文章《米的力量》认为,米这一食物,承载了日本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信仰。例如:在产妇临盆时,家人给她口嚼三粒生米,寓意着从中获得生产的力量,能够顺产;分娩后再让她食用十粒米,这习俗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再如病重时,把米装在竹筒,在病人耳旁摇晃,让病人听到米撞击竹筒的声音。若他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就认定是大限将至了。
在日本,稻米曾用于贡奉先祖、神明,国家作为税金收缴,直接关系到国家立本,因此,在日本人看来,它是支撑国民的信仰,是实现国富民强的根本保证,米是否能够收缴,也就决定了一国的存亡,在漫长的历史之河中,就形成了米即是力量的国民意识。
年糕在日本是重要的传统食品,除了日常生活,还给它赋予了诸多文化内涵。
1.它是重要祭祀品。在日本传统习俗中,年糕和酒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祭祀中必备的贡品。其中流传最为广的有“镜饼”即“御供饼”,用途是贡祭佛坛、神龛、岁德神、灶神、祖先等。
2.年糕是节庆的重要食品和馈赠品。
3.年糕是生命礼仪中的重要食品。
二、在现代社会中“年糕”意義变化
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年糕也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和升华,在三个国家中的变化发展也呈现不同状态。
(一)中国
在西点的有力冲击下,年糕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传统市场的缩小导致年糕的影
响力大不如前。在古代,除了正月之外,送灶神、二月二等传统习俗中年糕也是必不可少的贡品。而在现今社会,上述习俗早已被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概念洗刷得荡然无存。年糕的意义早已不局限在传统食品领域内,它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紧密相连,承载了农业社会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的珍贵遗产。
(二)韩国
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象征,年糕贯穿着一个人出生到死亡的重要仪式。从百岁宴、周岁宴、婚礼中的聘礼、典礼、见舅姑礼、到亲家礼。如此韩国的年糕按照其色彩、材料、相关数字都具有诸多意义和功能。但是,现今这些涵义都褪色不少,其一是被放大了作为回礼的功能。与古时在自家举办婚礼时,自家打年糕招待亲朋好友的风俗不同,现代社会婚礼形式与场所简化、变形许多,宴席形式也多变为自助餐,与此同时,年糕的没落也已开始。婚礼厅形式的出现也改变了年糕的地位,使它变成了赠送来宾的答谢礼。其二是年糕已变化为商品。不仅保持传统样式,也出现了多种新品种,如黄色、赤黄色、粉色等形形色色的年糕,但比起以前每个颜色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现代年糕的颜色更多是为了夺人眼球。多种颜色的登场是从年糕蛋糕开始,所谓年糕蛋糕是指西方的蛋糕与传统年糕结合而成的新产物。
(三)日本
日本比起其他两个国家,更早地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辉煌,因此年糕文化变迁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城市里,在家庭内打年糕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各式各样的年糕也是在各大商场和门店中出售,机器大抵代替了手工年糕的制作模式,但在节庆日里年糕作为吉祥物的象征并没有彻底失去踪影,比如正月初一家家户户依然以“镜饼”作为装饰点缀屋内,全家团聚分享年糕汤共同祝福新年,传统民间祭祀活动也是以打年糕庆贺仪式等,诸多习俗仍存在于现代日本人的生活之中。endprint
三、中韩日三国“年糕”文化中的异同
对从农耕社會发展过来的中韩日三个国家而言,稻米是重要的财富与珍贵的象征,因此磨成粉制作成年糕作为吉祥物供奉是非常自然的发展。三个国家都在新年第一天食用年糕,寓意着迎接新年、岁岁登高。
人们对米的崇拜既是对农耕文化的尊敬,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因此,米,打糕作为宗教物就是此种意识的体现和延续,也是人类文明繁衍至今的根源所在。
相较于中国在节日注重年糕这一现象较为不同的是,在韩日两国,年糕在一个人的生命礼仪中也有着重要意义。如生育、健康、生日、建房等都要打年糕。
不仅如此,搬到新家后还有定做糕点送邻居的传统,以此增进邻里间的感情,在日趋冷漠的现代社会起到交流感情的桥梁作用。
在日本,正月前三日人们习惯吃“杂煮”,中文翻译为年糕红豆汤或者菜肉酱汤。做法和使用食材虽然根据地域的不同会有所区别,但其中年糕是不能缺席的。在古时,“杂煮”是在除夕夜向先祖贡奉的食物,内容物有水煮萝卜、蔬菜、芋头、年糕等,然后在次日里放人些许调味料食用,是一种入神共食的食物。
正月里,还会在家中摆放“镜饼”,其形状根据地区是东是西而有所区别,西部是圆状,东部是四角状。周围还挂着干柿、桔柑、海带等食物。因在日语中镜饼的发音与世代繁盛是一样的,故此把它作为正月的象征,还会被称作“福神”。“镜饼”还可以拉扯并将其拽开,又被称为“福引”(分享福气之意)。在长野县北佐久郡,它还被称作“年玉”,据说是压岁钱的由来。在正月,大人把它做成小圆形年糕,分给家里的成员,并祝福孩子们平安长了一岁。之后把“镜饼”取下再加工,供大家享用。民俗学家柳田先生曾指出它“是贡奉先人、祖先、双亲、家庭成员、家畜、生产用具的最恰当形式,通过入神分享,主人与眷属的共食才能最大发挥作用。”它同时还被视为是年神,田地神的化身。
正月十五或十八的日本,新年装饰物一般被集中在一起烧掉。这时孩子们成为了主角,它的称呼有很多,最普遍的名称是“左义长”,是日本传统风俗之一。吃了之后,据说可以健康平安。
三月三日,是日本非常重视的女孩节,也叫作偶人节。在这天,有女孩子的家里要吃“菱饼”,还要喝以糯米和麸混合酿造的酒,并要准备偶人玩具。“菱饼”的形状是菱形,在上面点上红、白、绿各色,是在偶人节可以品尝的别食。
还有一种年糕是在日本全国各地都能吃到的,叫“力饼”,顾名思义,是表示食用后能使人长力气的。农民一般在开始农耕和插秧等农忙时吃,产妇在产后吃,都是为了增强体力,让人们得以完成繁重的工作。参加葬礼后也会吃“力饼”,这意味着去除身上的晦气。某些地区,还会把打的年糕特意取名为“力饼”,是为了让刚满周岁的婴儿背负或抓抱,它象征着可以从中汲取到日后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力量。上述内容都是其起初的含义,如今它的含义被不断扩大化,在多数饭店特别是在山顶开的店中可以品尝。
除此之外,商家开业时,或逢节庆时,为了吸引顾客都会举行“打年糕”活动。另外,在新房建成后,主人还会供众人品尝上梁年糕,以表分享喜悦之情。
这些传统习俗,让人们感受到年糕在民俗行事中的特殊地位。但也有不同习俗的存在,比如长崎县等地区。正月里,农户们不打年糕,一部分人是因正月恰逢斋戒,是需要避忌的时期,还有某些人是因为曾把年糕当靶子,受到了惩罚,导致之后打年糕就会引来灾祸。芋头与日本人的饮式生活息息相关,并使日本人感到亲近的食物是芋头,而不是稻米、年糕,人们是因被政府收缴税才会选择稻子,并说日本的文化中心是以杂谷、旱作物为象征的芋头。这些导致了芋头正月、面条正月的产生,并强调了日本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和多种作物共存的状态。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物就是战后民俗学家坪井洋文(1928-1988),他在《芋头和日本人》《选择了稻子的日本人》两本专著中提出了上述观点。
四、结论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今社会,虽然无法完全遵循古时民俗风俗,但作为传承者需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涵义及意义,需维护和发扬本国独有的文化特点,让这些固有的文化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责任编辑:周海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