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探究
2017-12-16张元凤
张元凤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各种教育方式均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新的授课方式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单纯知识的学习。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成果,必须大力运用反思性教学方式,反思性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将会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反思性教学 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反思性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授课时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一方面反思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课堂内容,是否经过课堂的学习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全神贯注,积极参与,专心听讲。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的中心变成了学生,课堂上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性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反思,教师也应该带动学生反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其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不断创新,反思性教学就是历史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反思性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上课之前教师的备课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这三个方面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必须经过的,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前备课反思主要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内容、以及教学的环节进行反思。课堂反思主要就是课堂上出现了计划教学范围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很好的应对,进行有效的解决问题。课后反思主要就是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对教学的流程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思考其中的不足,然后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进行改正,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反思性教学的三个阶段
1.备课反思
很多人都知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都要进行所谓的备课,但是,千万不要小瞧备课,因为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练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具有相当高的预测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流程的时候,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去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同时还要对上课时学生们的反馈和教学时的情境进行预测,并且能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能力来去进行课堂上的重点与难点的规划,不仅如此,还要想到学生们在上课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提出什么样古怪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出相应的解决政策。就比如说,教师在教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时,由于自己准备的不充分,再加上学生们知识储备的不足,从而就导致了学生们接受能力降低。另外,在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第一次接触到历史这门学科时间,历史知识储备不足,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了,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教师需要通过反思来实现教学流程的转换,要学会和学生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去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使教学设计更加的有效。
2.课堂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主要通过教师上课时的效果和学生们的接受程度来验证。课堂反思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接受程度以及突发性的一些问题,对之前的教學设计和教学流程进行临时性的改变,进而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更加直接地体现出教与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课堂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们的神情、动作和注意力集中情况,进而去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同时,还要将自己本身的知识储备和现实的课堂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们更加快地接受所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课堂临场反应和掌控应变能力无疑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比如,《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的内容,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开始从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起点。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反抗侵略、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教师在教授鸦片战争相关内容的时候,由于积贫积弱的大清王朝腐朽统治,闭关锁国的落后治国理念,使得中国落后于西方而不自知,被洋枪洋炮打开了国门,课文中叙述了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学生的情绪会出现波动,既有对于国人的不甘,又有对侵略者的愤恨,教师必须及时加以引导,要明确的阐述鸦片战争前后的国际国内背景,也要交代战争的导火索,可以应用影视资料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就能够使课堂上的气氛更加的活跃,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生动形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偏差和一些超出老师预期范围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厚的知识储备来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保证上课之前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流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因此,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所有注意,时时刻刻的去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对于那些出现在课堂上的一些突发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应对,保证授课过程不会出现停顿,使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3.课后反思
上完一堂课并不代表万事大吉、完成任务了,课后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课后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反馈,对整个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重新加以思考。教师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可以形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判断,进而去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所产生的问题来进行有效的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课后反思,最终实现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文艺复兴”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文艺复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学生的回答可能比较浅显而不深刻、散乱而无条理,很多学生仅仅看到一个个孤立的文化艺术作品的诞生,而没有想到文艺复兴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解放,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文化艺术的复兴,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的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从时间上看,距离今天太久远,从内容上看,似乎跟同学今天是生活关系不大,同时也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太少和思考方式的束缚,学生还没有能力去思考到思想层面这些深层次的内容,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时,就需要教师去根据上课时的发现来进行反思,去主动的寻找问题的根源,并且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上课时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提升,这对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endprint
三、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1.“教”的反思,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采用反思性教学方式就是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也较多,这些历史知识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从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如果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学习效果就很难得到提升,这一逻辑关系在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非常重要。
例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工,每个学生或小组收集不同的方面,有的学生收集人物背景,有的学生收集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意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教材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通过同学们自己收集治疗,学生会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对于教师提问的一些比较活跃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很好的回答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学”的反思,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经常反思教学,也会带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经常性的反思就会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提高对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兴趣。学习历史不是说把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进行了解,学生还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遇到难题学生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寻找解决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这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程的时候,学生对于这个事件的了解只是片面的,多数学校在学习新课之前也没有对该事件进行详细了解,如果教师提问: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分析,原因是学生对許多事件都不够了解,也回答不出所以然,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整理,引导学生去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原因、发展情况,教师积极加以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和学生一起探求问题的答案。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师在进行初授课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反思性教学就是目前历史教育效果比较好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课,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课堂知识,反思性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传统年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也带动了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时候,学生也在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反思性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2] 杨利芳. 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 河北师范大学,2014.
[3] 马静波.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 中华少年,2015(19).
[4] 吴火灵.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 新校园(阅读),2015(7).
[5] 何成刚.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分列不如综合[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9).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