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实践思考
2017-12-16焦莉
焦莉
近年来,国家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改中重要的改革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及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渗透生成性教学理念,通过展开弹性的教学预设,发掘并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增进师生间交流,生生间互动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展开弹性的教学预设,统一预设生成
何为预设?常言道,理论是实践的前提,那么预设便是生成的前提。目的性,计划性和意识性是预设活动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开展弹性的教学预设,制定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各个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俗易懂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学过程。实施新课堂改革教学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产生了本质的改变。传统教学课堂,大多习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渗透生成性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宛如融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为课堂增添生机。与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相比,弹性教学情景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互动,对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师讲解到Word相关内容,对于Word排版,可以采用开放式讲解,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问题只有一个,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有多种。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然学生有个人想法,为何不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大胆思考呢?所以,教师授课时,不需要将复制,粘贴等操作步骤过分详细讲解,更不要将操作步骤固定了,导致学生思维的局限。这些简单的操作手法途径不只一种,复制(Ctrl+ C),粘贴(Ctrl+V),全选(Ctrl+ A),既可以使用鼠标操作,也可以使用快捷键操作。
二、利用有价值生成资源,激发学生热情
教学的过程不单是教师授课的过程,也就是说,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需要学生的参与,师生间的配合是教学顺利开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听讲,还要积极的思考,沟通交流,既要敢想,又要敢说敢做。通过大胆思考,勇于表达,把思考的内容,得出的结果分享给同学、教师。一方面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得以锻炼;另一方面,善于表达自我、把内心所想表述出来、与他人思维碰撞产生火花的同时,给自己一个纠正自我错误的机会。表达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错误生成的过程,如何對待学生学习探索中产生的错误信息,这是教师需要正式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无论学生给出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采取表扬的态度。对于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予以肯定,通过对比,选择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但是切记不能否定其余的方法;针对思维偏差的学生,教师不可打断学生发言,耐心听完其表述,指出不足点,予以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善待错误回答,认识到其可用性,价值性尤为重要。教师趁势利用错误教学资源,及时纠正学生思维并加深印象。
例如,在ppt讲解时,ppt的当前播放和从开始播放,教师介绍其中一种播放的处理方法,先按Esc键,返回大屏幕,接着鼠标操作,选择当前播放或是从开始播放。此时,有学生提出新的播放途径,按住shift+F5,实现当前播放按住F5键实现最开始播放。相比鼠标操作,快捷键操作便更为方便,教师此时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
三、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巩固生成效果
开展教学评价是生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成果的反馈。通过教学评价,反映出教学情况,根据反映出的教学情况,教师及时改善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就以往的情况来看,传统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手段过于简单单一,一味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从而出现本末倒置的趋势。融入生成性教学的初中信息课堂,讲求评价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致力于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学科发展。明确评价主体是学生,围绕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兼顾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作品和学生的评价,站在公正的角度展开评价,保证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开;注重评价的全方位性,对于作品,应该从多个角度开展评价,如作品包含的知识,运用的技能,表达的情感,体现的价值观等方面;因材施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贯穿的教学理念,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酌情考虑,予以合适的评价。比如面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可以稍微严格,而面对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更多是要给予他们鼓励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
总之,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重要的教学理念,事实证明,生成性教学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成性教学渗透初中信息教学的课堂,为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飞跃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教师正确认识生成性教学的意思,明确教学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指标的同时让学生的能力真正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教师发展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