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研究
2017-12-15范荣华
范荣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法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等都具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学科运用所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语文;运用研究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则可以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趣味教学法的概念
趣味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的去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同时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系统的加工,进而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法可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下学习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未能重视趣味性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若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知识是会很被动的。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是不可能持久的,并且效果也会很低。许多教育学家都一直在强调趣味性原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趣味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坚持趣味性原则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去收获成长。
(二)教法单一,忽略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任务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一些小学语文学科的班主任。这就存在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来进行教学的,忽略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体验也会变得很差,进而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情景化教学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有限,同时他们对待一些新鲜事物会格外好奇,所以在课堂上让教学内容情景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精心的去设计教学过程,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有目的的去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被情景化和具体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更直接的视觉与听觉来快速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变得更加集中,学生的兴趣也会被得到激发。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半瓶水和一些石子,同时根据文章中烏鸦所采用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学生就可以更加直观的去理解乌鸦的做法,这样既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下接受知识,语文水平能够得到快速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去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课堂上情感传递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快速的调动学生们的情感。例如:在《鸟的天堂》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鸟的相关图片视频以及声音展现给大家,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和音乐来感受鸟的天堂,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和谐美好,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会觉得语文课堂是非常美好有趣的,这样的学习氛围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
(三)角色扮演,进行朗读
朗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多次朗读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若一直采用这种重复朗读的教学方法,务必会让学生感到厌倦。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体现出教学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爱上语文朗读,爱上语文课堂。在进行角色扮演之前,教师必须要对文章进行充分分析,研究角色扮演是否能够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及要求。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最后各组推选出自己一名组员再全班性的进行朗读。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感觉课堂更加有趣生动,也更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教学能力,要善于运用趣味性教学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成为一门学生热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陈燕飞.新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8(08)
[2] 韩学红. 小学语文学科“慧语文”网络课程的范式构建与校本实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7(12)
[3] 刘玲玲. 充分盘活图文 充实语文教学——漫谈图文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正强化作用[J].华夏教师. 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