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12-15镇泽红
镇泽红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和早期干预组,每组35例。常规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早期干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1);两组之间比较,早期干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1);早期干预组肩痛、肩手综合征、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继发功能障碍发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055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0-0110-02
脑卒中是各种血管源性病变引起的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1]。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高,预后比较差。据统计,存活者中大约只有10%的患者能恢复至接近正常,50%的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其中1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2]。研究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得以重塑,减少卒中后继发性损伤,改善患者预后[3]。为此,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对35例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2)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首次发病;(3)发病前生活能自理;(4)病情稳定,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排除标准:(1)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患者;(2)短暂性脑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不能有效配合患者。将所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干预组和早期干预组。常规干预组患者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4~71岁,平均(62.85±5.82)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10例。早期干预组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52~73岁,平均(62.40±6.54)岁;脑梗死21例,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执行各种治疗,进行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做好皮肤、呼吸道、泌尿系统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早期干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介入时间 查证文献并结合临床,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48 h不再进展,GCS评分>8分时,即可介入康复治疗和护理[5]。
1.2.2 护理内容 (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强调早期康复能最大可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说明负性情绪对脑卒中预后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自主调节情绪。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安慰、鼓励、激励,减轻其负性心理。理解患者焦虑、烦躁情绪,耐心解答疑问,认真聆听倾诉,释放其心理负担。鼓励家属陪伴,肯定患者的家庭地位和社会价值,增强其进行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责任性。心理护理要贯穿康复护理始终,时刻矫正患者不良状态,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由临床医师、康复治疗师和责任护士共同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卧床期护理要注意良肢位摆放,患侧上肢处伸展位,下肢处屈曲位。有条理地按摩患者全身肌肉,2~3次/d,15~30 min/次,防止肌肉萎缩。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先健侧后患侧,先大关节后小关节[6],运动幅度根据四肢各关节功能逐步增加。关节被动运动2~3次/d,15~30 min/次。协助患者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之间更替。根据肌力改善情况,逐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指导患者床上坐位平衡训练,从坐位30°开始持续5 min,逐渐过渡到坐位80°持续约30 min,1~2次/d。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避免发生意外。患者适应后,可进行坐站转换训练、站立平衡训练,1~2次/d,15 min/次。锻炼1~2周坐稳后可逐渐进行行走训练,1~2次/d,15 min/次。进行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时,需由护理人员或家属专门陪护,避免摔伤。(3)语言功能训练。口语和听力理解的康复训练是护理的重点[7]。失语症者应用失语症刺激法,构音障碍者强化舌唇运动训练以改善构音状况[8]。鼓励患者与护理人员、家属交流,可借助手势、写字、表情等方式完成双向交流。训练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保持热情,不断尝试,不断鼓励,逐步提高患者语言表达力。(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个体化训练。患侧上肢功能及手指技能是训练重点。根据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指导患者用健手带动患手或用患手完成刷牙、洗脸、进食、穿脱衣服、洗澡等日常生活动作,2~3次/d,20~30 min/次。教会家属正确的训练方法,鼓励他们参与,以便康复锻炼在出院后得以延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情况越好。endprint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早期干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1)。干预后组间比较,早期干预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继发功能障碍比较
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12周后,两组都有患者出现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足内翻等继发功能障碍。其中,早期干预组肩痛、肩手综合征、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挽回了大量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但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部分神经元再生,防止废用综合征产生[9],最大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临床实践中,要把握好康复的介入时机,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48 h不再进展时便可开始。由于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3个月内活动能力下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消极情绪[10]。早期介入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树立正向情绪,改善认知和行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通过良肢位的摆放、按摩、翻身、关节被动运动等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后遗症的发生。干预12周后,两组都有部分患者出现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足内翻等继发功能障碍,但早期干预组肩痛、肩手综合征、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根据患者肢体功能状况,指导患者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换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干预12周,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这说明康复训练能刺激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代偿和功能重组[11]。干预后组间比较,早期干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1)。说明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语言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交流,有利于患者改善负性情绪,融于社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判断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重要指标[12]。根据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有步骤的训练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逐步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干预后,早期干预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1)。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继发功能障碍发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
参考文献
[1]许湛珠,王彩云,阮华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2):265-267.
[2]季智琴,陈琦,黄爱玲.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J].全科护理,2013,11(8B):2121-2122.
[3]张通,公维军.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重要性[EB/OL].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4):25-26.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9(6):381.
[5]方红群,许义芳,刘晓娟,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ADL影响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2015,23(4B):73-74.
[6]余珂.早期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1):139-141.
[7]杨秀伟.脑卒中致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24(4):69-70.
[8]黄丽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19):4038-4040.
[9]汤春玲,范咏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4,34(5):582-583.
[10]赵越,张晶,王晓羽,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EB/OL].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4(6):12-18.
[11]凌玲,黄志玉,陈世利,等.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学,2015,41(4):292-294.
[12]张玉霞,温兴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20(4):110-111.
(收稿日期:2017-0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