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教师综合与结合能力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15黄少聪

职业·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

黄少聪

摘 要:在技工学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等于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只是为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些手段或步骤。教师应加强综合、结合能力的运用,努力做到“三个融合”、实行“三个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机械专业技术知识更易学更易懂,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类课程 综合能力 结合能力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中机电类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上好机械类课程,如何让学生对机械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变得容易,是机械类教师应当深层次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13年,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一位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机械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综合和结合能力。综合各种教与学的因素、各类相同或不同的教学信息和结合实际进行机械类课程教学是按教学规律办事所需的教师基本能力,在技工学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综合能力并不是知识简单的相加,应是一种创造,正如一台汽车并不是由齿轮、传动轴、排气筒、轮胎、方向盘等简单堆砌在一起一样。综合能力更是一种创新。例如日本人在20世纪60年代生产的“大型高炉——氧气顶吹转炉——连续轧钢”的冶炼技术,日本技术工程人员是把法国的高炉吹重油技术,奥地利的氧气顶吹冶铁技术和美国的带钢轧制技术等当时6种先进技术进行吸收,综合后创造出新的钢铁冶炼技术。综合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功夫。一堂好的机械类课程,应是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提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术技能,把学生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与相关联系的文化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指出一种让学生易学易懂的学习方法,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应当具备这种能力。

如果说综合能力是职业技术教学中的基础,那么结合能力则是职业技术教学中的关键。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小蜜蜂们不停地想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不会结合实际情况,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是光线最明亮的地方,蜜蜂才灭亡的。实验结果显示:理论不结合实际,把已有局部经验绝对化是行不通的。

要上好一堂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课程,努力提高机械类教师的综合和结合能力,必须达到“三个融合”和实行“三个结合”。

一、达到“三个融合”,提高机械类课程教学综合能力

1.备课与学生融合

如何上好机械类课程?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备课是对一堂课教学的设计,是能否成功地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要做好备课工作就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独辟蹊径。教师在上课前,若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即使是把课堂内容设计得再好,实例选择得再精,再有代表性,也等于是抓了“目”丢了“纲”,因此备课最先要做好“备学生”,必须解决的就是了解当前要上课班级学生的情况。一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认知信息,在平时授课时对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要做充分的了解,如学生的机械制图的识图、绘图能力如何,数学的基本函数的计算运用如何,有无进行了相关机械制造实习情况等等。学生在学习中的细节,教师都要考虑,再综合当前课程内容去备课,才能备好真正的“内容有学生”的课。教师应注重平时通过课后小结,多听学生心声,多思考学生反馈的意见,找出合理化的应对教法。二要归纳综合、深化课程内容。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传授、不能只是做个“传声筒”,而要把握课程的内容与重点、难点,同时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层次教学备课,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站在学生的学习视觉,从教师的自身成长和学生学习过程来审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索,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力求形成各自特色的机械类课程的备课方式,使到教学内容能够深入浅出,形象讲解、通俗易懂。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和感知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摸准学生的“脉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对症下药”。

2.主体与主导的融合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是主导的作用。在设计好的课程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融合。通常说的“学本领”寓意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到本领。在设计的课程教学方案中,以学生主体学习来考虑。教师应当循序诱导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如在机械类实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示范教学为重点,教师在实习场地的巡视指导是关键。在学生实际操作中,通過不断纠正每次学生的错误操作来促进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例如在钳工锉削教学中,如何锉削平面一课,笔者采用示范讲解锉削姿势方法,如何控制锉刀的直线运动。在示范教学后,找出一两位学生来做示范练习,然后及时把学生示范练习中存在的不足向学生讲解,指出他们常犯的错误操作,让学生知道锉刀运用其实是靠保持运动中杠杆平衡的原理,来体会左右手使用的力度,这样往往使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彻。此外,利用生产中的一些实例讲解,指导学生技术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以促进形成学生的技术经验有很好的帮助。

3.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融合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所应达到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知识。完成了教学中一系列任务并不等于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只是为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些手段或步骤。教学目标应有精确的表述,每门课程都应有课程目标,每一堂课都应有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每门课程可由大目标制定出各阶段的小目标。课程的教学任务可分为几个阶段的任务,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都有应具体的子目标,可分步去实施。教师作为要达到教学目标的实施者,作为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应保证各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应达到各个子目标的完成,最终完成大目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定义好实现目标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或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然后把教学目标转换成学生的行为目标。在机械课程类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制图的能力,教学任务有机械制图的绘制与识读基础、机械制图的表达、图样的识读、计算计辅助绘图基础等。教学任务是通过分阶段去完成的,通过使用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去绘制基本体的视图,计算机绘图的使用等行为目标的实现,以完成教学任务,来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endprint

二、实现“三个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实际教学中,尚有众多机械类教师未能做好这个“结合”。机械类专业技术课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若不把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筆者在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时,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实践是少不了的,只在理论课教室里讲,是讲不好这类专业课的。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较少,认识未能到位,感到很难学,甚至觉得乏味。可以让学生到金工车间去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通过拿材料来敲一敲,听一听,感受不同的材料敲击时发出声音的不同,以声音的不同来区别金属材料的软硬程度,如弹簧钢板等含碳量较高的材料在敲击时的声音是那么的清脆,45#钢等含碳量较低的金材敲击的声音是如此的低沉等。另外让学生通过拿材料在砂轮上磨一磨,通过观察不同的火花来判别材料,如低碳钢等含碳较少的金材磨出的火花少而长,颜色呈橙黄带红;高碳钢等较硬的金材磨出来的火花多而短,色呈橙红等。实践证明,类似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这样的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理论课,理论结合实践活动去教学,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用眼去看一看,动脑去想一想,通过实践去领会理论知识,这样的课堂,当然会受学生的欢迎。机械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备课上要在了解实际、结合实际方面狠下工夫,认真思考每门课、每节课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去讲解,结合实际让学生领会理论知识点,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另外,如果教师对所要授课的内容不知道受什么理论观点来指导,对所授的课要阐明的内容心中茫然,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结合,如果硬要结合,那只能是“拉郎配”,这样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是显然的。

2.教学策略与教学材料相结合

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如何去实现拟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讲究教学策略如何与教学材料的结合运用。所谓教学策略就是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项作业的要求和掌握某项专业知识技能而设定的总体计划。心理学指出,“困难过大或过小,一般会削弱人的意志行动,中等程度或中等稍上一点的困难程度,容易激发起人的意志行动”。所以在拟定教学目的时,应以“跳一跳,摘得果子”来考虑,应着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制定,不宜订立太高或过低。教学策略可以以课时计划或是以媒体材料的编写说明的形式出现,制定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教学活动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材料是指用于传递教学事件的印刷品或其他形式的媒体资料。教学材料在实施教学策略过程中为教学目标而适用的材料。当然,教学材料的选用一定要确保中心概念、方法、主题或内容体系不致被曲解;教学材料的选取应着重于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在课堂中互相交流,支持教学的学习过程。教学材料内容可以是一些工作经验总结、一组数据、一个相联系的故事或一本说明书等,有利于学生交流的信息或数据都可能成为教学材料。把这些教学材料整理成为一个数据库,类似装在超市货架上的物品,结合教学策略的需要去取用教学材料,犹如按照需求在超市货架上取物品一样,有选择性地采用有关教学材料,通过教学材料、收集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式,再实施新的授课方式,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外校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

在对外开放的今天,无论是何单位何部门何地方,都应该学习外地、外校的成功经验,职业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教师教学工作中,通过到外校听课、参观等,常常也会参考和借鉴外校经验,但是绝不能照搬硬套,要结合自身实际,取其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消化吸收,创造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方式。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上课特色,想要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学生的技术技能素质,应对本校教学课堂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有个性教学特点,对照本校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及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针对性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能进一步发挥个别,能更好联系整体。找到结合点能创造出个性,结合就会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全国五十所师专协作编写.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1983.

[2]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鲁洁.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

[4]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省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湛江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课堂、实验、竞赛综合能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情趣化教学让小学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掌握语音知识提高学生听力训练效果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策略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交叉学科下高中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