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学教师发展与提升路径
2017-12-15冯菲菲
冯菲菲
摘 要:文章以ESP角度为切入点,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关键词:ESP教学;商务英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2-0067-02
基于ESP视域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增多,许多学校开始将商务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用到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商务英语旨在培养以英语为主体,以经济和法律为两翼的复合型人才。据此,我们不难看出,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比较特殊,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和实际的商务操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工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中正式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名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或会计师等[1]。“双师型”教师应该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社会角色。“双师型”教师强调专业技能的传承和应用。
二、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院校近四百所,各大院校在课程设计方面采用了多样化的形式,但知识面的涵盖范围差异不大。各院校的课程设计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诸如外贸口语、外贸函电、英文报刊宣读等方面的传统课程。第二类是诸如国际贸易实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开设总体上欠缺系统性,知识比较零散,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作为特殊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教学应该与普通英语教学区别对待。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应体现出商务的特色。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时代,正在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但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内容的转变。
三、“双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要调整教师结构,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2]。通过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薪酬激励、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由此可见,“双师型”的教师发展是大势所趋。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教师势必面临自身事业发展的瓶颈。英语教师的转型势在必行。
国内的“双师型”教师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多集中于各高专职院校,研究内容涵盖了高职英语教师团队的现状、“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双师型”教师的评价等方面。同时提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对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
第二,大力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需求机制。
第三,營造开放宽松的用人氛围,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用人机制。
第四,建立“双轨制”的高职高专教师资格评审制度。
高专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建设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提供很多借鉴,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英语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情。
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公共英语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很多院校已经开始缩减大学英语的总体课时量,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对英语的需求。社会各界对英语教学的指责铺天盖地。章振邦教授指出:“我国英语教育的问题是普通英语教学太长,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高校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怎能要求学生毕业后在需要专业英语的工作岗位能够愉快胜任?”[3]大学商务英语教学就是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的产物。商务英语教学如何开展,课程如何设置,教材如何选取,教学内容如何细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都取决于教师的业务素养。所以,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成了很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提出了三种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团队合作模式、自我发展模式。
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提高公共英语教师的“双师”能力。
第一,校际培训模式。省内的相关院校可以联合起来,兄弟院校间相互学习。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提升空间。也可以组建国内、省内ESP专家宣讲团对广大ESP教师进行“双师”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特点是易操作、成本低、收效快。校际培训可以采用教师自愿申请,学校选派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主参加相关培训,产生的费用由学校全额或部分报销,以提高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学术互助模式。广大ESP公共英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科研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学术互助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校际学术互助和校内学术互助。校际学术互助顾名思义即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学术合作。目前,校际之间的学术互助大多是教师与教师间私人关系促成的较多,且档次及效果甚微,官方出面促成的高水平学术合作很少见,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术科研界限分明,缺乏沟通。而高水平的教科研项目往往是仅凭一校之力难以申请。如若校际学术合作能够长期有效开展,无疑为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的提高雪中送炭。校内学术互助主要是指各个相关学院教师间的学术合作。如外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可以合作申请教科研项目,学院之间的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以提高教科研能力。学院与学院间的学术互助还可以有效缓解学院内部教师间的竞争压力。endprint
学术互助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学校以及各二级学院的相关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广大教师的全力配合。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术互助小组定会大大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凝聚力。
第三,校企合作模式。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应该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大教师应顺应形势发展,积极寻求自我提升的途径。国内大多数高校的ESP英语教师的工作经历是从学校毕业又直接到学校工作的过程。中间无任何社会实践的环节,所以教师缺少行业经验。脱离岗位到相关单位,如商务局、旅游局、酒店、外事办等部门进行培训或实习是“双师”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第四,教师互助模式。由相关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合作进行授课,共同完成教学的计划与组织工作。英语专业本身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或教师只是精准地掌握了一门语言,但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商务英语教学涉及很多诸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很难将这些知识讲得细化透彻,大部分的讲解也只能是浅尝辄止,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相关专业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方面无可挑剔,但绝大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尚有欠缺,无法进行英文授课。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可以弥补相互知識的欠缺,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这种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又存在一些弊端,诸如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无法做到为每个班级的授课配备两名教师。两个专业教师集中备课时间也是一个较大的难题。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配合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英语教师自身的“双师”发展至关重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第五,教师评定模式。“双师型”的教师评定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评定条件的价值取向是教师构建业务素质、科学研究的指挥棒。所以,学校应该正确地把握教育规律,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双师型”教师评定的办法。如,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的证书、教师考取的资格证书等可以在职称评审中给予肯定,相关的资质证明可以等同于2篇发表的科研论文或等同于一个省级科研项目等。这样可以让教师的“双师”之路无后顾之忧,教师可以将有限的精力投入无限的“双师”发展之路。
国内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研究层出不穷,但针对公共英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较少。通过本文的论证,以期为广大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提出适合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的“双师型”模式,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迅速提高,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同时对“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科研发展、ESP教学的研究内容等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英语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注重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调查研究一线教师的需求,学生的需要以及用人企业的要求,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地体现广大教师、学生和用人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总之,商务英语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自己,“双师”之路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 学,2005,(3).
[2]彭民璋.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J].高教论坛,2006,(5).
[3]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 [J].外语界,2011,(6).
[4]叶兴国等.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外 语,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