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英语类赛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7-12-15赵志刚
赵志刚
(广州航海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全国性英语类赛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赵志刚
(广州航海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大型全国性英语类赛事中,翻译类赛事占了半壁江山,口语类赛事居第二位,阅读和写作赛事仍在起步阶段,综合类赛事发展迅速。英语类赛事呈现出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越来越强,品牌化与多元化日益明显的趋势。这些现象都反映出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昭示着我国英语类人才的培养应向特色化和多维化方向发展。
英语类赛事;现状;发展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学科竞赛的成绩是学校综合实力和知名度的体现[2]。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明确指出要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3]。这些都说明了学科竞赛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本文所探讨的英语类赛事是指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群体,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为主要目的的赛事。英语类赛事在国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大学生展示英语技能的平台,是增强大学生自信与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催化剂。更为重要的是,英语类赛事作为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手段,起到了对全国各类高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的作用。然而,国内对英语类赛事的研究仍比较单一,不够充分,以往的研究主要专注单项比赛,如翻译比赛[4-5]、演讲比赛[6-7]等,或探讨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8-10]。这些研究形成了一定的范式并取得了某些成果,但以全国性英语类赛事作为整体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研究尚不多见。英语类赛事的发展现状是否符合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竞赛规模和竞赛体系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判断。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英语类赛事为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外研社杯”系列的全国英语演讲、英语写作、英语阅读比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大学生英语辩论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CASIO杯翻译竞赛,国际口笔译大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ETTBL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译国译民杯”翻译大赛,“语言桥杯”翻译大赛,“《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新东方在线英语口语大赛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方法通过查阅上述赛事的官方网站,利用搜索引擎、图书馆等查阅、收集以下资料:(1)上述赛事的发展历程,包括创办时间、主办方、目标群体、历届赛题及获奖名单;(2)中国知网、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万方等大型数据库中有关各项赛事的研究论文。对获取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度阅读与条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研究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星对全国部分高校进行题为《全国性英语类竞赛影响力调查》的抽样网络问卷调查。我们于2016年4月至6月,对广州大学、广州航海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发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6份。
3.语料库分析法
本方法以各项赛事的赛题为语料构建英语类赛事语料库,由口语、演讲、写作、翻译、阅读等五个子库组成,并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 3.4.4进行词表与关键词表分析。
二、讨论与分析
(一)英语类赛事的发展概况
1.英语类赛事类型
1986年《中国翻译》杂志举办的青年“有奖翻译”活动应该是我国最早的英语类赛事。此后,国内英语类比赛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本世纪以来,国内英语类赛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迄今为止,大型全国性英语类赛事已达20多项。从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角度来看,各类大型全国性英语类赛事涉及政府机构、英语类教指委、英语类协会/学会、高等院校、公司企业、报纸杂志、互联网站等,可大致分为四个类型(见表1):
表1 英语类赛事类型
如表1所示,大型全国性英语类赛事的组织呈现出行政为主导作用的特征,这些赛事有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以及专业团队操持,为参赛院校和学生提供了较好的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对英语学科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高校主导式是高校由内而外自发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尝试,而企业主导式则是由外而内倒逼高校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这两种方式本质上是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差异在以谁为主,只要两者都走在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这条正确的道路上,其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2.英语类赛事内容
王家义、张建明、张从益、杨永和指出,实践教学项目涵盖五种能力的培养,它们分别是:语言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语言转换能力(口头翻译能力、书面翻译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学术写作能力)、话语分析能力(语法阐释能力、文本辨析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文书工作能力、专门业务能力)[11]。英语类赛事也基本上是对这五种能力的考查。
英语类赛事的内容可分为五大类:翻译类、口语类、综合类、写作类和阅读类。其中翻译类占了52%,其原因一是赛事的组织上相对简单,二是社会对双语人才的极大需求,三是翻译本身形式上可分为笔译和口译,从内容又可细化为不同的行业。口语类赛事居第二位,说明人们对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视。阅读和写作属于起步阶段,其潜力不可忽视。这五类赛事在英语类赛事中所占的比率见表2。
表2 英语类五大赛事类型比率
就比赛的内容而言,本文以收集数据比较齐全的“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CASIO杯翻译竞赛,“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为例,将这些比赛的语料分别建立子语料库并运用AntConc 3.4.4根据相关语料构建关键词表,各项赛事的前10个关键词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演讲类和翻译类赛事的主题是有差异的。演讲类赛事的关键词集中在global/globalization,cultural,internet,clashes 等,其主题关注的是全球化、中西文化差异、冲突以及互联网等,说明这类赛事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等特点。而两大翻译赛事的关键词聚焦在literature/literary,architecture,author,books,generation 及大量人名、地名,这反映出翻译赛事偏重文学、地理的特点。而“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的前10个关键词中有六个直接反映了法律这一主题——law,court,legal,case,judicial,jurisdiction。由此可见,赛事的多样化和专业化是当前的主流。多样化既体现在赛事类型上也体现在同类赛事所细化的不同行业上,后者也是赛事专业化的旁证。
表3 部分赛事历年比赛关键词表
3.英语类赛事数量的变化
英语类赛事的30年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创始阶段(1986-1996)。这一阶段是英语类赛事的初创和探索阶段,主要是翻译类、口语类赛事,大型全国性赛事有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和“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两项;第二阶段为稳定阶段(1997-2006)。这一阶段大型全国性英语类赛事稳步发展,在赛事类型和数量上均有长足发展:“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语言桥”杯全国翻译大赛、CASIO杯翻译竞赛等是这一阶段的代表;第三阶段为创新阶段(2007-现在)。这一阶段各类赛事数量迅速增加,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新东方在线英语口语大赛、国际口笔译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译国译民杯”翻译大赛、“语言桥杯”全国高校笔译邀请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ETTBL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等强势登场。
(二)英语类赛事的发展趋势
1.赛事的专业性越来越强
目前,英语类赛事正处于创新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英语类赛事所关注的英语应用能力较之前更加强化,增加了写作类、阅读类和实践类赛事;二是赛事的内容由普通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拓展,出现了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赛事,说明社会对英语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专业化。
2.赛事的品牌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上述赛事中以“主办方+赛事内容”方式命名的赛事有18项,仅有3项以赛事内容命名。以现有赛事为基础,逐步扩大品牌范围占领各个细化的市场,已成为英语类赛事的一大趋势。比如,“外研社杯”最初的赛事是1997年开始的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大赛,随后2002年开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截止2015年已成为包含辩论、演讲、写作、阅读四大英语类赛事的品牌。2016年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强强联手,推出“‘外研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其目标群体也由高校学生逐步扩展到中小学生,实现了全面覆盖。另一个趋势是有特色和共性的校本赛事逐步向区域性赛事、全国性赛事演进,如“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前身是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历时11年的品牌赛事,现已强势进军全国。
3.赛事的实用性越来越强
比赛的内容最初文学性(如翻译)、校园性(如演讲、辩论)比较浓厚。随着社会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比赛内容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其社会性日益明显。发展到今天,适应创新创业、全人培养的目标,各项赛事的比赛内容也更具实用性,如商务英语实践、商务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翻译等。这些赛事促进了全国高等院校在英语类人才的能力培养思路上从语言能力向交际能力、从单一技能向多重技能综合的转变。
4.赛事形式的创新性越来越强
上述全国性赛事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赛事建有专门的网站,有三分之一的赛事启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提供赛事微信服务。这些新媒体在赛事中的介入和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比赛选手的参与难度,便于比赛译文的网络提交,口语、演讲比赛的网络海选等,使得这些赛事的参与度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三)影响英语类赛事发展的因素
为调查大型全国性英语类赛事的影响力及高校学生对这些赛事的认知,我们进行了《全国性英语类竞赛影响力调查》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赛事类型、赛事内容和赛事品牌等是英语类赛事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图1可以看出,行政主导式赛事的知名度最高,其次是企业主导式,再次是行会主导式,最后是高校主导式。就赛事内容而言,翻译赛事频繁,说明翻译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导致人们对翻译赛事的关注度分散,结果翻译类赛事的知名度没有超过受访人数的50%。而写作类赛事后来居上,占据榜首,其原因或许是此类赛事仅有这一项以及外研社的品牌知名度较高。同理,阅读类比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口语类赛事整体知名度颇高,居第二位。综合类赛事因新、旧赛事交叉,位列第三。从品牌知名度角度来看,“外研社”、“CCTV”、“21世纪”不负众望,高居榜首。
图1 全国英语类赛事知名度调查结果
结语
英语类赛事的风起云涌是大学生、高校和社会合力的结果。大学生需要这样的舞台来检验和展示自己所学,高校需要这样的擂台来交流和促进教学改革和探索创新路径,而社会需要这样的平台加速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与社会需求的接轨。英语类赛事从最初的翻译类赛事发展到目前包括翻译、演讲、辩论、写作、阅读、实践等多头并举的格局,呈现出行政为主导,行会辅助,高校和企业联手的特征。英语类赛事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赛事的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越来越强,赛事的品牌化、多元化日益明显。这些都反映出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专业性,要求我国英语类人才培养向特色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1]赵足娥,李彤,张林微.基于学科竞赛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47.
[2]朱凤梅.宁波市本科院校英语类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现状调查[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4):10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S].2007-01-22.
[4]韩竹林.我国英汉翻译比赛现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0):135-136.
[5]吕立松,穆雷.国内翻译竞赛综述[J].上海翻译,2013(3):25-29.
[6]韩荣.新媒体背景下的英语演讲竞赛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154-156.
[7]江晗.论多模态视野下英语演讲比赛的发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88-190.
[8]商应美,仇云龙,牛鸿生,等.高校英语专业“全方位进阶型”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基于广义的知识观[J].现代教育科学,2011(3):131-133.
[9]徐泰力.依托学科竞赛促进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发展——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4):74-79.
[10]朱凤梅.宁波市本科院校英语类学科竞赛体系构建现状调查[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4):103-108.
[11]王家义,张建明,张从益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及其体系设计研究[J].外国语文,2010(6):137.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English Contests
ZHAO Zhi-g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725)
The nation-wide English contests a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namely administration-oriented,English association-oriented,higher institution-oriented and enterprise-oriented.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ranslation contests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all English contests,oral English contests take the second place,reading and writing contestsare in their early phase and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ntestsare emerging.There i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f professionalism,practicability and innovation in English contestswith diversified branding.Thisreflects a varied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demand,which in turn drives the English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owards multi-dime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English contests;statusquo;development
G646
A
1674-831X(2017)05-0060-04
2017-06-08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1106006);广州航海学院创新强校项目(2013D06,2015D007,2017JA05)
赵志刚(1975-),男,山东武城人,广州航海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ESP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