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享社会:广东的选择

2017-12-14

岭南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粤东珠三角公共服务

肖 滨 丁 羽

(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2.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构建现代化社会体系的广东探索· 主持人:肖滨教授

【主持人导语】改革开放至今已近四十年,广东作为改革的排头兵在经济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然而,伴随着广东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其在社会体系建设中的短板日渐凸显,有必要深入反思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寻求社会体系建设的创新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对广东发展做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广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担当,也为广东寻求社会体系建设的创新之道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此,探索构建适应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社会体系显得非常必要。在我们看来,均衡的共享格局、有序的公民参与和社会稳定的治理体制共同构成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社会体系,三者相互支撑、紧密关联,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体现在:建立均衡的共享格局直指广东当前资源共享不均衡的客观现状,而有效改善这一不均衡状态则离不开公民有序的社会参与,由此集民意以实现资源公正而合理的分配,同时,资源的共享与公民的有序参与需要社会稳定的治理体制提供切实的外在保障。

本专栏组织的三篇文章围绕上述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实现“共享广东”需要以行政改革为基础,不断吸纳和扩大公民有序的社会参与,经济上则依托财政改革,发挥二次分配的积极作用,逐步构建均衡的共享格局;其次,扩大公民的社会参与既要逐步扩展公民的政治权利,同时也要稳步提升公民的政治权力,以“双轨”并行路径逐步扩大广东公民有序而有效的社会参与;最后,广东社会稳定治理体制的建设需要着重加强疏导能力和规范能力,以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总之,构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社会体系需要三个系统间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三者合力形成的社会体系将为广东走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提供坚实而重要的保障。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享社会:广东的选择

肖 滨1丁 羽2

(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2.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持续优化成果共享机制,不断均衡社会共享格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整体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但各地区普遍面临发展成果共享不到位这一突出问题,由此对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稳定以及实现共同小康构成严重挑战。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区域,广东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面临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在经济成果、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方面共享极度失衡的客观现状,严重抑制了广东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广东有责任也迫切需求探索一条有效实现社会共享的路径,实践表明,“共享广东”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在深化行政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广泛听取民意;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二次分配均衡发展资源,推动经济共享与公共服务共享的均衡化。

共享广东;均衡发展;行政改革;社会公平

争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殷切期望,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有责任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匹配的社会体系,争当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不断开拓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前进道路,从现状来看,推进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秩序、均衡的社会共享以及有序的社会参与,三者彼此互为依托,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其中,构建均衡的社会共享格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对重新审视新阶段发展方式、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有着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其中,深入思考和领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我们着眼于广东发展中所面临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公共服务供给区域性差异等主要社会问题,进而寻求广东社会治理之“道”,建立“共享广东”,推动广东省各方面协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回顾广东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毋庸置疑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丰硕的发展成果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秩序所提供的外在保障,促使广东无论是在政治制度上的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扩大民众有序参与的方式;还是经济上的迅速腾飞,领跑全国;亦或科学、医疗技术创新,依托大湾区的集聚效应提升科技成果创新效益,均呈现有序发展的态势,但快速发展背后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广东的社会发展成果未能实现充分共享,尤其是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差异悬殊,在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问题,从稳定与共享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广东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为社会共享的推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共享格局的均衡程度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否,同样深刻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性,长期的地区差异必然引发社会不满,对社会稳定形成冲击,从而波及发展效果,因此,构建符合现代化需求的社会共享路径,既能够在实践层面寻求解决地区发展非均衡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也能从理论层面一定程度回应社会稳定与国家合法性建构的问题。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共享格局,既要在覆盖主体上推动“全民共享”,也要在内容上深化“全面共享”,因此社会共享的一端要抓经济和公共服务供给共享,加快推动共同富裕以及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的均衡发展,最大程度惠及普遍公民群体;另一端抓社会保障建设,不断扩大延伸社会安全网,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保护,两端合力实现全民全面共享,最终为个人、区域提供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依托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促进社会公平,进而保障社会共享格局的搭建和有效运行。

结合对社会共享的分析及广东治理现状来看,历届领导及政府意识到悬殊的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撕裂着广东的整体性,形成两极化的“两个广东”,面对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历届领导及政府均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非珠三角地区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而,现有对社会共享的投入较之于对经济建设的关注程度差距较大,政府对资源共享的重视程度不足,广东的实际发展与“共享广东”的目标仍有距离,针对这一客观现状,本文基于广东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珠三角及粤东西北的经济、民生等数据进行整理,试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前“共享广东”具有怎样的特点?2.哪些因素影响了广东共享体系的深化?3.如何进一步推动“共享广东”的建设?

二、广东社会共享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极度失衡的共享格局——“两个广东”。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历经了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全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从整体经济发展来看,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8年保持全国第一,已然将“蛋糕”越做越大,但不容忽视的是区域间发展差距巨大,凸出表现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悬殊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比,以2016年为例,珠三角占全省GDP的79.3%,而东翼、西翼和山区分别占6.9%、7.6%、6.2%,[1]共计占全省五分之一左右,悬殊的区域性发展差异直指“共享广东”的短板,珠三角的迅速发展和转型与粤东西北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将广东分割为贫富两极,“两个广东”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问题,尽管广东省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共享已有发展成果,推动非珠三角地区共同发展,但离实现“共享广东”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长期积累形成的区域差异对广东省未来整体发展造成潜在制约。

1.经济成果共享不均衡。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是推进“共享广东”建设的关键,然而当前广东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表明经济共享亟需深化,总体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突出,珠三角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一枝独秀,统计数据显示(见图1),不同区域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两极化现象明显,以2015年为例,广东珠三角地区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62982元,比东翼高出14748元,是东翼的1.31倍,区域间年平均工资收入的非均衡化,初步凸显出了经济成果仍有待共享。

图1.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①

图2.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进一步从四个区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常年保持较大差距,至2015年,珠三角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79元,粤东、粤西、山区则分别为21419元、21942元以及22059元,珠三角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粤东西北各地区的1.7倍左右,上述差异表明广东省内部发展分化严重,区域间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问题严峻。

2.公共服务共享不充分。均衡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有助于公民社会发展,提升民众生活水平与质量,而当前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公共服务供给区域性不均衡问题显著,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共享不足,非珠三角地区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诸方面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现有的成果共享效果不突出,以医疗保障为例,粤东西北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如图3所示,至2015年,珠三角医院数量约是粤东西北总数的1.6倍,而珠三角的医院床位则是粤东西北合计的1.8倍,具体至粤东西北地区的个别县市,则医疗资源更为紧张,如2015年潮州市年末常住人口为264万,而当年医院总数为仅23个,医院床位共计4058个,此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更为明显,珠三角地区的教育资源、交通网络建设密集程度远高于非珠三角地区,极其不均衡的资源分布迫切需要加强对粤东西北的投入,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提升地区民生质量。

图3.广东医疗基础社会对比

3.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落实“共享广东”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端,通过扩展延伸社会安全网络,使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全民共享社会福利政策。然而从广东城乡低保最低标准来看,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各区域间低保最低发放标准金额应适当调整缩小差距。如表1所示,2017年,被划归为一类的广州、深圳在农村低保最低发放数额上比粤东、西翼地区高出500元,进一步对比区域间城乡低保最低标准增长幅度,珠三角地区农村低保增长幅度均为粤东、西翼地区的2倍以上,社会救济区域性差距明显。

此外,户籍障碍导致大量常住人口难以享受社会福利。广东现有社会救济及福利政策主要针对的目标群体为户籍人口,根据2016年广东统计年鉴的数据,广东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为10849万人,户籍人口为9008万人,仍有1000多万无法享受福利政策,全民共享仍不到位。

综合上述广东共享发展的现状,一方面,已有共享内容不够全面,政府当前共享举措以投资建设公路、铁路、产业园等基础设施为主,居民收入、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共享相对薄弱,有限的共享内容为居民生活带来的改变不够显著,共享内容有待深化;另一方面,资源共享的覆盖主体所享受的效益区域性差距较大,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未能实现真正的成果共享,广东共享发展所暴露出的短板表明打造“共享广东”还要克服诸多挑战,需要在充分认识区域共享非均衡化带来的问题和潜在威胁的基础上,不断弥合广东“割裂”发展的状态。

表1.广东2017年与2016年城乡低保最低标准对比[2] (单位:元/人/月)

(二)成果共享非均衡化对广东发展的制约及挑战。

有效的社会共享对广东的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及以社会参与有着积极的意义,伴随着公民需求的不断增长及以区域间信息、人口的快速流动,对社会成果的共享已然成为广东发展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当前非均衡化的共享现状对广东的整体发展形成了制约,政治上突出表现为区域不稳定因素加剧,公民社会参与能力受限,经济上则对广东的发展及治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具体而言,其消极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1.对社会公平构成挑战,影响地区稳定。社会发展成果的积累离不开稳定的环境,而对成果不均衡的分配则会动摇稳定的根基,甚至对国家的合法性产生负面效应,信息跨区域的快速流动加剧了由此带来的威胁,特别是当前广东在居民收入、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极度的非均衡化易导致居民形成相对剥夺感,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不利因素,因此,通过共享和重新分配现有经济发展成果以推动社会公平,对维护广东整体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2.不利于提升公民社会参与质量,弱化了公民个体自组能力。广东共享非均衡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教育资源区域性差异显著,较之于教育资源密集的珠三角,非珠三角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差,而已有研究明确指出个体是否受教育与公民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及参与质量呈正相关关系,[3]经验同样表明,个体的社会参与能力与水平深刻影响着参与效果,因此,在当前非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下,必然导致各区域间的社会参与质量参差不齐,由此对广东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政治实践产生负面效应,影响公民社会参与的整体效果。

3.加剧了经济增长压力,抑制整体发展潜力。广东当前依托珠三角地区单“引擎”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压力巨大,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亟需借助已有发展成果激活自我发展潜力,从而拓展广东整体发展空间,但从广东的共享格局来看,非珠三角地区受关注程度不足,现有投入资源难以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区域间共享格局若长期无法得到调整,则会严重增加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压力,形成“小马拉大车”的不协调发展状态,由此带来的两极化发展格局,对广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

4.累加了社会治理成本,影响了共享发展的效果。随着区域间成果共享的非均衡化在时间维度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和人才单向流入珠三角地区,必然导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问题愈加复杂,治理粤东西北所需要的成本则将逐渐累加,同时,不均衡共享问题拖延的越久,所衍生出的社会矛盾将不断增加社会治理成本,换而言之,扭转广东不合理发展现状的难度和所需要投入的资源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攀升,影响共享发展的效果。

概而言之,不均衡的共享体系势必成为广东未来发展的绊脚石,由此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不断侵蚀着广东协调发展的根基,充分认识共享成果非均衡化带来的挑战并剖析其原因,是当下建立“共享广东”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三、社会共享格局难以深化的原因

从广东区域融合发展现状来看,深化社会共享格局面临重重阻碍,一方面在传统政策惯性与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珠三角作为广东核心发展区域,其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对于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指标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运作的中枢,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不可避免的分享了大量资源,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社会共享难以均衡;另一方面,公民在有限的政治参与能力及政策议程影响力下,未能有序、有组织的参与到社会共享的规则制定当中,从而难以充分行使监督权,促使政府吸纳公民意见并改善不均衡的共享现状,具体而言,广东省社会共享格局难以深化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发展长期不均衡,客观条件限制了“共享广东”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以政策优惠为发展契机,有效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历经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极,而粤东西北地区始终缺乏有效的经济增长点,受地理环境限制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如粤西地区大面积山地和限制、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增加了发展难度,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探索自然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平衡点,区域发展成本和周期较长,由此长期累积形成了两极化的发展状态,客观上阻碍了社会共享格局的深化。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专项转移支付使用不规范。财政的合理分配是深化社会共享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均衡区域间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才能有效实现社会成果的共享,有研究通过分析各区域政府对公共服务投入的相关数据指出,广东省城际、县际、城乡的各类公共服务支出绝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4]非均衡的财政投入加剧了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差异,区域间的财政投入有待调整,同时,广东经济建设投资在现有财政支出中占比较大,相比而言对共享发展的投入不足,此外,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缺乏严格限制,存在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没能有效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加剧了深化共享格局的难度。

再次,权力关系要素主导资源配置格局,影响优质资源的合理共享。从广东的政治体系来看,省会广州市在政治运作中地位突出,位于权力关系顶层,政治资源丰富,而政治资源的多寡对发展资源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也即权力体系与分配格局密切相关,[5]从广东发展资源向珠三角地区的倾斜程度来看,目前权力关系依旧对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珠三角地区在资源共享中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以2015年工业企业Ramp;D活动人员和经费投入为例,广东省Ramp;D经费内部支出共计15205497万元,其中珠三角地区Ramp;D活动人员共493404人,Ramp;D经费内部支出共计14350020万元,人员与经费比为1∶29,而非珠三角地区Ramp;D活动人员共40889人,[6]558人员与经费比仅为1∶21,优质资源共享极度失衡。

最后,公民社会参与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影响资源分配制度的制定。均衡的社会共享格局不单依靠政府自上而下制定分配规则,还有赖于公民的积极有序参与,个体充分利用自身权利监督资源分配状态并参与到共享规则制定当中,结合实际需求提出相应建议,但从目前广东社会参与对共享格局的实际影响效果来看,公民群体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公民个体社会参与能力参差不齐,缺乏有序的组织能力,碎片化的公民个体无法组织形成有针对性的意见,难以对政府制定的共享制度形成有效的影响力,进而无法改变广东非均衡的共享格局。

针对上述“共享广东”所面临的挑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效的推动社会发展成果共享是困扰广东多年的难题,为突破这一资源共享面临的困境,有必要与共享发展取得一定成果的江苏省进行对比分析,在综合客观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借鉴经验,探索出符合广东的共享发展模式。

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从各省份区域共享发展的现状来看,江苏省无疑是在推动区域间均衡发展上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地区,以2000年作为参照,苏中和苏北占全省GDP的42.6%,至2016年,这一数据则提升至45.3%,[7]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总体呈不断均衡的趋势,区域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比广东当前不均衡的区域共享现状,江苏的区域共享一方面通过拉动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的方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以调整区域共享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政府的调控的手段,注重苏中、苏北的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配比,提升各地区总体的民生质量,实现区域间资源的均衡共享,从江苏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较之于粤东西北地区,苏中、苏北区域共享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推行南北挂钩合作发展,共同培育落后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江苏省长期以来在发展布局上更加强调整体性,充分落实区域协调战略,在区域共建方面,逐渐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共振效应”,如南京和淮安、无锡和徐州、苏州和宿迁等均在发展中签订年度挂钩合作协议,推动地区间的干部交流、产业转移等,以城市间合作带动相对欠发展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在经济发展上,根据苏中、苏北地区特点因地施策,如根据苏中的区位特点,推动苏中有机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利用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接企业转移,增加经济增长点,而针对发展基础更为薄弱的沿海地区,则借助扶贫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计划,如《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政策,以专项资金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带发展,引导城市间产业错位发展,形成地区间互补,提高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共进。

第二,持续注入资金推进“六大体系建设”,依托财政全面提升各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从近年财政预决报告来看,江苏省民生建设财政支出持续增加,连续多年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持的四分之三以上,[8]为公共服务共享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在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江苏省逐步加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住房保障及养老服务这“六大体系”建设,既提升了苏中、苏北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又加强了交通网络建设,为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在改善民生中提升居民幸福感,实现了发展成果的均衡共享。

第三,行政区划格局相对合理,各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江苏省共下辖13个地级市,参照2016年各市经济发展状况,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中,苏中地区的南通市,苏北地区的徐州市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这一发展规划格局有助于各地区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江苏省的均衡发展,反观广东省2016年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排名,排名前五的城市均位于珠三角地区,区域均衡发展压力较大。

上述江苏省实现区域共享的举措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以大力扶植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方式,加速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区域间经济的均衡化,达到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另一条路径则以财政转移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优越性,以二次分配均衡已有发展成果,江苏省区域共享发展的成果得益于两套方式合理搭配使用,然而,在探索解决广东共享不足问题的方法时,则需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广东粤西大面积山区,无法效仿江苏利用大面积的工业园区转移的方式带动发展,因此,根据广东各区域的客观发展条件,需要在现有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二次分配对均衡发展的作用,进而实现“共享广东”这一目标。

五、推进建设“共享广东”的建议

面对区域共享的非均衡性对广东整体发展造成制约的问题,广东省政府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为进一步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2013—2017年省财政厅预计统筹安排资金6720亿元以支持粤东西北的振兴发展,[9]已有治理举措以财政、政策倾斜为依托,提升粤东西北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如广东省财政预算指出,2013—2020年预计安排交通运输资金不低于2420亿元,2016和2017年分别预计统筹投入475亿元和441.2亿元用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10]尤其是针对粤东西北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设施建设,注入资金拉动东西北基础设施的建设,试图缓解当前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然而单纯依托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所达到的治理效果有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在资源共享上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从根本上推动广东省的均衡发展需要在适度的行政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发挥多元力量协同撬动落后地区发展。

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最终落实均衡的社会共享格局,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参与,共同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概而言之,既需要政治上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在制度设计上助力“共享广东”的实现,也需要经济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成果共享提供充沛的资源。同时,社会共享格局的深化还离不开公民参与能力的不断提升,具体而言,“共享广东”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点推进:

1.适度调整广东行政区划格局,撤并重组地级市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当前广东省共有21个地级以上城市,数量全国第一,除去广东、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内辖19个地级市,相比之下,广东的地级市的数量比江苏多了6个,比浙江多了8个,相对破碎的行政区划格局导致了地区间各自为政,区域协调成本陡增,因此,需要优化调整行政区划格局,依据地级市的人口、经济总量、地理位置等要素,撤并重组地级市,借此既能降低行政成本,深化区域间合作,也能重新布局广东的区域发展,借鉴江苏的区域规划经验,以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为“共享广东”的实现铺平道路。

2.落实干部任期制,将落后区域的发展效果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根据国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五年为一个任期,最多连任一届,而从广东省主要领导任职的实际任职情况来看,省长、市长调动频繁,经常出现任期未满就调走或升迁的情况,干部任期频繁调动导致地区发展经常面临另起炉灶的困境,发展思路难以一以贯之,落后地区的持续发展无法引起主要领导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应当落实干部任期制,改善主要负责人频繁调动的现状,同时,将落后地区经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成效与官员绩效考核相挂钩,激励官员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与资源均衡分配。

3.树立整体发展的全局观,充分发挥政府调控机制,利用再分配深化共享效果。推进“共享广东”的建设,需要在发展布局上更加注重整体,在资源分配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机制,因此,一方面需要借助珠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粤东西北的经济发展,提升落后地区自我“造蛋糕”的能力,激活地区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发挥政府调控机制,利用再分配有意识的改变不均衡的共享现状,逐步提高粤东西北地区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优化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综合考虑地区经济水平、家庭生计开支等要素,实施更加合理的征税方式,此外,提升财政支出中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加强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的审核,按照比例提高落后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补贴,推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尤其加大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落后区域的教育、医疗水平,以提升粤东西北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深化经济、公共服务共享效果。

4.有序提升广东公民参与能力,不断优化社会参与效果。“共享广东”的构建不仅有赖于政府主导下的宏观调控,更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共同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共享格局中不合理的部分提出合理建议,这就不仅要求政府要为公民提供相应的参与渠道,而且要提升公民个体自身社会参与的能力,然而,从公民一端来看,尽管广东开辟了一系列的公民参与渠道,但个体参与能力却有待提升,缺乏有序自我组织能力的公民个体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无法影响广东共享规则的制定,因此,优化广东共享格局,需要加强公民教育,逐步提升公民个体参政议政的能力,形成社会参与同社会共享的良性互动。

总之,均衡的社会共享格局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建构,从全局规划的角度来看,社会共享格局的搭建一方面有赖于国家能力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借助有效的社会治理和监督手段,才能将以财政转移为主要手段的共享举措落到实处,防止实际运行过程中资金的截留与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另一方面离不开公民参与能力的不断培养,借助逐步完善的社会参与体系优化共享规则,监督区域融合发展的效果,从而真正践行社会经济成果共享的理念。从具体实践操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共享并非绝对平均主义,而是重点培育相对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这就决定了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并非单纯向经济发展落后区域注入物质支撑,而是需要以资金支持为辅助手段,充分考虑落后地区的相对发展优势,以此为突破口撬动相对落后地区自主发展,避免“等靠要”现象,为地区发展注入活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注释:

①本文有关广东之数据均根据2011—2016广东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6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南方日报,2017-03-04.

[2]广东省民政厅.2017年全省城乡低保最低标准[EB/OL].http://www.gdmz.gov.cn/gdmz/gzdtq/2017-05/18/content_25b78624a4a34966a026fd4aec254bf4.shtml.

[3]吕催芳.大学教育如何影响政治参与?[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5).

[4]王悦荣.财政支出视角广东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8).

[5]张屹山,于维生.经济权力结构与生产要素最优配置[J].经济研究,2009,(6).

[6]广东省统计局编.广东省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7]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016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新华日报,2017-02-25.

[8]刘捍东.江苏省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R].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2017.

[9]曾志权.广东省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R].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2013.

[10]曾志权.广东省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R].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2016.

(责任编辑:温松)

D57

A

1003-7462(2017)06-0023-09

10.13977/j.cnki.lnxk.2017.06.006

本栏目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课题《构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社会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粤东珠三角公共服务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珠三角,2012